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关于2022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指导意见(镇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政府关于2022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指导意见(镇乡).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指导意见(镇乡)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组织化程度和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根据XX县XXXX年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指导意见(X社治办发(XXXX)X号)精神和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县建设要求,紧扣乡村振兴主题,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一、主要目标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把城乡社区治理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巩固我县“全国
2、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县”“省级和谐社区示范(达标)单位”成果。XXXX年,我县以乡村振兴局确定的乡村振兴示范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为重点。二、主要任务(一)抓三治融合”健全城乡社区治理新机制着力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社区治理工作机制,改变政府“单兵作战”模式,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内在合力。一是完善自治机制。全面推进“双选”维民权,“双议”集民智,“双评”顺民意,“双亮聚民心的四双四民”自治模式,保障村级党组织行使审议权、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行使表决权、居民委员会行使执行权、监委会行使监督权、居民和居民小组行使提案权、培育社会组织行使协同参与权。在社区院落和居民小区设置“心愿
3、墙”,搭建“微平台”,收集“微民情”,广收“微心愿”,提供“微服务”,实施“微治理”,发挥居民参与共建共治的主体作用,让居民充分享受多样化、智能化、便捷式、综合性的服务。抓实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XXXX年打造X个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示范村(社区)。各村(社区)于X月底前完成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治理滥办酒席、扫黑除恶、杜绝早婚早育、遏制低俗婚闹、抵制天价彩礼、提倡三日吉葬、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等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同时,所修订的民约不允许有罚款等条约。X月申报创建X个以上XXXX年省级“村规民约示范村:二是筑牢德治底线。依托“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村村建
4、设文体广场、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积德榜和文化墙,让群众主动在家门口“亮德”;狠抓忠、孝、爱、诚、信“五心教育”、清明会等家族情节,开展“孝文化+家事调解”“德文化+邻里关系”“新时代好家风”等系列活动。通过“文化+教育+家风”形式,起到法律“硬治理”没有的作用。三是夯实法治根基。开展“法治文化六进”活动,加大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景区、法治教育基地、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创建力度,全方位开展法治宣传。配齐村级法律助理、警务助理,培养家庭法律明白人,积极发挥村级调委会的协调作用。按照“党小组+网格员+党员先锋岗”模式,开展X名党员和N名群众结对共创平安法治家庭(小区、社区)活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扶贫帮
5、困、矛盾化解等基层社会治理,引导广大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充分运用城乡社区阵地平台打击传销规范直销。(二)搭建“四个平台”夯实社区治理基础一是搭建社区治理服务阵地平台。完善社区服务阵地建设,充分利用社区已有设施,合理规划服务设施的数量、布局、功能,做强“一居一特”、“一居多特”,创建一型或多型社区;按照“一室多能、一室多用”的原则,打造“XXXXXX”工程。即“九室”“七站”“五栏”“两场所两中心两网点”;提高社区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社区服务站以及相邻社区服务设施之间的共享程度。从颜色、标识、门头、挂牌四个方面,统一城乡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建筑外观形象,在社区标识、导向标识、人员标识、机构挂牌、
6、服务站牌、功能室门牌等方面进行规范,实现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外观形象,统一功能划分,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二是搭建社区治理队伍建设平台。切实做好第十一届村(社区)“三委”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村(社区)“三委”班子队伍,足额选举村(社区)“三委”职位职数,条件成熟的地方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农村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配备社区专职干部,选齐配强村(居)民小组长、网格组长、楼院门栋长。规范组建村(社区)“五组八会二代表”管理组织和“五员二队”基层自治队伍;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社会工作者等社会优秀人才到社区从事扶贫济困、流动人
7、口、农村“三留守”人员、特殊人群等领域工作,优化社区服务人才结构。每个村(社区)专兼职工作者达XX人以上。三是建社区治理信息服务平台。推动网上办事大厅向村(社区)延伸,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将涉及基层群众个人事务的政务服务实施网络化、平台化办理。将基层政府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社区服务中心(站),实行“前台受理、后台审批,窗口统一受理、窗口统一出件”模式;实施“智慧社区”建设计划,将“互联网+”理念引入社区治理,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依托“微心愿、微服务“微信公众号、社区微信群、智慧门禁系统、手机APP、QQ群等“微平台”,设置社区心愿墙等,广收“微心愿”,提供“微服务”,实现“微治
