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环境及就业政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环境及就业政策.ppt(1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就业环境及就业政策大学生就业环境前景与现状在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时代走进了“大众化教育”时代。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是106万,2001年是117万,2002年是145万2003年是212万,2004年是280万,2005年是338万,2006年是413万,2007年是495万,七年间翻了两番还多。近年来,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环境现状与前景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那么,大学生就业到底面临一种怎样的形势,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有哪些积极的政策,这是每一名面临就业的毕业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一)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
2、进一步提高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尤其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用人单位)接受毕业生的标准越来越高。他们不仅挑选名校和高学历的毕业生,而且注重毕业生综合素质;不仅注重学生的自荐、面试和笔试,而且也非常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表现;不仅要求毕业生学习成绩好,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高,而且身心要健康,诚实守信、踏实肯干、具有强烈事业心和团队精神;复合型、外向型、开拓性及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日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已成为许多用人单位所要考核的内容;取得一些技能证书也成为一些地区和单位接收毕业生的基本条件之一。此外,愈来愈多的用人单位为选到优秀的毕业生,已不局限于参加校园招聘会,
3、而是很早进驻学校单独进行招聘,或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随时物色合适人选。总之,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已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他们选择人才更加注重的是素质能力。(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广大毕业生的自主择业意识不断增强,不再等待“分配”,而是提早做准备,主动出击,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实力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广泛联系用人单位,推销自己。而且,毕业生选择单位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以用人单位所有制的性质为择业界限,而是,勇于到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和单位就业,不再仅注重有人单位的地理位置、经济效益和福利待遇,更侧重于用人单位的发展前景、工作环境和用人机制;不再过度强调专业对口,而
4、是更加关注人职匹配度的实现。毕业生就业渠道也逐渐多元化,毕业生不仅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通过学校获得就业信息,而且也充分利用社会上的人才交流大会来落实就业去向,部分人还借助于家长、亲朋好友、校友、同学的推荐来获取就业信息,签订就业协议,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的毕业生采取了“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策略,有的则宁愿暂时待业,继续复习,立志考研深造。总之,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变化,事其就业空间扩大了,就业领域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多了。(三)大学生就业走向“买方”市场随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市场化趋势日益明显,大学生与社会需求直接按的关系也表现的极为突出,有些专业“供不应求”,需求比达到1:30,有的专业“供
5、大于求”,甚至无人问津。可以说大学生就业基本趋于市场化,价格机制在就业市场上的调节作用也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毕业生同层次间挤占岗位的效应将呈增强的趋势。同层次、相同专业但来自不同学校的毕业生,其在就业过程中形成的培养质量和个人特色方面的竞争将格外激烈。由于目前的人才市场是“买方市场”,许多单位在选拔人才过程中出现“人才高消费”现象,导致研究生抢占本科生岗位,本科生抢占专科生岗位的局面。预计随着我国研究生毕业人数的增加,这种局面将进一步加剧。(四)毕业生的就业方式发生变化 随着国内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各类中小企业
6、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机会已经远远超过了大中型企业。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到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的毕业生明显增多;参加灵活就业的毕业人数明显增多;愿意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的毕业生增多,这也说明高校毕业生已经开始了理智的思考。虽然毕业后暂时找不到全职工作的毕业生人数有所增加,并且各个层次的毕业生都有,但毕业生和家长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增强。有关专家表示,中国大学生就业在今后几年内将呈现两大趋势:一是大学生就业层次将会逐步下降,大学生将从社会精英转向普通劳动者;二是大学毕业生资源不再短缺,大学生就业将主要向中小企业、面向基层。(五)大学生就业过程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虽然目前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些问
7、题,但从总体上说,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与各行各业的需求量相比还远远不够,目前所谓的“就业难”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在地区分布和结构上的不平衡,包括专业结构矛盾、地域结构矛盾、学历结构矛盾、学历结构矛盾等等。地区之间的需求量相比供求平衡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东部沿海地区对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大,西部欠发达地区能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少,即使是同一专业,在不同地区的需求情况也大不相同。(六)大学生毕业初期失业率上升 2001年毕业生在离校时未落实或未完全落实就业岗位的约有30万人,2002年约为40万,2003年约为60万,2004年约为70万。根据国外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的经验和特
8、点来看,大学生毕业后15年内失业率较高,但总体上要低于社会的平均失业率,而且待遇高于社会上其他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一)我国正处于就业高峰期(一)我国正处于就业高峰期 二十多年来,中国经历了社会体制转轨和经济转型,发生快速而巨大的变化。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中国经历了社会体制转轨和经济转型,发生快速而巨大的变化。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时期,为了振兴经济,开始有限度地鼓励人才流动,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后的第四次人才流动期。时期,为了振兴经济,开始有限度地鼓励人才流动,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后的第四次人才流动期。在这次流动中,四股劳动大军纷纷涌向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一
