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货币政策.ppt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56617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货币政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金融学》货币政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金融学》货币政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金融学》货币政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金融学》货币政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金融学》货币政策.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金融学》货币政策.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金融学》货币政策.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金融学》货币政策.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金融学》货币政策.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融学》货币政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货币政策.ppt(4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7章 货币政策7.1 货币政策概述货币政策概述7.2 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7.3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7.4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应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应7.5 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阐述货币政策构成,货币政策的作用原理及政策效应,介绍我国的货币政策。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效应 重点问题重点问题: 1.货币政策的构成; 2.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 3.货币政策工具; 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效应。7.1 货币政策概述7.1. 1货币政策的概念与特征货币政策的概念与特征 1货币

2、政策概念: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方针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特征(1)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2) 货币政策是调节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3) 货币政策主要是间接调控政策(4) 货币政策是长期连续的经济政策 7.1.2货币政策的内容货币政策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货币政策系统包括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实现最终目标所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由于从政策最终目标的确定到政策实施效果中间存在着一些环节和时滞,因此对货币政策的研究还必须包括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包括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 的选择和传导机制的内容。 7.1. 3货币政策的功能货

3、币政策的功能 1. 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2. 促进经济稳定 3. 提高就业水平,促进社会稳定 4. 保持汇率相对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5. 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金融危机 7 . 2 货 币 政 策 目 标7.2.1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货币政策目标是一个由最终目标、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三个层次有机组成的目标体系。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最终目标操作目标中间目标 1. 稳定物价 所谓稳定物价就是设法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或急剧的波动,实际上就是使物价在短期内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稳定物价并不意味着冻结物价。价格波动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如果让物价静止不动反倒是不正

4、常的经济现象。因此,稳定物价是把物价水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即控制在不危害经济增长,社会大众心理又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7.2.2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2. 充分就业 从广义上讲充分就业是指包括劳动力在内的所有生产要素都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通常所说的充分就业是侠义上的充分就业,是指有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找到合适的工作。 充分就业不是劳动力100%就业,有些失业现象是难以避免的,被称为自然失业。因此,充分就业应当允许一个不为零的自然失业率的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是有益的, 3.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经济增长是提高

5、社会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也是国家经济实力的综合反映。 4.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 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引起的全部货币收支。这种收入和支出不可能正好完全相等,要么收大于支(即顺差) ,要么支大于收(即逆差) 。所以,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大体平衡,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 5.金融稳定 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是通过发挥它的最后贷 款人 作用,帮助防止金融恐慌来实现的。中央银行通过 使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社会信用规模、抑制金融泡 沫的形成,避免金融泡沫对国家经济的冲击,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7.2.3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6、 1.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含义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货币政策工具调整变动后,在短期内首先受到影响的金融变量指标。它是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中介或桥梁,是具有传导性的金融变量,在货币政策的传导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传导作用。 2. 中介指标的选择标准 (1)可测性 作为中介指标的经济变量必须是可计量的量化指标,便于商业银行进行准确的测量、分析和预测。 (2)可控性 中央银行通过各种政策工具能够有效地控制和调节中介指标的变化,以便最终目标的实现。 (3)相关性 中介指标必须与最终目标有密切的联系,中介指标的变化必须能够影响最终目标发生同方向的变化。 3. 中介指标的种类 (1)近期指标 也

7、叫操作目标,它是政策工具能够直接控制的变量,但对最终目标的影响较小,主要包括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短期利率等。 (2)远期指标 也叫中间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对它的影响是间接的,但它与最终目标的关系最近,主要包括货币供给量、长期利率等。 7 . 3 货 币 政 策 工 具7.3.1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经常使用并且能对整个经济运行产生普遍影响的工具,也称货币总量调节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1. 法定存款准备率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商业银行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标准,在数量上表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存款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率的政策

8、效果表现: (1) 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剧烈 由于法定存款准备率变动后,货币乘数会随之变动,这意味着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会随之发生变动,也就等于对基础货币被放大或收缩的倍数做了调整。所以,即使法定存款准备率只做微小调整,也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变动。 (2) 宣示效果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升,意味着信用规模将收缩,利率会随之上升,公众会自动紧缩对信用的需求;反之则相反。 法定存款准备率的局限性 (1) 法定存款准备率影响面大,没有针对性,作用又过于猛烈,还会引起大众心理预期的强烈变化,不宜随时调整,不能作为中央银行的日常操作工具。 (2) 法定存款准备率频繁调整会扰乱存款机构正常的财务计划和管

