《教科版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 .追求简约的课堂形态;2 .关注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3 .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4 .重视活动后的交流研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1 .教学内容:日食和月食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在本课之前编排了地球的卫星-月球、月相变化、我们来造环形山三课,通过对这三课的学习学生对月球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知道了月球的基本概况,如:是地球的卫星、比地球小、不发光、绕着地球公转等等。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本课的教材编排分为日食和月食两部分,日食部分又从“日食的发生”一“日食模拟实脸推测日食成因”“揭示日食成因”步步推进
2、,月食的成因是在日食的基础上开展的。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本单元要建立起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月食和日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形成的。同时,这也有助于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状态,以及更好地在本单元中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模型;三是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2 .教学方法:由于日食和月食两种现象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活动。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即只解决日食”成因的研究,而把“月
3、会”的探究作为延伸活动,期望达到“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效果。事实上,如果当学生弄清了日食的成因后,月食的成因也已经是“水到渠成”了。而关于日食的研究,本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较为真实地经历一个比较接近人类认识、探索日食现象的科学探究过程,重演一次前人在认识日食现象中,通过观察获取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产生想法、问题,再去研究,最后形成自己认识的这样一个过程。本课设计强调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以学为本,把更多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通过模拟情境,把抽象的研究以形象、直观的方式来进行探究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模拟、观察记录和交流研讨来获得关于“日食”现象更加深刻的认识。【学情分析】1 .认知储备:部分学
4、生现场或通过电视直播观察过09年的日全食和2014年10月8日或2015年4月4日的月全食,对日食和月食产生的知识方面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甚至有部分学生能够作也一个初步的解释。因此,学生对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在本课前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已经学习了“光和影”的相关基础知识。2 .存在不足:六年级的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现象虽有了解,但对其成因的解释却不会很完整和严密。同时,宇宙方面的模拟实验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实际操作中还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学习目标】1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实验、研讨,发现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时,地球上的人会看见太阳被遮住一部
5、分或全部遮住,就是发生了日食。2 .通过观察整理、分析推理、模拟实验等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和变化过程,以及研究、发现日食过程中的更多信息。并能根据实验发现,用模型或图示解释各类日食的成因和更多的现象。3 .能够有依据地进行推理与联想,大胆表达对日食现象的更多看法。进而产生继续研究关于日食和月食更多现象的兴趣。【学习重难点】重点: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模拟月球的公转运动,观察、研究、发现日食的成因和变化过程。难点:基于模拟实验中日食的现象,推测月球的运动轨迹,理解月球的运行轨道对日食的影响。【学习过程】一、导入活动1 .观察分析:(1)出示日食照片:这是什么?有谁在实际生活中见过日食?(2)播放视频:
6、观察到日食发生时的哪些现象?这些现象又告诉我们什么?2 .聚集问题:月球什么情况下会挡住太阳而发生日食?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会是日全食,或是日偏食和日环食?二、探究活动1.建立模型,明确任务小组活动任务(1)用小球模拟月球的运动,观察发现日食发生的过程,并把这个过程用3幅连续的图画下来。(2)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观察、发现日食发生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越多越好。3 3)2人一组,相互合作,一边做实验,一边观察、记录。2.小组观察研究活动三、交流研讨1 .交流研讨模拟实验中的发现2 .研讨思考有关日食的更多问题和其他发现四、小结延伸1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日食是怎么产生的?2 .如果月球继续公转,又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板书设计】日食和月食I圆(球)形.,不发光”不透明2看起来和太阳差不多大,运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