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休闲度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DOC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休闲度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DOC18).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国休闲度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DoCl8)魏小安引言:休闲与度假休闲度假在中国还是个新事物,也是一种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现在很受关注。目前已经到了中国休闲度假产业进展的一个关节点,因此旅游行业也普遍关注休闲度假问题。在今年9月,短短一周之内,连续召开了“北京休闲度假产业论坛”、厦门“中国度假酒店论坛”、广东“中国自驾车论坛”与“产权酒店进展论坛”。这绝不是偶然,首先反映了中国的休闲度假市场达到了一个临界点,第二反映了旅游行业对这个市场有充分的认识,都在积极研究与把握机遇。结合这个情况,首先需要辨析休闲与度假这两个概念。休闲与度假一直被放在一起提及,事实上不是同一个概念。休闲,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
2、闲暇时间的利用方式,闲是闲暇时间,休是利用闲暇时间的方式,综合起来就是休闲。但是认真分析,不完全是这样。应该说我们从来都有“闲”,农业社会里,农村半年忙、半年闲,但是这种“闲”不是现在所说的“休闲”。本文要谈的休闲,是在现代生活方式之下的休闲,中国现有状况已经包含了一些休闲的元素。从休闲方式看,休闲大致有两类,一类叫做积极休闲,包含旅游、度假,文化、体育活动,到外边看电影、吃顿饭,甚至包含逛街。这些都是休闲方式,休闲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其方式多种多样。而度假则不一致,度假是休闲的一个主导方式,休闲是种概念,度假是属概念。假如把二者并列,在一些方面会产生误区。比如“农家乐”的定位问题,“农家乐”严
3、格的说是一种休闲方式,而不完全是度假方式,把“农家乐”视为一种度假方式,实际上是定位的错误,这种错误有的时候会导致一些对项目定位的错误与投资失误。因此要注意辨析休闲与度假的区别。还有一类叫做消极休闲,即唾大觉、喝大酒、打麻将等,这也是一种休闲方式,甚至是很多人目前的要紧休闲方式。我们需要倡导积极的休闲方式,尽量弱化消极的休闲方式,只有这样,才可能把度假产业培养起来。从时间长短角度看,闲有三类。一类叫做大闲,时间比较长一点,其概念是落实之后的带薪休假制度。一类叫做中闲,基本上是目前黄金周的概念。第三种是小闲,大周末。度假对应的要紧是中闲与大闲,但是现在度假旅游的供给要紧对应的是周末游的市场,这就
4、意味着现在的度假产品还没有达到相应层次与水平,其中有一个对市场的基本推断问题。明确了这些概念,就能研究具体的项目应该对应什么样的市场。如北京周边的旅游,初看好像是大闲、中闲、小闲三类市场都对应,但严格地说,现在对应的只是中闲与小闲。比如某人有半个月的时间,通常不可能在北京郊区休假,作为北京人,一定出去休闲,甚至去国外。这就意味着实际对应的度假市场没有被足够重视与很好开发。这不仅是由于市场需求心理或者者需求偏好的问题,核心问题在于北京现在没有真正习惯长假市场的产品。在一定意义上,北京郊区对应小闲的产品现在已有些过剩,但是对应大闲与中闲的产品不足。这就意味着尽管大家关注也在积极进展休闲度假产业,但
5、是现在已经产生了很多结构性的问题。关于休闲,于光远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什么叫休闲?人之初,性本玩”。朱厚泽先生也说过一句话,“古人总是讲玩物丧志,现在要研究休闲,需把这句话翻新,叫做在玩物中壮志,在休闲中新生”。世界休闲组织的秘书长说:“休闲就是人们对闲暇时间的多样化选择”。这就意味着首先要研究休闲市场,研究更大的习惯性,在休闲市场里集中研究度假,把度假当作核心资源、核心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但是需要把广泛的外延与核心衔接好,否则会出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市场的定位不清晰,很多产品的定位也没有弄清晰。一个规模大、多层次、有特点的市场,对应不上;多数对应的都是中低端市场,特别是低端市场
