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院三年提升计划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医院三年提升计划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智慧医院三年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为提升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根据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智慧医疗建设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省委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出发点,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大力推动先进信息技术与医疗卫生融合发展,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实现互联融合、开放共享,积极探索智慧医疗合作、服务、运行模式,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覆盖,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医疗
2、卫生事业,为打造健康城市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需求导向,以人为本。突出智慧医院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扩展服务渠道,优化服务流程、延伸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医疗需求。互联互通,便民惠民。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医院间、区域间的互联互通与融合共享,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广泛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统一权威、创新驱动。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健全统一权威的大数据采集、存储、发布、应用的平台和服务体系,实现医疗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扩大健康医疗资源有效供给。强化标准,确保安全,按照法规为本、标准先行,安全为上、保护隐私的要求,落实医疗信息标准,夯实医院信
3、息安全防护体系,增强安全技术支撑能力,确保信息安全可控。三、建设目标(-)总体目标聚焦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落实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及互联互通试点省和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要求,不断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创新发展智慧医院、互联网医院,加快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新模式,提升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水平,改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增强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二)分年度目标2023年底前,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完成电子健康卡应用环境改造,二级、三级公立医疗机构持电子健康卡就诊率分别达到60%以上和80%以上。试点推进区域检查检验结果共享。推进建设5家互联网医院
4、。2024年底前,全省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支持电子健康卡应用,实现持电子健康卡就诊全覆盖。推进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区域检查检验结果共享。推进建设10家互联网医院。4家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国家医疗健康信息标准化成熟度测评达到四级及以上水平。80%以上的二级、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分别达到3级、4级及以上水平。2025年底前,全省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实现电子健康卡看病就医一卡通行。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区域检查检验结果共享全覆盖。推进建设30家互联网医院。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达到四级及以上水平。80%以上的二级、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应
5、用水平分级评价分别达到3级、4级及以上水平。二级公立医疗机构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分级评估达到2级及以上水平,三级公立医疗机构达到3级及以上水平。四、建设重点任务(-)以服务临床为基础,扎实建设智慧医疗。L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严格按照全国医疗健康数据资源目录、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统筹区域平台和医院信息平台功能指引、数据标准等相关规定建设应用系统,统一数据接口,确保信息系统标准统一和互联互通。已建的信息系统及平台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改造和整合。2、推动医院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按照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建设医院信息集成平
6、台,推进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系统的集成整合,逐步实现医疗数据统一管理应用。推进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数据融合应用,实现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等医疗健康信息的互通共享。加快医院信息系统与区域信息系统平台的互联互通,推进区域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探索公立医院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共享。3、加强智能化和新兴技术应用。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推动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医疗设备和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研发应用,丰富新兴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场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二)以服务患者为中心,规范提供智慧服务。4、提升智慧服务水
7、平。按照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充分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提供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诊间结算、移动支付、院内导航、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等线上服务,实现临床诊疗与患者服务的有机衔接,缩短就诊者排队等候时间。5、加强公共卫生在线服务。结合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现有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联通整合,做好慢病患者和孕产妇的在线健康状况评估、监测预警、用药指导、跟踪随访、健康管理等服务。探索智能穿戴装备的应用,在实行健康数据分级分类的基础上实现对慢病患者和孕产妇基本信息实时采集和监测、评估,实现疾病
8、预警、慢病筛查、主动干预。创新互联网妇幼健康服务模式,推进母子健康手册信息化,为妇女儿童提供生育全程医疗保健服务。建设计划生育一次登记,全程服务平台,方便群众办证,提高人口、妇幼等数据互联互通水平。6、构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以医疗影像云为核心,融合远程病理、远程心电、远程检验、远程诊疗等系统,加快建设统一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通过构建省市县乡四级的远程影像服务体系、省市县三级的远程病理服务体系、市县乡三级的远程心电服务体系、市县乡三级的远程检验服务体系和县乡两级的远程诊疗服务体系,推进优势医疗资源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7、全面推广应用电子健康卡
9、。严格实名制就医,以电子健康卡作为全生命周期健康身份主索引和医疗服务可溯源的统一标识,优化电子健康卡应用场景和流程,加快推进应用环境改造。以电子健康卡替代医疗机构就诊卡,在挂号、入院办理、取药、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和共享、电子健康档案调阅等关键环节,全面支持通过电子健康卡进行身份确认和授权,实现看病就医一卡通。(三)以提升效率为导向,创新开展智慧管理。8、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充分运用智慧管理工具,加强医院后勤管理、科研教学、物资供应、财务运营、成本核算、办公自动化。提升医院管理精细化和智慧化水平,为医疗质量控制等提供大数据支持。9、支撑医院运营管理。
10、建设完善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HRP系统),加强以会计为核心、预算为主线、成本与物流为基础、绩效薪酬为杠杆的医院综合管理和运营的一体化管理,强化医院内部财务、结算、物资的规范化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射频识别、物联网等技术,推进医院集约化运营服务。建立药品追溯制度,实现药品、试剂、耗材、物品等物流全流程追溯,提升医疗运营和服务效率。10、加强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含中医、妇幼保健机构)要建设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互联网+医疗废弃物管理系统,利用PDA对医疗废弃物从收集、运送、入库、出库等流程全方位信息化管理,实现对医疗废弃物在线监测,保证医疗废弃物的安全管控。(四)以信息标准和安全为
11、保障,夯实智慧医院基础。11、提升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水平。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功能需遵循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医院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弓I,数据标准需严格执行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等健康医疗信息化的相关标准与规范。全面推动病案首页书写规范、疾病分类与代电子健康卡、手术操作分类与代电子健康卡、医学名词术语四统一。推进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12、强化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贯彻执行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分级保护制度和信息安全审查制度,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安全建设。严格执行信息安全和健康医疗数据保密规定,严格管理患者信息、用户资料、基因数据等信息。加强各级
12、各类医疗信息的安全防护,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隐患排查、监测和预警,强化容灾备份工作,做到定期备份,确保信息安全。根据系统建设与业务耦合情况,加快推进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和测评。在医疗卫生数据交换确保个人隐私保护,加强数据安全监测与管控。2025年底前,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的核心业务信息系统,要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完成网络安全等保定级、备案、测评。13、加强医院数据中心和网络建设。加快建设高效、安全、稳定的医院数据中心,核心系统机房要达到B类及以上机房标准。鼓励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加快新基建,建设云化数据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建设双活数据中心,实现异地数据灾备。加强卫生健
13、康信息专网建设和应用,加快院内5G网络覆盖。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单位要要充分认识开展智慧医疗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智慧医疗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加强统筹协调,科学制定智慧医疗发展实施方案,准确把握各项工作任务的时间节点,倒排工期,责任到人,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彳壬务目标。(二)加大信息化投入。各地要不断加大对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要落实信息化建设的主体责任,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根据医院功能定位和业务需求,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为智慧医院建设和信息安全运维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撑,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三)强化人才保障。各地各单位要加强信息化人才配备和培养,加大高层次人才引入力度,持续优化医疗机构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要按照每IOO张开放床位配备1名工作人员的要求设置信息管理部门岗位,并在职称晋升、薪酬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鼓励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稳定的信息化技术支持和运维队伍。(四)做好总结宣传。各地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资源和平台,坚持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挖掘运用信息技术改善医疗服务、建设智慧医院的有效做法和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