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面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行动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全面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2)7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我市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有效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到2025年,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短板弱项基本补齐,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到2030年,高效、智能、绿色、可靠的现代化环境基础设
2、施体系基本建立。到2025年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分领域目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全市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约91万立方米/日,新增污水收集管网约1575公里,新增再生水利用设施约4万立方米/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全覆盖,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超过25%;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建制镇污泥统一集中处理处置。生活垃圾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8610吨/日,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7710吨/日,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能力比重达到80%以上,
3、形成“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循环利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新格局,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系统。居民普遍形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持续稳定保持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的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第一档。固体废弃物处置。固体废弃物处置及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9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80万吨左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加强危废、医废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处置能力与产生量、产生品种进一步匹配,技术和运营水平进步提升,
4、全市医疗废物实现IO0%无害化处理。二、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一)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资源化利用及排水设施建设运营水平。坚持科学治水、源头治水、系统治水、流域治水,一体推动“六污同治”,“一涵一策”推动暗涵整治,系统研究水系连通、活水循环,协同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围绕生活污水处理“双转变、双提升”,分批推进污水管网建设,逐步提升现有污水管网收集效能。全面开展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及运行情况摸底排查,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镇街管网排查,摸清管网建设、运行及管养情况,推进管网检测与修复,全力补齐污水收集管网短板。重点完善污水源头收集,推进雨污分流“毛细血管”延伸到小区、厂
5、企及公共机构,确保有效收集生活污水。鼓励因地制宜建设功能复合型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围绕“保好水、治差水”,新建、改建和扩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全面达到国家和省地方标准的较严值标准。推动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从单一提升污水处理量,向提升进水污染物浓度和污染物消减量、出水稳定达标同水环境质量提升协同转变。(市水务局牵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火炬开发区管委会、翠亨新区管委会,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落实,以下各项工作均需镇街落实,不再一一列出)(二)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能力。加强环卫设施规划建设,推进环卫配套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同时交付使用”,落
6、实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综合验收备案程序。指导镇街推进分类投放收集点(站)升级改造,提高便利化、精细化、人性化功能升级改造的数量占比。健全与生活垃圾收集相衔接的运输网络,按照“以投定运、略有富余”的原则,配足配齐分类运输车辆,扩大分类收运范围。加强有害垃圾分类收集、贮存、运输、处置与危险废物收运处置的有效衔接。全面提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加快发展以焚烧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推动设施覆盖范围向镇街和村(居)延伸。定期评估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能力,高标准谋划建设与生活垃圾清运量增长相适应的焚烧处理设施及飞灰处置设施,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按照科学评估、适度超前的原则,以集
7、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稳步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引导厨余垃圾处理企业合理利用厨余垃圾生产生物柴油、沼气、土壤改良剂、生物蛋白等产品,提高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与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实现“两网融合”,完善可回收物分类收集、分类运输体系,鼓励引进新型专业化回收企业,实行规模化、规范化运营,有效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市城管和执法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商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持续提升固体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能力。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探索重点行业“无废园区”“无废工厂”建设模式,结合“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绿色工厂评价指标体系
8、、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要求,促进企业、行业、园区间产业共生、原料互供和资源设施共享,加强现有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规划和重点项目建设,最大限度降低固体废物产生量、全面提升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能力。强化镇街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提升回收利用水平,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和分拣中心建设。加强建筑垃圾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和处置管理,建立建筑垃圾分类处置制度,提升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能力,保障建筑垃圾再生品出路。积极推动建筑垃圾的精细化分类及分质利用,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规范建筑垃圾堆存、中转和资源化利用场所建设及运营管理。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建筑垃圾回收生产绿色建材产
