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柳先生传课堂实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五柳先生传课堂实录“五柳先生”的艺术形象曾引起后世很多诗人的神往。今日,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共享五柳先生传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课堂实录情景再现,老师们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特别有好处,五柳先生传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吧!五柳先生传课堂实录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师:同学们好!今日我们一起学习晋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请大家将书本打开,一起读课文。(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得字正腔圆,但是老师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味道,你们觉得少了什么味道呢?生:我觉得少了闲适自得的味道。师:怎么能读出闲适自得的味道来呢?生:我认为应当多读课文,了解他的性格、志趣和
2、精神气质。师:知其人才能读其文,请坐。这篇文章要读出闲适自得的味道,老师觉得有这样几个方法:一是读好四字短语的节拍,文章中有很多四字短语,读的时候中间留意一下停顿和延长,比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大家试一试好不好?(生自读)师:其次个留意点,有些句子的结尾要处理一些拖音,比如“短褐穿结,箪瓠屡空,宴如也”,味道就出来了。我们看一看,还有哪些句子也可以读拖音的?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师:这个同学很聪慧,我们朗读的时候节奏不要快。大家齐读。(生齐读)师:同学们的悟性真高,这一遍就读出了味道。接下来我们接着理解课文,请同学们先看一下这些词语的含义:(屏显)亲旧知其如此曾不吝情去留或置酒而招之造
3、饮辄尽因以为号焉亦不详其姓字短褐穿结好读书,不求甚解生:“旧”这里是旧交、旧友。生:“曾不吝情去留”的“去”是“离开”。师:现在呢?生:到某个地方。生:“或矍酒而招之”的“或”在这里是“有时”。师:现在的“或”呢?生:或者。生:“造饮辄尽”的“造”意思是“往、到”,现在的意思是“制造”。师:“制造”,请坐。生:“因以为号焉”“以为”是“以之为”。师:真不简洁,把省略的部分补足了。“以之为”是什么意思呢?生:用什么东西作为。师:对吗?宅边有五棵柳树,把这五棵柳树作为自己的号,是“用”还是“把”?生:把。师:也就是“把作为”,现在是什么意思?生:认为。生:“亦不详其姓字”的“详”是具体地知道。师:
4、“详”就是知道的意思,而现在的“详”是“具体”。感谢!请坐。请这位女同学来说说.生:“短褐穿结”的“穿结”是衣服的补丁。师:哪一个词是补丁?生:“结”是“补丁师:好读书,不求甚解?生:最终一句的“不求甚解”就是不在一字一句的说明上过分深究。师:现在我假如表扬你,说你读书不求甚解,你兴奋吗?生:不兴奋。现在可能是读书不严谨的意思吧。师:读书走马观花,请坐。同学们有没有发觉,这组词语有一个共同点?生:我认为应当是古今异义。师:我们把这八个古今异义词弄清晰了,就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下面我们了解古今异义的学问。(屏显)古今异义指一个词语在文言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与在现代汉语中意思不同的
5、现象。这种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化过程中出现的。语言的演化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等形式。(生齐读)师:其实,这不是新的学问。同学们学过“长河落日圆”吗?“河”在古代是什么意思?生:黄河。师:在古代汉语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的“河”呢?生:河流。师:词义扩大了。比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妻子”是什么意思?生:妻子和儿女。师:现在的“妻子”就专指丈夫的配偶,词义缩小了。“涕河横流”中“涕”是指什么?生:眼泪。师:现在呢?生:鼻涕。师:词义转移了。弄清晰古今异义的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语句。下面我们接着理解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比照课文注解来“说读”课文。就是看着原文