9、是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而社会整体需求在这次流动中,四股劳动大军纷纷涌向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一是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而社会整体需求则相对平稳或略有增长。二是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越来越依赖于非农就业的工资性收入,农村劳动力向则相对平稳或略有增长。二是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越来越依赖于非农就业的工资性收入,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步伐还将进一步加快。三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过渡期的结束,国企改革力度的城镇转移的步伐还将进一步加快。三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过渡期的结束,国企改革力度的加大和经营机制的转换,下岗工人数量会继续增加。四是加大和经营机制的转换,下岗工人数量会继续增加。四是“海归海归”人
10、数增加。我国制定和实施的留学人人数增加。我国制定和实施的留学人才计划,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归学子归国寻找发展机会,他们获得了国内无法比拟的优先权和企事业单才计划,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归学子归国寻找发展机会,他们获得了国内无法比拟的优先权和企事业单位的青睐。然而由于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有些位的青睐。然而由于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有些“海归海归”人员也变成了人员也变成了“海待海待”。如此多的就。如此多的就业人员一同涌向一个狭小的就业市场,客观上增加了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加剧了就业岗位少而业人员一同涌向一个狭小的就业市场,客观上增加了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加剧了就业岗位少而就业需
11、求增加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很多人提出了保持经济增长的办法,要求我国的年均经就业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很多人提出了保持经济增长的办法,要求我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济增长率达到7%7%以上。遗憾的是,这一办法的效果越来越有限。国际上分析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以上。遗憾的是,这一办法的效果越来越有限。国际上分析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的方法一般采用就业弹性这一指标。按照国际惯例,经济增长一般伴随着就业的增长。但是我国经济增的方法一般采用就业弹性这一指标。按照国际惯例,经济增长一般伴随着就业的增长。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呈现出波动不定且总体明显下降的趋势。从长的就业弹性
12、呈现出波动不定且总体明显下降的趋势。从2020世纪世纪70708080年代的平均年代的平均0.340.34(扣除(扣除19901990年的年的异常动)降到异常动)降到9090年代以后的年代以后的0.1180.118,下降了,下降了65.365.3。这表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收能力在逐步减弱,因而。这表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收能力在逐步减弱,因而单纯依靠经济增长来解决就业问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有关专家称,劳动力资源过剩将成为新世纪我们单纯依靠经济增长来解决就业问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有关专家称,劳动力资源过剩将成为新世纪我们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未来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未来1010年我国农业和工业失业人
13、员较多,此外,电信业、金融业、保险业、石化年我国农业和工业失业人员较多,此外,电信业、金融业、保险业、石化产业、信息产业等行业也会减员增效,出现较多失业人员。但是,我国未来新增就业机会也不少,甚至产业、信息产业等行业也会减员增效,出现较多失业人员。但是,我国未来新增就业机会也不少,甚至有些行业能够大量增加就业机会。专家预测,入世后我国纺织业新增就业机会达到有些行业能够大量增加就业机会。专家预测,入世后我国纺织业新增就业机会达到282.5282.5万个,服务业新万个,服务业新增就业机会达增就业机会达266.4266.4万个。此外,钢铁工业、房地产业、家电业、食品业、商业等将会出现繁荣的景象,万个
14、。此外,钢铁工业、房地产业、家电业、食品业、商业等将会出现繁荣的景象,因而也会相应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因而也会相应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错位高校专业设与市场需求变化错位是制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招生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结果导致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是大量的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另一方面却是用人单位招聘不到急需的人才。 “大众化”教育意味着高校毕业生不完全占据传统意义上的“精英”岗位,而是要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去就业。大学生择业观与人才市场需求错位普遍存在,一方面表现为大学生
15、就业的薪资期望与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实际待遇之间的矛盾,大学生对薪资期望普遍高于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待遇;另一方面表现为大学生自我意向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很多大学生头脑中精英意识过强,对薪资和职位的要求太高,眼高手低,不能胜任理想职位。由于他们不能恰当的给自己定位,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出现大学生就业市场“就业不难择业难”的现状。一部分大学生宁愿待业或做临时工作,也不愿意“屈就”。(三)毕业生择业期望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矛盾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世界范围内,充分就业已成为每一个国家发展所要面对的难题之一。在人口众多且经济增长率较高但经济结构不协调,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总体环境下,要实现
16、充分就业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问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注重发展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注重扶持中小企业”。这些措施表明,我国的新增劳动力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决定同时指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之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清理和修订限制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这使每个人能够以平等身份、相同起点参与竞争,迎来更加宽松、宽广的个人创业新天地。可以预见,我国的就业岗位潜力将得到更有效、更充分的开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之策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稳定有序、安定团结、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该是实现了充分就业的社会。充分就业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从数量上看,每个人都有一份工作;另一个是从质量上看,每个人在其工作的岗位上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