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在星空中(一)》说课文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在星空中(一)》说课文稿.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在星空中(一b)淮北市滩溪县城关中心学校第一小学李芳芳一、使用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第六课在星空中(一)。二、实验器材原实验器材:正方形纸板、细线、橡皮泥小球、投影机。创新实验器材:星球模型(塑料小球、激光头、纽扣电池、控制开关)、伸缩杆(带磁性)、正方形铁板(底座)、光屏(黑色半透明亚克力板)。三、实验创新要点(一)发现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中的模型进行探究,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L实验时小球容易晃动,细线的长度不能调节。2 .活动时需一至两名同学手拿纸板,手拿纸板的同学则无法参与观察。3 .影子投影在墙面上不够清晰,影响观察和记录。4 .学生会疑惑为什么用观察影子的方
2、法观察星星。(二)实验器材的创新基于上述实验存在的问题,我引导学生组成课外兴趣小组,共同尝试对器材进行改进,形成如下实验器材:L伸缩杆:小球固定在伸缩杆上,不再晃动,保证小球的稳定性,伸缩杆可以自由的调节高度,保证星球的灵活性。2 .铁板底座:伸缩杆底部磁铁与铁板相吸引,可以任意移动位置,便于多位置摆放。3 .激光头:真实的模拟星星发光,照射在白纸上的光点方便观察和记录。4 .光屏:保护眼睛,固定记录纸,便于直接描点绘图。四、实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实验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摆放北斗七星模型,认识七颗星不在同一平面上,距离地球有远有近。通过描点绘图、对比分析,理解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
3、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认同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也不同。科学思维通过应用建模思想,认识宇宙中恒星之间的位置关系。探究实践利用模型建立对北斗七星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依据相关资料对模型做出合理解释,进行基于依据的修正。态度责任通过探究北斗七星模型的活动,提高观测星空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关注我国载人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激发探索太空的好奇心、树立民族自豪感。(二)实验重难点实验重点: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正确认识星座概念。实验难点:对星座模型进行合理推测并做出解释。五、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设计(一)实验方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探究法、建构模型法。(二)实验教学内容1 .通过播放微课,引出星座概念,
4、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北斗七星,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2 .利用创新器材,摆出北斗七星的形状,对比后发现北斗七星距离地球远近不同。3 .利用创新器材,绘制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图像,发现星座是由远近不同、没有关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组成的视觉图像。六、实验教学过程1 .微课导入,初识概念通过播放微课,引出星座概念,通过观察统一的星座图,引导学生发现北斗七星,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2 .模型初建、引发冲突组织学生把这些实验器材摆成北斗七星的样子。小组间产生了不同的摆法,有的小组将小球摆在同一平面内,有的小球摆的前后位置不同。这样的结果,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认识到原来北斗七星并不在同一平面上。之后学生按照
5、我提供的距离图(按比例缩小后的北斗七星模型各星之间的距离),将小球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模型就比较接近真实的北斗七星的相对位置,顺利地从平面图像过渡到立体建模,学生关于北斗七星之间的相对位置的错误前概念得到了修正。3 .模型再建,解决冲突打开开关,调整激光照射的方向,当所有的激光都射向同一个方向时,就能模拟出从这一个角度观察到的北斗七星。然后描点记录,再进行连线,从而得到清晰的图像。随后,只需要将所有的小球同时转向其他方向,学生就能画出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图像,发现图像是不一样的,可见从宇宙中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从而明白北斗七星的形状是从地球这个角度看到的。学生对星座有了更加合理的推测,顺利得出星座是由远近不同、没有关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组成的视觉图像这一结论。通过两次建模,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还能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自由的移动这些星球,进行更深入的探究。4 .拓展视野,提升情感先向学生出示北斗七星的详细资料,认识光年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宇宙的恢宏庞大。再向学生展示航天员在太空中出仓的情境,让他们体会到科技的力量和魅力,激发他们探索宇宙的欲望,进而增强学习强国的责任感。七、实验效果评价L器材稳定性好,可操作性强。5 .真实感较强,图像易得。6 .学生的探究热情高,学习效果好。7 .学生思维深度和建模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