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实用改革创新主题用典集锦(15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材料实用改革创新主题用典集锦(15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写材料实用改革创新主题用典集锦(15条)1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蠹。无全句,此句是由一段中的两句拼凑而成的。释义:时代不同,事情就会随之不同。情况变了,措施也要跟着改变。比喻:时代不同了,情况改变了,处世行事、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即要因时制宜,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法提示:曹丕说的“世殊时异”,王羲之说的“世殊事异”,都是这个道理。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用处颇多,年初计划、改革方案以及平时的讲话稿中,都可以用来说理,引出下文。比如,“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J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
2、。2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出处:北宋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邱十四。原文:“小字莫作痴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大字无过瘗鹤铭,官奴作草欺伯英。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J释义: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行动的人,永远也不会赶在别人的前面;只有另辟蹊径,自成一家的人才会达到最高的境界。比喻:独树一帜,方能达到大的境界。用法提示:黄庭坚说的是书法,饱含着他自己的心酸经历。唐代书法家李邕就曾说过:“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也是这个道理。就像那句广告词所说的:“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在公文写作中,这个道理可以用在很多方面。比如,“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再比如,“随人
3、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科技没有创新,就没有希望;没有希望,就没有明天。3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出处:春秋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大雅文王。原文:“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释义:周虽然是古老的邦国,但其使命在不断革新。比喻:无论国家古老与否、大小与否,都要不断创新。用法提示:创新也罢,革新也罢,都是中国一个非常古老的精神传统,是中华民族鲜明的禀赋。而由“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引申、发展出来的“刚健日新”等语,则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思想源泉。在公文写作中,这个典故表明这句话的运用对象最好是拥有一定发展历史的,而不是新生事物。比如,“
4、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4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出处:唐杨巨源城东早春。原文:“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释义:若是等到长安城中花开似锦之际,满城都是赏花郊游之人。后半段虽写仲春观花的惯常盛况,实际却更加反衬早春的独特与诗人的慧眼。用法提示:“上林”,即上林苑,始建于秦,汉武帝扩建为汉宫苑,盛极一时。司马相如曾作上林赋,曾巩也曾称赞王昭君“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在这里,上林指代长安。繁花似锦,写景色的浓艳至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在公文写作中
5、,这联诗可以用于提醒,我们要创新,争取快人一步,不断开辟新大陆。写作也是如此,要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比如,“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可以填充空白、可以补上短板。5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出处:清赵翼论诗五首(其二)。原文:“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J释义:国家世世代代都有很多有才的人,他们的文章和名声都会流传并影响数百年。比喻:新的时代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因循守旧。用法提示:“风骚”中的“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也指诗经,“骚”指的是离骚,后来有关诗文写作的事情
6、都叫“风骚”。赵翼当时说的也许是诗文写作,但是这联诗的影响早已经突破那个范围了。无论前人的智慧多么精彩,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也会渐渐地变得“不新鲜”。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不仅说明了创新的可能性和连续性,还能给人以鼓舞,节奏铿锵,豪气干云,颇有各位皆是“才人”之意。比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无论个人还是国家,只有顺应历史形势,勇于创新才能功成名就,立于不败之地。6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出处:清赵翼论诗五首(其一)。原文:“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释义:即使能够预先借来五百年之后的新意,而到了一千年之后新。用法提示:赵翼用
7、设想、夸张的手法,既富有幽默意味,又给人以启迪。中国从来不缺能工巧匠,也不缺乏贤人志士,古代的四大发明就曾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来说明新时代创新的必要性和持久性,即创新永无止境。比如,“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7 .为己者不待人,制今者不法古。出处:西汉刘向等战国策赵策一。原文:“知学之人,能与闻迁;达礼之变,能与时化。故为己者不待人,制今者不法古,子其释之J释义: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不要去等待别人;治理现在的国家,也不一定要去效仿古代的制度。比喻:古代的不一定适合今天的,凡
8、事要因时而变。用法提示:这个故事也叫武灵王平昼闲居,这段话便是赵武灵王对肥义等人说的,他要让整个赵国改穿胡服,最后也确实成功了一一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事件。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尤其适用于那些有一定发展历史的单位,或者面对的事情是前所未有的。比如,“为己者不待人,制今者不法古。”“闭关锁国”血的经验教训永远警示着我们:没有创新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8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原文:“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释义: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用法提
