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望洞庭优质公开课教案.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59324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望洞庭优质公开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望洞庭优质公开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望洞庭优质公开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望洞庭优质公开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望洞庭优质公开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部编版望洞庭优质公开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部编版望洞庭优质公开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部编版望洞庭优质公开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部编版望洞庭优质公开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部编版望洞庭优质公开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望洞庭优质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望洞庭优质公开课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部编版望洞庭优质公开课教案望洞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一个生字“螺”,会写“螺、庭、潭”三个生字。2、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节奏和韵味,能背诵古诗。3、能通过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难点:能通过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教法与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圈点勾画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古诗,导入课题孩子们,我们一年级到现在读过很多古诗,其中有很多描写山水的诗句,你们看。出示图片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师:是李白笔下的山;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师:这是诗仙李白笔下的水;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师:这是苏轼笔下的山,生:欲把

2、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师:是苏轼眼中的水;师: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美诗佳句,今天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一处山水,洞庭,看老师写课题:洞庭。庭,半包围结构,在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候,内里不外露,广的竖撇要写的舒展,里面的廷要写端正写望,望是什么意思?(生:看)怎样的看?出示图片,甲骨文中的望很传神,多像一个人抬头向远处看?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之前背诵的山水相关诗句导入课题,可以激发起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板书课题时候要指导半包围字的写法,同时出示甲骨文“望”传神的阐释了这个字的含义,孩子们对“望”会有更深的理解,带着理解再读课题,相信孩子们

3、会理解这首诗是作者远看洞庭湖的景象。二、初读古诗,字字落实师:带着我们的理解齐读课题,不要拖长音,再来一次!那作者究竟都望到了什么呢?自己按要求读读古诗吧!出示要求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借助插图、注释、字典理解古诗的大意。生:(练习读诗)师:谁来读?(指名读)生:(读望洞庭师:声音真好听,更重要的是你读准了字音,做到了“字字落实”!板书:字字落实尤其这个生字“螺”你都读对了。(在原幻灯片上呈现螺拼音,青螺变色,)师:来,读读这个词生:读词语。师:青螺在这里指什么?生:君山师:大家都是从哪儿知道的?生:课本上。师:是的,我们的课本上有许多帮助我们学习的资源。利用注释,也是一

4、个好办法。螺这个字是本课中需要会认会写的字,我们一起来写。这是个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窄右宽,虫写短一些,累写长一些,还要写的结构紧凑!拿出你的练习本写两个,第一个写正确,第二个写美观。这首诗中还有一个左右结构的字需要会写,出示:潭读潭再写写这个字。潭面指什么?洞庭湖的湖面师:我看到有的同学已经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他们写好To师:写好了生字,(指题目)谁再来读这首诗?我们一起“字字落实”地读这首诗!生:(齐读全诗)设计意图:第一次读古诗就对孩子们提出读诗的要求,要把古诗的字音读对,读准,这个阶段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细细的读,不仅要读古诗还要读注释,看插图,读错了及时正音让孩子一定在初读的时候就做到

5、字字落实。指导书写的时候提醒左右结构的字写法,左窄右宽,因为“潭”也是左右机构也就不再单独指点。三再读古诗,琅琅上口师:字音读正确才能把古诗读的字字落实,注意平仄才能读出节奏和韵味。普通话里的第一声和第二声是平声,用一条小横线表示,读的时候稍微长一些,普通话里的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用一条竖线表示,读的时候要短一些。标上平仄就是这样的,出示平仄课件,自己试一试。(留出充分的时间练习)谁来读?指一个人,平声再长一些试试第一句,谁再来读读古诗不仅要注意平仄还要注意押韵,出示韵脚,只有把韵脚读的清楚响亮才会更有味道,才能琅琅上口呢!(板书:琅琅上口)看着老师的手势我们一起朗朗上口地读(齐读)出示课件设

6、计意图:古诗是讲究节奏和韵味的,怎样指导孩子读出节奏读出美感这是这一环节的重点,设计读平仄是为了让孩子们读出平长仄短的韵味,而韵脚读的清楚有力才会让古诗读起来更加琅琅上口。通过孩子们的自由练习和展示,最后跟老师手势读,相信可以去的良好的效果。四三读古诗,历历在目师:多动听!好的诗词就像一首歌!其实,好的诗词啊,还是一幅画!所以,我们读诗词,还要“历历在目”地读!(板书:历历在目)什么叫“历历在目”地读呢?生:读着读着,就好像亲眼看到了一样!师:那么,我们读了这么多遍了,你看到了什么呢?(思考时间即可)(稍顿)大家也可以在书上标出来。生:标记词中写到的景物。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景物。生:洞庭

7、湖,湖光,秋月,君山师:你看,短短的一首诗,诗人就给我们描绘了那么多景象!完全就是一幅画啊!(点击课件,呈现插图)(学生看插图)师:但是,这仅仅是一个画家心中的景象。我们可以比他更高明一些!因为当我们闭上眼睛,(示意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我们的想像,我们会看到更多更美的景象。(师播放音乐范读)(生闭眼想像)师:夜幕降临了,抬头看,你看到了什么?(停顿)往远处看,你又看到什么?师:这么多的景象,这么丰富的色彩!我相信你一定看到T!慢慢地睁开眼睛,来,把你刚才看到的最美景象告诉大家。师:首先,让我们抬头看,你一定看到(引导说出月亮和湖水即可)生:1天空的月亮圆圆的月亮2月亮照着湖水,师:1怎么样的月亮

