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PPT.ppt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60453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基础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教育学基础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教育学基础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教育学基础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教育学基础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教育学基础PPT.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5页
教育学基础PPT.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5页
教育学基础PPT.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5页
教育学基础PPT.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5页
教育学基础PPT.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学基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基础PPT.ppt(8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教育学基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认识教育一、教育概念一、教育概念日常用法:作为一种过程作为一种方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作为一种活动教育的词源西方:引出,从潜在转化为现在(实在)中国:教、学n教育的定义1。从社会角度:广义的,凡是能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身心的活动;狭义的,学校教育,指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思想品德教育2。从个体的角度:成功的学习。n本教材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n个体的社会化n社会的个性化n实践性n耦合过程n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Scheffler)教育的语言一书探讨了三

2、种定义的方式,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所谓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所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也就是说,不管其他人是如何定义某个词的,我就是这么定义的,并且我将始终在我定义的意义上来使用这个词。所谓描述性定义是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所谓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办公室。谢弗勒有关定义方式的区分为我们研究纷繁多样的教育定义提供了一个逻辑视角。但事实上,任何一个“教育”的定义往往同时具备“规定性”“描述性”和“纲领性”,凸显了“教育”定义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歧义性。二、教育的要素n教育者n学习者n教育影响学

3、习者的特征有四个:。 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 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 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教育影响: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三、教育形态n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大致有三个:一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二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三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4、”;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以及建立于其上的产业技术和社会形态,我们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农业社会的教育”“、 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起源n神话起源n生物起源沛西能在1923 年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以人民的教育 为题说,“ 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 “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心理起源 美国教育家孟禄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 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劳动起源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农业社会的教育农业社会

5、的教育特征:第一、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第三、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第三、教育的等级性。工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n第一,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n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n第三, 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n第四,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信息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第一,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学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职业预备的需要,而且也要满足人们人文关怀的需要;学校的类型进一步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要。第二,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政治性、文化性将继教育的生产性

6、之后备受关注。第三, 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非常明显。 第四,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n一、教育学的萌芽(前教育学时期17世纪以前)n (一)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未形成系统的理性认识。 n(二)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些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和思想著作中 n中国: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大学、师说等:西方: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雄辩术原理等 n二、 教育学的创立(17世纪到19世纪末)(一) 主客观条件:有三个 n 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 n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密切关

7、系; n 与一些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也分不开 n(二)创立标志:对象(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研究领域);概念和范畴(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体系);方法(科学的研究方法);结果(产生了一些重要教育家和他们的一些专门的教育学箸作);组织机构(出现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n(三)英 培根 “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提出了归纳法;首次把教育学作 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n捷克 夸美纽斯 大教育学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书中,1、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 2、提出了系统的学科教育思想 3、不仅指出了教育应该怎么办,而且努力为教育措施寻找理论依据。n德 康德 康德论教育 认为教

8、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n德 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学之父” 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不仅论述了教育学的独特性,还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心理学和哲学。 创办了第一个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学校此外 ,还有洛克的教育漫画 、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卢梭爱弥尔n三、 教育学的发展(19 世纪末以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学派别和重要的教育学著作 (一)实验教育学 (二)文化教育学 (三)实用主义教育学 (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五)批判教育学n以上我们可以发现, 1、教育总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反映着具体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 展的需求。 2、不同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学传

9、统和风格。 3、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不同教育学派之间的相互批评和借鉴。n四、 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第四节 教育学的价值n一、 超越日常教育经验n二、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n三、 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 教育功能(重点)n第一节 教育功能的概述n一、 教育功能的含义(基础)教育功能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内部 外部教育功能不是主观的期望,而是客观的结果。二、 教育功能的类型(基础)(一)从作用对象看,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个体功能(本体功能或固有功能)社会功能(工具功能或派生功能)n(二)从作用方向看,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n(三)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分为显性

