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案例分析.ppt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64235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案例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经济学案例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经济学案例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经济学案例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经济学案例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经济学案例分析.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经济学案例分析.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经济学案例分析.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经济学案例分析.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经济学案例分析.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学案例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案例分析.ppt(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案例:在寝室生活中,寝室卫生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往往存在着搭便车现象,我们总是期待着别人的劳动成果,当一个寝室成员整理卫生后,其他室友就可以免费享受干净整洁的环境所带来的好处,而被提供者则无法收回成本.虽然在寝室中这种“搭便车问题”造成的后果并不是那么严重,但是处理不当会影响宿舍内部和谐。所以在这里,我将它作为一个经济学案例分析一下,供大家参考。分析:“搭便车现象”是指某种事情产生了正外部性,所谓外部性是指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

2、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在寝室卫生中,某个寝室成员不顾其他人利益,在公共地上,如阳台,随意丢弃垃圾,假设此人对其行为不作任何补偿,对于其他成员来说,其随意丢弃垃圾的结果就是负外部性。但如果一个寝室成员,独自打扫了整个寝室卫生,这不仅给他自己带来舒适愉悦的环境,也给其他寝室成员带来好处,并且同时他们也不需要为此付出任何成本,这就产生了正外部性,又叫搭便车,即其他寝室成员搭了这个搞卫生的“便车”。我们学习过科斯定理,对这种现象通过明确产权就可以达到一个有效率的解决结果,但是在寝室生活中,清扫问题作为公共物品,是很难界定产权的。 寝室卫生作为一种公共物品,

3、具有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对于卫生提供者而言,如果他不能够把那些不劳动而享受舒适环境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则他将无法弥补他所付出的劳动。而对于一个消费者而言,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一旦生产出来,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不支付就获得消费的权力,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搭便车,即其他成员可以不付出任何劳动但又无法阻止他享受清洁环境的成果(就是财政学上所指的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成为免费搭车者)。这样的结果,似乎是免费搭乘别人的便利,让其他人清扫房间是最优的,但从社会整体角度看,这样做是属于帕累托低

4、效率的。假设寝室只有两个人,A同学和B同学,并将打扫卫生的付出具体化,设定为成本是100元,这就存在一个搭便车博弈矩阵。 B B 同学同学打扫打扫不打扫不打扫打扫打扫-50 -50-100 0不打扫不打扫0 -1000 0A A 同学同学在寝室中解决卫生清洁的搭便车问题是比较简单的。首先我们投票解决是否要清洁卫生,得出结果后再实施具体方案。如果不打扫,那就一起承担脏乱不堪的卫生环境。如果要,我们可以设定每天一个人轮流打扫,如果不遵守就给出相应的惩罚。 在社会生活中,搭便车问题就复杂的多。在经济学中,搭便车问题是一种发生在公共财产上的问题,它是指经济中某个体消费的资源超出他的公允份额,或承担的生

5、产成本少于他应承担的公允份额。 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导致市场在公共物品供给上是无效率的。由于公共物品的市场失灵问题,主流观点一直认为政府才是公共物品的唯一提供者,但是实际上公共物品的政府失灵问题往往被忽略,其实政府的公共决策本身就是一种公共物品,其未必能一定能提升普通公众的福利。 此外,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并不等于政府生产全部公共产品,单纯由政府生产和经营公共产品,由于多种原因往往缺乏效率。因此,政府的职能应该是提供公共产品,而不是生产公共产品。特别是对准公共产品,政府可以通过预算或政策安排给企业甚至私人企业进行生产。还有政府也可以通过对生产公共产品的企业进行补贴的方式来鼓励公共产品

6、的生产。 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考察了集体行动问题,打破了传统上的那种认为有共同利益的集体将必然进一步为集体而努力的看法。他认为,集体中成员的数目和集团的规模决定了集体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奥尔森认为,集团人数越多,集体行动越难以实现,搭便车的问题就越严重。即大的集团在提供集体物品上会失败,小的集团倾向成功。因为在大的集团里,个人如果为了整个集团的共同利益而努力,他极有可能会面临付出大于收益的情况。因为在人数众多的集体内,要通过协商解决如何分担集体行动的成本十分不易,而且人数越多,人均收益就相应减少,搭便车的动机便越强烈,搭便车行为也越难以发现。 而当公共部门的产品只能集中让少数人受益时,其作为公共物品的特征就会因此而减少,而那些少数受益者会有很强的动机来操控该项目,形成一个小的集体,在这种情况下从经济学上讲可以更好对产品进行监督,更加有效率。因此从这种逻辑上分析,私人供给公共物品的效率可能比政府供给更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