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师资格考试《课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教师资格考试《课程》课件.ppt(1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课程本章的知识结构 1、课程及课程理论 2、课程内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3、课程设计与实施设计模式 4、课程评价与管理评价模式、管理模式 重点内容是: 1、课程概念、类型、理论 2、课程内容的三个层次 3、课程设计及评价模式 4、校本课程开发 课程知识点 1、课程的概念: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更狭义的是特指某一课程。 2、课程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美等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内容)。二是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形
2、式)三是课程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还规定各门学科 设置的顺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计划) 3、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孔颖达为诗经作注“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使用课程。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中多次提到课程,“宽着期限紧着课程”这里的课程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4、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期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在拉丁文中意为“跑马道”。 4、课程的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课程设计的种类;分类标准分类类型组织方式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选择自主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课程任务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课程制定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其他显性、
3、隐性 分科、综合知识、经验 5、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儿童。 一、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现代学校课程必须反映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以及内容、手段的更新变化,保证课程的方向性、目的性。 二、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课程内容应反映各门学科中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和时间价值的内容,保证课程的系统性、科学性。 三、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基础。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保证课程的可接受性。 6、课程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课程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美)博比特出版了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课程,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他提
4、出了研究课程的“活动分析法”。拉尔夫。泰勒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他提出了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四个步骤: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 7、现代课程论主要有、现代课程论主要有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布鲁纳)、学生中心课程理论(杜威)、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8、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理论流派:1)学科课程理论;又称为传统派。主张课程分科设置。孔子、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等。2)活动课程理论:反对分科教学,杜威、克伯屈等。3)社会改造理论。课程编制应以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为重点。布莱梅尔德、弗莱雷等。4)存在主义课程论。承认学生为自己的存在负责,学生的需要决定课程。
5、奈勒、布贝尔等。5)结构课程理论。课程以学科结构为核心,布鲁纳。6)人本主义课程论,课程以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为目标,马斯洛、罗杰斯等。7)要素主义课程论。课程内容应是人类的文化要素,巴格莱。 9、课程的三维目标、课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改变原来知识技能一维的课程目标。 10、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这也是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编写各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依据,课程标准是每门学科有关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11、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
6、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对学校教学活动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开设的学科、学科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12、课程计划的意义、课程计划的意义;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一般不能任意变动。 13、课程计划的内容、课程计划的内容:课程计划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构成。其中,课程设置(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 14、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5、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每门学科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以纲要的形式
7、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规定学科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 16、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变化、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变化:内容、功能、实施、管理 17、课程标准的结构、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18、课程标准发挥着教学工作“组织者”作用 19、我国课程标准的雏型出现在清末兴办近代教育之初,在各级学堂章程中有功课教法列有课程门目表和课程分年表。1912年国民政府教
8、育部公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这是我国课程发展史上的第一个课程标准。 20、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老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参考书及各种视听材料。 21、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关系: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2)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编写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22、教科书一般由目录、文本、习题、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组成,文本教科书的主要部分,编排有两种形式,直线式螺旋式 23、教科书的使用要求:第一整
9、体把握教科书。第二重点设计教科书,第三充分利用教科书。第四引进新知识。第五适当补充乡土教材。第六,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教科书。 24、教科书编写的原则教科书编写的原则:1)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强调基础性与适用性。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的要求统一。4)编排有利于学生学习。5)强化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衔接。 25、课程设计的模式、课程设计的模式:1)目标模式:泰勒提出。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一是学校应当追求哪些目标?二是怎样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三是怎样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四是如何确定目标得以实现?以上四个问题可以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10、、根据目标评价课程。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目标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有据可依,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它只关注预期目标,忽视了其他方面。2)过程模式:斯腾豪斯提出。针对目标模式只注重预期目标而忽视过程的缺陷,课程开发关注的应是过程,不能从描述目标开始,而是要详述原则和过程,然后在活动中不断地改进和修正,将课程编制、研究、评价合为一体,因此教师应当成为课程的研究者。但这只是一个理论模型,缺乏可操作性。 26、三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三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学生、教学过程(动态资源) 27、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目标、实施和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和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
11、价和对学生学业的评价。现代课程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 28、课程评价模式、课程评价模式:1)目标模式:评价以目标为中心展开,共分为七个步骤,其中确定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2)目标游离模式:由斯克里文提出,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上来。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斯塔弗尔比姆提出。该模式分为四步:一、背景评价,二输入评价,三过程评价,四成果评价。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29、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30、校本课程、校本课程: 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
12、校的传统和优势,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一、选择 1、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B、学生C、班级D、课程 2、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改革 A、方法B、课程C、评价D、结构 3、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 A、泰勒B、杜威C、布鲁纳D、斯克里文 4、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特点是() A、强制性B、灵活性C、普遍性D、基础性 5、把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的依据是() 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D、课程管理层次 6、课程结构的编制即() A、课程设计B、课时分配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 7、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目标B、教学目标C、课
13、程D、课程教学计划 8、课程理论侧重研究() A、教什么B、如何教C、为谁教D、为谁学 9、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现代评价之父是() A、泰勒B、博比特C、杜威D、苛勒 10、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育目的D、课程标准 二、填空 1、在我国,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三方面 2、课程评价模式主要有()()()等 3、根据课程任务可把课程分为()()()等类型 4、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 是()()() 5、()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 6、泰勒的课程编制模式被称为() 7、课程计划的中心是() 8、经验课程又叫() 9()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涉及到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10、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是() 11、学校课程通常是由校长领导、()参与研制开发以()形式出现。 12、基础型课程的内容以()和()为主 (双基) 13、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的著作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14、义务教育阶段课程门类齐全不重此轻彼体现了教学计划的()特征 (基础性) 15、CIPP模式的提出者是() 三、简答 1、什么是课程目标? 2、如何理解课程? 3、怎样使用教科书? 4、课程是如何分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