10、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教育功能指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符合的结果。隐性教育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n。(四)多纬度的复合分类 n1、把性质和形式结合起来划分正向显性功能;正向隐性功能;负向显性功能;负向隐性功能 n2、把对象和性质结合起来划分(采用)教育对人的正向功能;教育对社会的正向功能;教育对人的负向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n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一、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正向功能) (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n个体社会化是什么?影响它的因素(主要是学校)教育对其功能1、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社会化(思想上)2、促进个体

11、行为社会化(行为上)3、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角色上) n(二)教育促进社会个体化的功能n1、促进人的主题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自主性)n2、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独特性)n3、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创造性) n二、 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正向功能)(一)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成“才”的教育,是成“人”的教育n1、通过个体社会化,个体可以获得未来社会生活或职业生活中相应的角色和意 识,在进入社会生活时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n2、传授“何以为生”的本领,教学生“学会生存” 手段和工具。 n(二)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n1、人的成长必须接受教育。教育教人“成

12、为人”。n2、受教育过程是一个通过促进个体发展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育知识的传授,促进人的知情意、德智体全面发展,从而造就了自由人。 一个人受到的教育越多,就越能体现自己的意志自由。n三、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负向功能)1、标准化的教学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n2、过重的学业负担,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n3、学校管理模式,对学生管得过宽、过严,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和创造性培 养。 因此,应克服和矫正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其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对其他社会子系统的作用)n一、 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对

13、人的作用 )人口质量是现代生产发展和经济起飞的关键因素;我国的民族素质还比较低。1、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途径。因为人口质量主要体现在人的科学技术水 平、文化修养和思想觉悟、道德水平等精神因素,教育作为促进人德智体全 面发展的活动,其直接的效果就是提高人口质量。n2、义务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 n二、 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对文化的作用)n(一)传递、保存文化1、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2、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n(二)活化文化 由存储形态的文化转变为现实活跃形态的文化n(三)选择文化 标准:统治阶级的需要选择主流文化;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系统的、科学的、基本的文化。n(四)批判文化 是选

14、择功能的深化,还具有改造功能。(五)交流、融合文化(因为文化具有地域性)n1、通过教育的交流活动2、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对文化进行选择、改造,促进文化的丰富和发展。n(六)更新与创造文化1、教育对文化选择、批判、融合、构建新的文化特质和体系,使文化得到不断 更新发展。2、教育要创造一种新的文化:直接途径(直接生产新的文化)和间接途径(创 造性人才的培养) n三、 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对经济的作用 n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一)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n1、普通教育的作用n2、职业和专业教育的作用n(二)通过生产科学

15、技术,促进经济发展。n1、在生产新的科学技术 教育的高效传播、加工改造2、生产新的科学技术 教育将一般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n四、 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对政治的作用n1、传播科学,使公民具有民主观念n2、教育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n3、民主的教育加速政治民主化。 n五、 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人与自然的 关系 教育在工业文明中促使人类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 在后工业文明中,促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n六、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n(一)社会发展处于负向时,教育对社会出现总体的负向功能n(二)社会发展处于正向时,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总体上是正向的,但也由于

16、某中因素的影响,使得教育与社会的外部关系失调,出现了局部的负向功 能。这是人为的结果,是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的异常条件所造成的正向功能的受阻和障碍。 第四节 教育功能的实现n一、 教育功能的形成n(一)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 由社会发展的期待和个体发展的期待形成教育功能取向。 有两种情况: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和谐一致; 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冲突、对立。从而出现了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 n(二)教育功能行为的发生 指可能导致产生一定功能结果的所以教育行动。 要受到社会和教育系统自身的制约。n(三)教育功能直接结果的产生 有两个过程:1、社会各要素的直接影响与改变过程:形成了教育社会功能的结果n2、对受教育者的影响过程:形成了受教育者的文化特性,培养了 符合社会要求的人。 我国以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相统一为功能取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n二、 教育功能的释放 包括两个环节:产品(人才产品和文化产品)的输入;产品的利用。 受到外部社会因素和教育产品本身的影响,因此要提高释放效益,一要提高教育产品自身素质,二要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n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n教育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