9、理,同时也破坏了准备金需求的稳定性和可测性,不利于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和短期利率的控制。 2. 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和规定再贴现票据的资格等方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再贴现贷款的能力,进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政策措施。 (1) 再贴现政策的政策意图 再贴现率的调整。 再贴现率的调整主要着眼于短期,即中央银行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随时调低或调高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刺激或抑制资金需求,调节货币供应量。 再贴现票据资格的规定。 通过对再贴现票据资格的规定,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主要着眼于长期,对申请再贴现票

10、据的签发行业和机构规定条件,区别对待,引导改变资金流向,可起到行业抑制或扶持的作用,使货币供给结构与货币政策意图相符合。 (2) 再贴现政策的效果 影响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影响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成本,从而影响基础货币的投放量,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其他经济变量。 调节经济结构。 中央银行用区别对待的再贴现政策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和社会资金运动方向,从而调节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促进经济“短线”部门发展,抑制经济“长线”部门扩张,促进社会资金的高效流动,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 引导利率走向。 再贴现利率的调整是根据国家的信贷政策规定,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或代表了中央银行的政策

11、意向,对市场利率起着导向作用。 (3) 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 中央银行缺乏足够的主动权 在再贴现政策实施过程中,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虽然中央银行可以规定再贴现的各种条件,但究竟是否申请再贴现,再贴现多少,何时申请再贴现都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的意愿,中央银行不能强迫商业银行再贴现。 政策缺乏弹性 再贴现率的经常调整会引起市场利率的频繁波动,会使商业银行和企业无所适从,如果不随时调整再贴现率,又不利于中央银行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 。 3. 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12、。 公开市场业务优点 : (1)完全由中央银行所掌握和控制; (2)可用较小的规模和步骤操作,能灵活精巧地进行,所以能较为准确地达到政策目标; (3)可以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具有较强的弹性和伸缩性; (4)有极强的逆转性,即发现操作中的错误,即可及时纠正; (5)操作迅速,且见效快。 公开市场业务缺点: (1)操作较为细微,技术性较强,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较弱; (2)需要以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前提,不然将使其运作缺少载体,直接制约其操作及效果。 提高公开市场业务有效性必须具备的条件: (1)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 (2)要有一个发达的、完善的全

13、国性金融市场,证券种类必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 (3)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 7.3.2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针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加以调节,它是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使用。主要包括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消费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等。 1.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 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在 不紧缩其他经济部门需求的情况下控制对 证券市场的放款,抑制证券交易中的过度 投机。 2. 消费信用控制 消费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之外的其他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3. 不动

14、产信用控制 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性措施,以抑制房地产及其他不动产交易的投机。 4. 优惠利率 优惠利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扶植的产业规定较低的贷款利率,目的在于刺激这些部门和产业的生产,调动它们的积极性,以实现产业结构和调整和优化。 7.3.3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1. 道义劝告 所谓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利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采取劝告的方式去影响其贷款数量和资金投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例如,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劝告各金融机构减少海外贷款;在房地产与证券市场投机盛行时,要求商业银行缩减

15、对这两个市场的信贷等。道义劝告不仅在西方国家采用,在我国也较多地采用,如各种工作会议、“吹风会议”等。 2. 窗口指导 窗口指导的主要内容是:日本银行根据市场情况,物价变动趋势,金融市场动向,货币政策的要求以及前一年度同期贷款情况等,规定每家金融机构按季度贷款增加的额度,以指导的方式要求各金融机构遵照执行。 实行窗口指导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保持同业拆借利率的稳定,日本银行利用它在金融体系中的威信和与日本民间金融机构的频繁接触,劝告它们遵守日本银行提出的要求,从而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7.4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应7.4.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概述 货币政策传导

16、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发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领域中某些变量的一系列变化,并最终对宏观经济活动发挥作用,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途径和过程。 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构成 (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涉及的要素完整。包括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2)货币政策传导的过程规范。包括经济变量传导和机构传导。 经济变量传导主线: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机构传导主线: 中央银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 投资者(消费者) 国民收入。必须将这两条主线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勾画出货币政策传导的全过程。 3. 货币政策传导的外部环境 (1)中央银行的地位应具有超然性,以保证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具有超前性、长远性和正确性; (2)市场机制要健全; (3)法制要健全,各市场主体的法律意识要强,经营行为要规范; (4)企业与商业银行行为要市场化。 7.4.2 货币政策效应货币政策效应 1. 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 2. 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3. 微观主体合理预期的抵消作用 4. 其他因素的影响 7.4.3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1. 货币政策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