6、,而且围绕着低端市场产生的竞争有可能向恶性竞争的方向进展。这是一个隐忧,也需要研究。进一步说,假如从产业的角度来研究,第一是有规模,第二要形成合理的分工,两者缺一不可。一些地方目前休闲度假的产业规模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分工体系还没有,这个分工体系是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方面是主题性的分工,另一个方面是档次性的分工,这两个分工现在已有雏形,但是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一、休闲度假产业的进展背景1、收入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万亿元,人均超过1000美元,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按照国际经验,人均超过I(XM)美元,正是一个国家旅游需求急剧膨胀的时期,但要紧是观光性的需求。休闲需求急剧增长的门
7、槛是人均达到2000美元,那时候就将形成对休闲的多样化需求与多样化的选择;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度假需求才会普遍产生。因此从全国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只是一个观光需求全面膨胀的时期,刚刚超越这个临界点。但是为什么在现实感受中,休闲度假的需求已经产生了呢?要紧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地区间差异很大,全国人均IOOO美元,北京已经超过3500美元,上海已达到4500美元,沿海发达地区已经越过休闲的临界点,逼近度假的门槛,其中有些地方已经超越了度假门槛。因此关于东部发达地区,度假需求已经产生,但是就全国普遍而言,并非如此。度假需求的产生就意味着产生了一类新的市场需求,务必提供一套新的产品。2、
8、假日结构及调整我国1995年开始实行双休制;1999年国务院重新调整了假日结构,增加了两天的假期,迅速形成三个黄金周。从1999年到现在,已经历了12个黄金周。除了去年由于SARS影响,五一长假取消之外,黄金周旅游是一次一个小台阶,一年一个大台阶。在黄金周旅游问题上,学术界有很大的争论,各级旅游局、实业界也感受到很大的压力,认为现在假日过分集中,形成高峰性需求,但很难用这个需求来配置资源。假如用高峰需求配置资源,就意味着在低谷时期,或者者在平常状态,要造成巨大的浪费;假如不这样,就会产生另外一种现象,高峰期质量下降。高峰期质量下降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也是一个深层次的规律,高峰期维持高质量是绝不
9、可能的,维持高价格倒是可能的。因此就形成了旅游市场一个比较大的反差,黄金周客人集中出行,对质量有很高的预期,但是实业界达不到,而价格有的时候却有所提升,客人投诉增加。针对这个问题,很多人提出再延长假日的建议,作为一个进展中大国来说,这样的要求是不现实的。现在中国法定假日114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基本算是中上水平,当然欧洲一些国家,特别是西欧、北欧的一些国家,法定假日更多一些,比如有的国家已经明确一周35小时的工作制。但香港、澳门、台湾,在三年往常还是五天半工作制,这两年才调整成五天工作制,人家已经是一万到两万美元的人均收入水平。假日总量不能增加,但现在的双休日有一个问题,两天时间,只为了做家务,
10、时间长了;假如去休闲度假,又太短了。因此在假日结构方面能够考虑加以调整,这种调整能够培养一个新的市场,而且培养一种新的消费意识。有些方案能够进一步探讨。比如我曾经提出隔周双休的设想,这一个星期休一天,下一个星期休两天,按照法定假日,每个月能够挪出两天来,一个季度集中休一次,形成一个黄金周,这样全年能够形成七个黄金周。假如按照这个制度,假日的总量没有增加,但是结构做了调整。这个调整关于培养休闲度假市场有巨大的作用,操作上也不复杂,因此到现在我还认为隔周双休制是一个好制度。类似这样的问题值得研究,一个是假日总量的问题,一个是结构调整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带薪休假制度的问题。从现在来看,假日总量已经形
11、成,而且时间很多,这也是休闲度假产业进展的一个重要背景。3、市场需求现在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休闲度假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在近几年之内不仅能够预期,而且已经在实际经营中深刻地体验到它的持续性。一是已经产生了现实需求,二是总会有新的消费人群不断产生,一方面是年轻人不断成长,逐步具备了休闲度假的条件;另一方面是西部与中部地区的需求也在不断产生;第三个方面,农村的休闲度假需求会逐步产生。现在研究休闲度假实际上还是研究三四亿城里人,农村市场还只是潜在的,或者者说农民现在介入旅游只是从生产者的角度来介入,假如说到一定时候,九亿农村人不但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这个市场就不可限量。有这样一个不断