8、。2怎样的月亮照着怎样的湖水?说的再美一些:生如玉盘一般的月亮洒着清辉师:月光洒在湖面上,你又看到怎样的景象?生:湖水在月光下闪着微光师:是呀,淡淡的月光洒在洞庭湖面像给它穿上了一身轻纱,多么朦胧美丽的一幅水月交融的画面。师:在无风的秋夜,你看这荡漾微波的湖面像什么?生:未经打磨的铜镜师:是啊,多像未经打磨的铜镜师:请你来读读这两句,好吗?师:我们的目光再远些些,一定会看到到怎的山怎样的水生:翠绿的君山在洞庭湖中间生:洞庭湖闪着银光像白银盘师:是呀,水环抱着山,山点缀着水,好一幅山水相融的美景!多么和谐,一起读:出示后两句生:(齐读)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要让孩子们通过展开想象来感受这首诗的画面美

9、,让孩子闭上眼睛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静下心来发挥想象力,老师的范读加配乐可以给孩子们营造一种完整的画面感,而引导词可以让孩子们注意想象的角度。师:孩子们,读完这首诗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洞庭山水图,静静地再读读古诗,这首诗带给你什么感觉?(宁静、美丽、和谐)生:我感觉这幅画很美师:哪一句诗?哪一个词?甚至哪个字给你这样的感觉?生:湖光秋月两相和和师:板书:和和的意思是生: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师:天上明月,地上洞庭,相交融合为一体,也就是板书:水月之所以有这种水月之和,是因为,潭面生: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没有风,很平静,读着这句诗,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水平如镜风平浪静)读着这句诗,你想

10、到了怎样的比喻句?(湖面上没有一丝风,平静的湖面就像是一面镜子。)师: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多么和谐宁静的画面。请美美地读读这两句诗,想象这和谐美好的洞庭月色。还有哪些词句也向你传递出和谐宁静的美好感觉呢?生:月光照水像白色的银盘,青色的君山像精致的田螺。师:湖水如银盘君山如青螺,这是形态的和谐,一青一白,色彩多么和谐!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奇特的比喻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神来之笔,洞庭湖的山水互相映衬,构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师生合作后两句连起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宁静的夜晚,作者遥望洞庭湖面,湖光秋月,山光水色相互映衬,多么宁静和谐,刘禹锡在情不自禁地轻轻吟诵【生读】【

11、那广阔无垠的水面在月光下朦朦胧胧,而遥望洞庭的山水,多么像白银盘里托着一颗精巧的青螺,于是,我们又一次轻轻地吟诵生读】自古以来都说“洞庭天下水”,喜欢洞庭山水的岂止刘禹锡一人,曾有许多文人墨客也用诗句表达出了自己对洞庭山水的迷恋,出示诗句你们看,大诗人李白曾写道:“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在诗人韩倨眼中的洞庭美景是这样“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而雍陶在题君山中这样写“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d浙)镜中心。”大诗人孟浩然对此美景也赞叹“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面对月夜洞庭那无与伦比的美,刘禹锡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猜测师:他又

12、来做什么呢?其实这首诗是写于他被贬官上任的途中,你们看(教师拓展刘禹锡的背景资料)谁来读?遭遇贬官本来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可是眼前洞庭水月的和谐,山水的和谐,使他从过去痛苦中走出来,在明月清辉之下,在碧波万顷的湖边,诗人平和的心境与大自然的宁静融为一体,于是一首诗从心底沽沽流出,望洞庭连同这个月夜凝固成永恒的风景。【指名读】你觉得诗中除了湖光秋月,洞庭山水的和谐,还有哪一种“和”?(诗人内心与眼前景物的和谐)板书:人景诗人回归内心的平静,面对这洞庭秋月,才能感受其中的和谐宁静,此时此刻,诗人已与眼前的景物融为一体。听,刘禹锡又一次把酒临风,从容地吟诵【生读】设计意图:本环节要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

13、点,也就是读出诗句中的画面带给我们的感受。通过上一环节的想象孩子们已经在心中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怎样抓住“和”这个诗眼是关键,所以诱导孩子体会诗句中不仅有水月之和,山水之和,这之外还有一个人景之和,这就需要借助作者的生平资料来体会。四对比阅读,感悟平和的心境师:是的,被贬官的刘禹锡在山水之间就是这样的悠然自得!其实,同样在唐代,也有一位被贬官的诗人叫柳宗元,也写过这样一首诗,诗的题目叫(板书:江雪)生:(齐读诗题)江雪。师:(屏幕呈现江雪诗)来,谁来“字字落实”地读一读?(生读诗,将“径”误读为一声)师:(向前一生)请你再读读这一句。生:(再读第二句)师:我们大家一起“字字落实”地读一遍。(生

14、齐读诗歌)师:读古诗不仅要字字落实更要“琅琅上口:自己按照老师教的方法练一练。生自己练习,谁来琅琅上口的读?知道评价师:我们已经知道,读诗不仅要字字落实、琅琅上口,还要历历在目。师:是的,大家借助下边的注释,读懂这首诗是不难的。然而,我们仍然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解诗句表面的意思,读着诗句,头脑里出现画面才高明啊!闭上眼睛,你听(音乐起、范读)(学生听读想像。)师:相信你们都看到了这些画面,来,我们一起把我们看到的读出来。老师读一三句,你们读二四句,好吗?(师生配合读,然后调换,学生读一三句,老师读二四句。)师:什么感觉?什么味道?生:师:你听出了凄凉之外还有一份自在,不同的感受。生:师:是的,就是这凄凉的、孤独的、孤寂的感觉,来,让我们带着这种种感觉、种种味道,再读读这首诗。师:来,我们再来看看柳宗元的资料。(生静静阅读)师:此刻,刚才的那些问题,有没有答案了?谁来说说?生:柳宗元是参加改革之后被贬官的。师:是啊,报国大志在他少年时就扎根在心中,何曾改变?即使改革失败!即使遭遇贬官!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再来读一读江雪,读出诗中的味道。生:(齐读江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