6、,说出它的大意。比如: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晰他的姓名字号。就像这样说下去,假如哪里说得不够有把握,请做好记号。下面请同学们自言自语地说起来,(生说读,师巡察)师:同学们读得很仔细。有问题吗?生:有。师:有问题才是真正地学习了。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大胆地提出来,好吗?生:最终一句“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中的“欤”。师:请你来帮助这位同学。生:这个字在古代相当于“呢、吗”这种疑问性的词语,放在句子的末尾。师:有同学追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他是在表示自己是在古代圣贤之王统治下的人民。师:请坐。他希望自己是那样的子民,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可以这样:说的是无怀氏统治下的子民吗?生:第一段“箪
7、瓠屡空,宴如也”这两句的翻译前一句是“很贫困,难以吃饱”,然后是“安稳自若的样子”,要用什么把他们连接起来呢?师:一方面他很贫困,很苦;一方面他又能够安稳自若,你说这两者之间用什么词语连接比较好?生:但是。师:但是表示转折,很好。还有问题吗?生:倒数其次句“以乐其志”。师:请这位同学来帮助你。生:我觉得这里是说五柳先生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以此来享受自己的志趣。师:她把“乐”翻译成享受,在这种乐趣中感受到欢乐,意译为“享受”,句子很通顺,请坐,感谢你!生:我不知道这个“黔娄之妻”它是不是可以翻译成:齐国勇士的妻子。师:黔娄是一个人名。生:那“之妻”是不是可以翻译成“黔娄的妻子”?我们都知道古代的时
8、候女子是没有发言权的,这里怎么又引用了他的妻子的话?师: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啊,有没有哪个同学能够回答他?(生缄默)师:黔娄是古代的一个隐士,他拒绝高官厚禄的聘用,他的妻子特别理解他,赞美黔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引用他家人对他的赘美与他妻子的地位无关。懂他的人对他的赞美,那才是真赞美。生:第一段的“闲静少言”是说他不善言谈还是什么?是不是贬义的意思呢?师:这里不是贬义,因为在东晋时期,很多上大夫很多文人喜爱聚到一起清谈、空谈,而他却是“少言”,不怎么说话,没有贬义,是说他有自己的志趣。我们解决了这样一些翻译中的问题,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下面我们就结合课文内容来说一说五柳
9、先生的特殊之处。(屏显)说说五柳先生的特殊之处师:我感觉这个五柳先生很特殊,闲静少言,别人都在夸夸其谈,他就不喜爱说话,性情很特殊。还有其他特殊之处吗?生:他性情比较直率,去人家喝酒,想喝了就去,喝完了就走。师:不是喝完了就走,似乎是喝醉了就走吧?喝酒非得喝醉,而且喝酒的看法很好,不像我们现在还有人耍酒疯,还要推诿。从喝酒这一方面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啊?生:直率。师:在这里,全文172个字,花了六分之一的篇幅来写喝酒,那是有深意的,不仅仅是为了表现他的率真。古代文人写到喝酒往往和什么东西有关啊?生:愁。师:李白说“举杯销愁愁更愁”,可是陶渊明有什么愁呢?他少年时就胸怀大志,但是在现实社
10、会却星屡碰壁,最终归隐田园。即使归隐田园,他的内心深处仍旧有着志向的涌动,社会现实又不允许他实现自己的志向,于是只能用喝酒来排解啊。这是喝酒的特殊,还有什么特殊呢?生:五柳先生很贫困,他衣服上有洞有补丁,但是他却安稳自若,一点也不惊慌,我觉得这个很特殊。师:他的心态很特殊,吃不饱,穿不暖,但是依旧安稳自若。生:在那个年头,别的人都追求功名利禄,五柳先生却不慕荣利,我觉得这点很特殊。师:你很敏锐。他的心境、志趣很特殊。生:他“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息食”。师:读书很特殊。生:我觉得他给自己取字号的方式很特殊。没有刻意的雕饰,就因为他的宅边有五棵柳树,就自号为五柳先生。师:古代文人取字号