12、产生、不断更新、不断培养的消费人群,这个市场需求是无限的。4、旅游者的成熟在这个过程中,旅游者的不断成熟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现象。中国旅游进展25年,国内旅游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迄今20年,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与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加,旅游者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熟起来。早期的旅游者是穷旅游,追求的只是多看,其它不讲究。那时候一个典型的现象,到了某个地方,导游小旗一挥,大家排着队照相,拍完照,小旗子又一挥,上了车。除了照片,旅游者不明白自己到过些什么地方,每个地方风景如何,由于无暇欣赏,形成急匆匆、半军事化、拉练式的观光旅游。现在这种模式已经在逐步淘汰,旅游者经验越来越多,要求比较深入的体验
13、,追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因此就从初期简单的观光旅游转向休闲度假,这是一个必定趋势。这两年休闲度假旅游的市场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从五一开始兴起,暑期产生热潮,十一达到兴旺。这样的市场现象说明,沿海发达地区休闲度假需求已经普遍产生,这也是由于旅游者的成熟而逐步使消费需求升级。以上四个因素构成了休闲度假产业进展的总体背景,它实际上预示着旅游进展的前景,这个前景是无限的,这个市场是无穷的。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每一个很小的百分点里都包含着一个巨大的绝对量,这个绝对量,就是我们的市场。二、休闲度假市场的发育1、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国家旅游局从1990年就开始研究,如何从单一的观光旅游模式转向多元化、综合性的进展模
14、式,当时选取的重点是旅游度假,具体的方式就是培养一批国家旅游度假区。1992年国务院下发了8号文件,关于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若干问题的通知,出台了八条政策来支持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进展。文件下发以后,国务院又批了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到现在已经12年,总体来说都不理想。一是做的比较好的,一南一北,大连的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海南的三亚国家旅游度假区。二是功能转换,山东青岛的石老人旅游度假区,现在与崂山风景名胜区、青岛科技开发区,几区合一,实际上已经脱离了旅游度假的概念。广州南湖、福建武夷山、杭州之江等基本上变成了城市中心的房地产区。三是形成观光区,如无锡的马山。四是调整,广西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
15、,一开始就是房地产开发的模式,结果不但项目本身失败,而且破坏了资源,因此现在又开始广西银滩的二期开发,现在的模式才是旅游度假区的模式。福建的湄州岛没有开发起来。当时的要求是,以外资建设为主,以外国人度假为主,以创汇为主,因此要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服务。而且明确了度假区的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高尔夫球场,第二个要素是中心酒店,第三个要素是相应的配套设施。应该说当时策划得比较完整,但为什么没有成功呢?一个基本原因是,当时的市场没有进展到这一步。实际上当时总体的办法是在中国培养出一套休闲度假的产品,要紧对应外国人。那时候也在一些国家做了比较密集的关于休闲度假的调研,看到了我们与
16、国外的差距,因此想“依葫芦画瓢”,自己培养建设一批。但由于市场基础不足,条件不够成熟,迄今为止,中国的休闲度假产品在国际上基本还没有品牌。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批复之后,在全国掀起一片热潮,各个地方都纷纷按照这个模式,建立省级旅游度假区,市级旅游度假区,甚至有的县也开始搞县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最多时达到120多个,市县两级没有统计,数量会更大。但现在看来,成熟的不多,真正做到位的也不多。但这几年市场形势发生了大的变化,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拉动下,国内的休闲度假需求产生,有一些好的大的项目也在产生。比如天津的宝砥县,投资50亿建了一个温泉城,其中有一个温泉度假村,这个度假村投资量大体是两个亿,能够说达到了国际水平。但由于一边设计,一边施工,方案里有不合理之处,但是像这样的规模与气派,确实表达了市场经济的进展态势。再比如港中旅正在计划的珠海温泉度假村,投资20亿;最近又有几个大投资商正在研究在广东的河源投资40亿建一个温泉城;至少规划方案已达到国际水平。现在已经成形的博鳌亚洲论坛,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