8、理”,让居民充分享受多样化、便捷式、综合性的服务。四是搭建社区治理制度保障平台。各村(社区)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健全“一章二约十制度六职责”职责制度及涉及卫生、环保、文化、教育、计划生育等各方面职责制度,确保城乡社区各项工作决策民主、管理科学和有序开展。建立村(社区)治理经费保障机制。通过财政投入资金、部门联动、社会组织共驻共建等渠道,确保每年投入城乡社区建设专项经费和办公经费。(三)有效推进社区减负增效按照转变职能、规范权责、有效衔接、促进自治的要求,按照中共XX县委办公室关于印发村级事务清单(试行)的通知(XXXX-X)要求,制定完善在社区治理方面的权责清单,依法厘清基层政府和基层群众性自治
9、组织权责边界,明确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承担的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和协助政府开展的社区工作事项清单“两份清单。取消基层政府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签订的行政责任书,清单之外的其他事项应通过费随事转或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精简社区事项,除法律法规、省市有明确规定外,不得在社区另设工作机构,精简部门、镇对社区的检查活动,精简社区各类资料台账,推行建立电子档案,规范社区印章管理,加大社区“万能章”清理,取消对社区工作的一票否决事项。(四)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规范登记备案管理工作各村(社区)要依法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备案管理,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建立必要的活动制度和服务范围。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的范围与对象为:一是在社区内开展
10、活动的文体类、服务类、慈善救助类、公益类、志愿者类等具有社团性质社会组织,如:社区老年协会、社区体育协会、社区志愿者协会以及慈善公益类组织等;二是为社区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法律和社会福利等服务,具有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社会组织如:社区服务中心(站)、社区医疗站(所、院)、社区幼儿园、社区艺术团、社区俱乐部、社区图书室(馆)、社区敬老(养老、托老)院(所)、居家养老机构等村(居)民委员会下属组织均可以作为社区社会组织进行备案登记。具体登记程序按照XX县民政局关于做好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的通知要求操作。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重点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给予场地、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在城
11、市社区登记备案不低于XX家社会组织,在农村社区登记备案不低于X家社会组织,各村(社区)于X月XX日前将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花名册传社事办,以后每季度末报变更台账。(五)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是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的有效载体,是深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有效措施。对于规范村级事务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实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保障措施(一)落实主体责任。各村(社区)要把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作为夯实基层基础、满
12、足群众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村(社区)书记要履行好直接责任人职责。把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纳入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内容。(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XX镇长为组长,XX主任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及各村(社区)支书主任为成员的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协调小组,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制定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具体方案。指导城乡社区基层民主自治工作。(三)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省级、市级社区建设项目,安排专项资金,整合各方面资源,采取新建、改(扩)建、项目配套、购买、租赁、调剂共享等多种方式,统筹抓好城乡社区服务站用房建设,确保到XXXX年
13、底城乡社区服务站用房达到规定标准。要将城乡社区服务设施、信息化建设、工作经费、人员报酬、培训费用、购买服务等纳入财政预算,统筹使用,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四)强化队伍建设。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发展规划,把城乡社区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成员以及其他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统筹管理。加强以城乡社区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根据社区面积和人口规模,设置常驻社区工作者职数,原则上要求城乡社区XX名,实行交叉任职。建立基层干部分层级培训体系,城乡社区工作者及后备人选每年至少参加X次镇及其以上的集中培训。(五)注重宣传发动。及时总结推广城乡社区治理先进经验,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作用,广泛宣传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做法和突出成效,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城乡社区治理的良好氛围。加强工作激励,推动创先争优,每三年评选一次城乡社区治理先进单位和优秀工作者并予以通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