9、品,推动再生利用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行业聚集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水平。积极培育再制造产业,推进再制造关键技术推广应用,推动工程机械、大型工业装备、办公设备等重点再制造产品规范化循环利用,提高再制造产品在售后市场使用比例。(市发展改革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城管和执法局、商务局、供销社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强化提升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能力。鼓励化工、有色和黑色金属等产业基地、大型企业集团,科学布局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设施,配套建设高标准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提升集中收集贮存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危险废物清单管理制度、全行业危险废物审计工作制度,推进重点危险废物源头减量。对库存量大、
10、处置难的其他种类的危险废物,鼓励现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通过改犷建的方式提高利用处置能力。统筹推进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尽快形成以资源化利用为主、减量填埋为辅的无害化处理格局。推进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全面完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并覆盖至农村地区,补齐镇街医疗废物收集转运短板,构建覆盖全市的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体系。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配备数量充足的收集、转运周转设施和具备相关资质的车辆。分阶段推进全市固体废物在线监控管理平台科室医疗废物收集功能应用,加强医疗废物源头精细化管理,完成全市19张床位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的推广应用。(市生态环境局、卫生健康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国资
11、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提升设施一体化市场化水平(五)推进环境基础设施一体化。探索建设污水、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多位一体”的综合处置基地。深入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环保共性产业园、静脉产业园等园区化建设,建立集焚烧处理、填埋处置、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害垃圾处置于一体的生活垃圾协同处理处置利用设施,加强基地(园区)产业循环链接,促进各类处理设施工艺设备共用、资源能源共享、设施共建、环境污染共治、物质循环、能量梯次利用、责任风险共担的产业集聚效应,实现资源合理利用、污染物有效处置、环境风险可防可控。推动生活污水管网、处理设施和污泥处理处置设
12、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管理,深入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体化、厂网一体化、城乡i体化”改革,全面提升排水设施建设效率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城乡统筹水平,建立健全城乡污水垃圾处理一体化体系,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和服务向村(居)延伸。(市发展改革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卫生健康局、城管和执法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强化环境基础设施高效协同处置发挥环境基础设施协同处置功能,打破跨领域协同处置机制障碍,重点推动市政污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与垃圾焚烧,渗滤液与污水处理,焚烧炉渣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焚烧
13、飞灰与危险废物处置,危险废物与医疗废物处置等有效衔接,提升协同处置效果。对标对表,加强系统谋划,因地制宜优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方式,加快推进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进一步压减污泥填埋规模,大力推进资源化利用,对处理处置水平低、二次污染风险大、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及时开展升级改造,有效提升现有设施效能,力争实现污泥本地处理处置。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努力实现“近零排放”。促进可回收物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处理系统相衔接、有害垃圾收运系统与危险废物收运处置系统相衔接。(市发展改革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水务局、商务局、卫生健康局、城管和执法
14、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七)积极营造规范开放的市场化环境。健全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市场化运行机制,营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公正开放的市场环境。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鼓励技术能力强、运营管理水平高、信誉度良好、有社会责任感的市场主体公平进入环境基础设施领域,鼓励有资金、有技术、有管理能力的大型企业和各类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和运营。在市场准入、政策扶持、行政许可监管执法等方面实施分类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健全环境基础设施领域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对严重失信主体在投融资、土地供应、招投标、财政性资金安排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限制。(市发展改革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生态环境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卫生健康局、城管和执法
15、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八)创新推广市场化运营服务模式。鼓励第三方治理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按照排污者付费、市场化运作、政府引导推动的原则,以园区、产业基地等工业集聚区为重点,推动第三方治理企业开展专业化污染治理,提升设施运行水平和污染治理效果。遴选一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总结推广成熟有效的治理模式。探索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鼓励大型环保集团、具有专业能力的环境污染治理企业组建联合体,按照统筹规划建设、系统协同运营、多领域专业化治理的原则,对区域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提供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市发展改革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水务局、卫生健康局、城管
16、和执法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推动设施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九)推进数字化赋能。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环境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深度融合,贯通处理处置全过程,推动设施智能升级。加快建成污水管网、雨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加快构建市、镇、排水公司共用的排水管理智慧平台。以数字化助推运营和监管模式创新,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推动重点领域、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推动碳排放和林业碳汇数据接入全省碳排放监测智慧云平台。加强建筑垃圾智能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智能化管理建筑垃圾处理。推行废旧物资回收“互联网+回收”“物联网+回收”模式,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全过程数字化管控。推动固体废物运营监管统计数据全面信息化管理,实现危险废物运输转移电子化管理,有效监控和联动监管危险废物转移运输轨迹。以现有信息系统或平台为基础,探索建立环境基础设施一体化智慧监测服务平台,探索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等纳入市域治理统i监管,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