11、的时候都追求高雅,追求深意,五柳先生不是的,柳树是农夫宅旁种的,稀松平常,他就以五柳为字号了。貌似随意,其实有深意,他的自然恬淡的性情就表现出来了。还有特殊之处吗?生:他特殊喜爱写文章,但是自娱自乐。师:这个有什么特殊的呢?生:他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是他还是坚持自己的一些爱好。师:请坐。食不果腹,但是仍旧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另一方而,当时很多文人写文章是献于公卿之家来博取功名的,五柳先生写文章是自娱自乐的,很特殊。同学们,就这样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描述的是一个很特殊的五柳先生,大家觉得这五柳先生是谁呢?生:陶渊明。师:为什么?生:结合陶渊明写过的一些诗作,发觉虽然写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但是抒发的感情
12、是一样的,都是追求那种平淡闲适的生活,不追求功名利禄,所以我认为这里说的就是陶渊明自己。师:你能不能说一下他诗作中的某一句诗,来印证一下?生:饮酒里面有一句“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师:请坐。悠闲、恬淡,和这里所描绘的是一样的。还有吗?生:我们以前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描述了陶渊明所憧憬的那种闲适恬淡的生活。师:他期盼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和桃花源记中所寄予的社会志向是一样的。同学们读书特别仔细,并且能够把以前学过的学问迁移过来,这是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五柳先生传说的就是陶渊明,所以这篇文章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师版书)。这篇文章描述了一个特殊的五柳先生,在语言表达的时候,也有很多特殊的地方,比
13、如文章花了很多篇幅来写喝酒,既写出他的率真自然,也写出他内心深处的壮志难酬的闲。那么,和其他文章相比,本文还有哪些语言表达上的特殊之处呢?生:这篇自传中没有写这个人的名字,而且没有交代这个人的生平事迹,只写了一些小事来显示他的志趣。师:她说了两点,有意隐去他的姓名字号,含蓄之美;不写大事写小事,表现人物的生平特点。生:我觉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没有太多的修饰,很自然,很率真。师:我们要求的是语言表达上的特殊之处。比如在这个自画像中,陶渊明有很多文字是哭穷的,能不能把他哭穷的文字读一读?(生读“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短褐穿结,箪弧屡空,宴如也”。)师:从哪些方面来写他穷?生:吃、喝、穿、住。师:
14、还有一些地方也写他穷的。生:家贫不能常得。师:想喝点小酒家里没钱O从这些方面来极度渲染他的贫困,他哭穷的目的是什么?生:我觉得是用他物质上的贫乏来衬托他精神上的高尚。师:他用了一个词:衬托。这里写“贫”,是为了突出他贫贱不改其志,愈贫,他的人格、他的坚守愈是名贵。(板书:写贫贱安贫乐道)课文里还提到了一个人黔娄,陶渊明把自己比作黔娄这一类人,为什么呢?生:因为他们都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师:他们具有共同的品质。还有别的缘由吗?可以看课文注解。生:都是隐上。师:身份一样。但是我以为有更深层次的含义,请同学们看资料介绍。(屏显)黔娄,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聘
15、他任宰相,黔娄以立志清守,不意仕途而拒绝;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以无功不受禄而拒绝,他是一个不受卿相之聘的高人。黔娄贫困一生,死后停尸在破窗之下,身着旧袍,垫烂草席,盖的短衾竟不能蔽体。(生齐读)师:黔娄是这样的一个人,拒绝高官厚禄,贫困一生,直到死也没有变更自己的志向,没有变更自己的操守。那么陶渊明自比黔娄想表达什么意思呢?生:他可能为了表明自己也和黔娄一样,坚守自己的操守,淡泊名利。师:陶渊明想表达的意识是说:我即使贫困一生,也断然不会变更我的节操。所以在这里写黔娄表现诗人清高坚守的决心(板书:比黔娄清高坚守)。我们看,黔娄死的时候盖的短衾竟不能蔽体。黔娄死后,孔子的弟子曾参前去吊唁,发觉这个被子太短了,黔娄的脚露在外面,这是不合古代礼仪的。曾参就建议把被子斜过来盖。黔娄之妻说:先生生前始终是很正的,我不能在他死后让他不正。黔娄之妻是其正懂黔娄的,这个“正”字特殊有意味。所以我觉得陶渊明在这里表达一种清高自守的决心,他的内心其实是有一种正气的,不为世俗所左右,不为艰难所左右,因此五柳先生传还是一曲正气歌(师板书)。多少文人变更自己的操守去迎合,去附席,但是他没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