9、示:大学是一本很“好玩儿”的书,它“好玩儿”在哪儿呢?它本是礼记中很普通的一员,结果被朱熹相中,单独拿出来与论语孟子,还有它的同胞兄弟中庸组成了一个团队一一“四书”。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在“创新界”可以说是前辈级别的,讲的不是创新的重要性之类的,而是以谆谆教导的语气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比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9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出处: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释义:往前看不见古代的先
10、人,往后又看不到后世的来者。“古人”“来者”一说指明君,二说指作者及其所做之事;“后不见”,一说指后来不会再有了,二说指就算有作者也看不到了。用法提示: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可以用这联诗的第二种解释,即创新,表示现在的情况、人和事都是空前绝后的。比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今天我们面临的机遇,可以说是空前的,以后就算有,我们也不一定能看见,所以我们要抓住这次机会,奋起直上。10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出处:近现代严复译、赫胥黎著天演论。原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释义:生物相互竞争,只有能适应的才会生存下来。原指自然界中生物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后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用法提示:不管在哪里,都
11、需要个人与环境的协调适应。这个“适”,不仅是你适应所处的环境,还包括周围的人的理解、配合和互助。首先要“适”,然后才谈更好地生存。在公文写作中,无论是贯彻落实国家大政方针,还是企业自己转型升级,公文中的改革都是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对于我们自身也是一样。比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11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出处:近现代严复译、赫胥黎著天演论。原句:“世道必进,后胜于今。”释义:社会状态一定是进步的,新事物总是先进于旧事物。比喻:与时俱进,后来居上。用法提示:严复翻译天演论的时候
12、,还道出了翻译应该遵循的三条原则:信、达、雅。所以之后的翻译,基本都是按照这个路子在走。在公文写作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观点,“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是社会进步理论,两者是相通的,用法也差不多,后面都可以按改革的措施。比如,“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我们将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加强制度性、结构性安排,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12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处:商姬昌周易系辞下。原文:“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释义: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比喻: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
13、。用法提示:“变通”二字,就是从此而来。这句话也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发源地,说明了事物在时间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发生变化的。不过,朴实的中国人从这句话中摘出了“变”中,“变通”的道理,仍然极具通用性。比如,“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革,便是我们对现有的不足进行改进。在调整和变化中寻求到新的发展路径,我们不断地动态调整,以保证工作、事业能够稳定持续地发展。1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处:春秋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小雅鹤鸣。原文:“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释义: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既比喻:别国的贤才也可为本国效力;
14、也比喻:借助身外之力,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错误。用法提示:考虑到美玉非经他山之石的磨砺而不可成型,则人之道德修养亦非经他人的教诲而不可能取得成功。古人认为此诗是“陈善纳诲之词”,是没错的;提倡向他人学习,采纳他人之长,是没有问题的。在公文写作中,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也是经常说到的问题,无论是人事、国事,利用“他山之石”皆可。比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说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材离不开向他人虚心请教与学习,那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就更离不开与其他民族创造的各种文明进行交流与互鉴。14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出处:战国荀子荀子劝学。原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
15、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J释义:君子的资质与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君子之所以高于一般人,是因为他能善于利用外物。比喻:善于利用已有的条件,是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生”,通“性”。用法提示:当内部的条件没有达到期望的助推功能时,善于借助一切对实现目标有利的形势和机会,尽量规避过程中出现的最大风险,外部的力量有时候是不可想象的。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适用于学习他人、引进技术、交流互鉴等方面。比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各国应该互尊互信、和睦相处,广泛开展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往活动,实现合作共赢。15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出处:春秋战国文子文子上义。原文:“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J释义:如果对人民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制;如果符合实际情况,就不一定非要遵循旧俗。比喻:改革创新要符合人民利益、符合实际情况,不一定要“古而有之”。用法提示:文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据说是老子的弟子。他曾指出,天道是往复变化的,法律只能随其变化而变化,“法与时变,礼与俗化”。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作为“解放思想”的有力武器,强调只要符合人民利益、符合实际情况,改革创新没有问题,不一定要依照历史按部就班。比如,“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变革创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