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浅谈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随笔】浅谈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教育随笔】浅谈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理念在当前的教学体系中贯彻得并不彻底,甚至还呈现出碎片化和功利化的特点。依据课堂引导、点评与课外自主阅读相结合的原则,适当调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引导与评价策略,通过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使整本书阅读的新课改要求落到实处,从而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必要性语文素养的提升和人文情怀的建构离不开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初中生而言,仅仅依靠精读课本及课外选本涉及的篇目,很难做到窥一斑而见全豹,进而把握经典作品的精髓部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念
2、由来已久,“不学诗无以言”“文选烂,秀才半”,对封建时代的读书人而言,诗经昭明文选等经典篇章都是朝夕涵泳、熟读成诵的。近现代以来,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也从未被忽视。如叶圣陶先生曾提出:“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像以往和现在的办法。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自2001年起,教育部在制订的各类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阅读量也做了逐步提高。如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的阅读目标和阅读数量做了具体的规定:“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J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
3、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J可见新课标不再简单地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是对阅读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一一不能把阅读当作“任务”,而是要变成“习惯”,不能光读整本书,要掌握阅读方法与经验。在各种良莠不齐的读本中,教师首先应起到引导员和监管员的职责,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鼓励、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新课标明确规定初中生应该“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在快餐文化和电子阅读的侵袭和干扰下,大多数学生都不能静下心来品味经典。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手机、电脑所提供的海量资讯一方面为初中生关注社会提
4、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初中生碎片化的阅读趋向。在急功近利阅读心态的指引下,初中生或执着于教材,或沉潜于文学常识,难以平心静气地通读名著全篇,认为仅仅抓住名著的相关知识点以及经典桥段的分析归纳,就足以应付各类考试。因此,对初中生而言,对各类名著的观感,恰如“矮人观场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大都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感悟和体会。在初中生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仍然可以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所谓“传道”,是指教师“授之以鱼”,积极推荐弘扬正能量的经典之作;所谓“授业”,是指教师“授之以渔”,教师还要不遗余力地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所谓“解惑”,是指教师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碰到的困惑能够及时解答
5、并正确引导。但在目前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一方面,在许多一线教师心中,能把课上得异趣横生就已经足够了,整本书阅读属于“学有余力”的学生的事,是可有可无的课外拓展。因此,也谈不上读前的课堂指导和读后的课堂评点,这种指导意识薄弱的做法导致了整本书阅读教学沦为镜花水月。另一方面,即使具备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意识,有些教师往往又存在指导方法失当的弊端。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阅读水平和阅读爱好,教师忽视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容易犯下“一视同仁的错误。所谓的整本书阅读是指“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运用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围绕整部经典作品展开的,与作者、文本、教师、同伴对话的
6、过程。阅读的对象具有多样性,阅读的过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阅读的目的是养成阅读习惯,探索阅读方法,建构阅读经验,发展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只有在作者、文本、学生、教师相互沟通的过程中,及时的切磋琢磨,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习惯、阅读方法方面有所改善,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经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三、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浩如烟海,而初中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整本书阅读若不知门径,恰如孤舟泳海、弱羽凭风,大多事倍功半、劳而无功。因此,教师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教师要有足够的文学储备,才能当好引路人。1.制定目标,养成阅读习惯凡事都要有规划,不制
7、定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是没有办法收到回报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名著亦是如此。语文教师要按步骤对学生进行教学,不能突进,也不要推迟,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名著,帮助学生制定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案,监督其按时完成。学校也应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名著锦上添花。当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时,老师还要督促学生写出所学的感悟,这样不仅可以加深擘生的印象,让学生真正地学以致用,还可以间接提升学生的文笔,达到一举两得的完美效果。2 .加强引导,改变阅读方法整本书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因为有的名著难以理解,这可能会让初中生对其产生胆怯的心理,会更加厌倦阅读,即便读也是粗略阅读,不会产生太
8、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初中语文老师逐渐引导学生去阅读,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以至于更好地阅读名著。例如,语文老师可以将名著里有趣的故事、鲜明的人物形象等等,用图画、游戏等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告诉他们,然后再逐步深入,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发散思维,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从而加深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学习名著。语文教师还要及时平复学生浮躁的心理,告诉学生在名著阅读时不能回囤吞枣,而是要慢慢品味,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文字的风采,领略到其中的意义所在。3 .激发兴趣,创造新型教学模式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关键问题在于学生为什么不喜欢阅读名著,是因为他们对名著不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没有了兴趣谈何学
9、习。如今的他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各种电子科技产品围绕着,游戏、玩具等不断更新换代让他们早已适应了无纸质的生活,可以说根本不会对枯燥的名著感兴趣。而作为新时代的语文老师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转变阅读的教学理念,创新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老师可以将名著阅读从纸质版改为电子版,让学生尝试去接触一下名著,用适应学生的方法来教学;还可以在学校内外开展一些有关名著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并设立一些奖项,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予奖励。让学生之间互相分享阅读心得,形成一种习惯,拉进学生与名著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名著中独特的魅力。4 .以身作则,营造良好氛围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10、但现实中,许多老师和学生相差无几,也是对名著阅读缺乏兴趣,没有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的学生只是对考试的内容进行机械记忆,这样是没有办法真正领悟到其中的真谛的。还有就是学校的管理制度,虽然有的学校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但只是形式上的教学,更有甚者只是名义上有名著阅读课程,实际上根本不实施。所以说,要加强对教师的选拔、学校的监督,让名著阅读教学课程有意义地进行下去,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更好地阅读,更好地学习名著中的精神,领略其中的真谛。5 .有效阅读,检验阅读成果学生不能将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所有的努力可以说都是白费的。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展示阅读成效,例如:名著知识手抄报评选、名著读后感展览、名著笔记展览等,也可以通过考试方法检验,设置一些有关名著方面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作答,根据最后得分选出学习优异的学生给予嘉奖,以示鼓励。学生从检验的结果中吸取经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进行有效的阅读。综上所述,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文学素养,然后通过课堂上的激励、引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感悟,并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新课标的阅读要求,让名著永远传承下去,让中华精神永远继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