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22014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工程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工程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工程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工程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工程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工程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工程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程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工程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构建更加科学完善、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体现专业内涵发展的本科、专科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决定对2020级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部分修订。现将修订的相关事项及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

2、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以本科专业类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评估认证标准等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修订原则(一)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思想政治必修课为核心,

3、思想政治选修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为辅助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思政课程学分、学时和学期的要求,在各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课程全体系,贯穿到教学全过程。(二)坚持改革创新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跟踪学科发展前沿,关注社会需求变化,融入教改教研成果,在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方面大胆探索,形成层次清晰、模式多元、制度配套、保障有力、持续改进的专业培养体系,强化专业内涵与特色,着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三)注重学生个

4、性发展进一步推进学分制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通过多样性与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现因材施教和分类指导的思想。拓展、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逻辑结构,构建支持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支撑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培养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体系。丰富选修课程资源,增加学生选择空间,积极为学生的成才与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四)注重规范对标严格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明确培养目标、毕

5、业要求和课程体系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形成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支撑专业建设、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专业认证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三、修订重点(一)夯实立德树人才艮本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学科、融入专业、融入课程、融入课堂、融入头脑,构建人才培养大思政体系,把立德树人内化到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设置等方面,深入发掘和提炼各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在各门课程中加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二)完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在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相应专业培养目标要

6、求的基础上,在2018版培养方案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专业培养特色,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提升人才培养对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支撑度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三)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全面梳理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设置各课程模块及学分要求。进一步明确每门课程或每个培养环节的目标和作用,注意内在联系,不断整合优化、精选更新教学内容,避免课程之间简单重复、错位交叉等问题,注重将学科前沿知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四)强化通识教育内涵夯实学生基础,拓展学生学科视野。构建基于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通选课程体系,设置思想政治、公共艺术、文化与哲学、自然与人类、心理与健康、经济与社会

7、、工程与科技、创新与创业八个选修模块。(五)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按照“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建设标准,打造特色金课,积极推广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灵活选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六)促进实践教学改革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不断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工程实践性、研究探索性实验的比例;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设置多种类型的科研训练、实习实践活动,拓宽学

8、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七)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落实第二成绩单制度。(八)加强美育劳动教育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把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每位学生须修满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方能毕业。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设置劳动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结合自身特点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学时不少于2学分(32学时)。除劳

9、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九)强化特色人才培养加快培养新兴领域应用型人才,按新工科、新文科的要求改造升级传统专业。校级及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须根据专业认证标准,制定独立完整的本科培养方案,落实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对于单独成班的专升本专业学生,需要制定独立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四具体要求(一)总体框架保持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不变。(二)几点说明1 .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2 .毕业要求专业必须有明确、公开、可衡量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该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具体描述。3

10、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支撑关系可用矩阵图或其它适当形式说明。4 .专业核心课程指本专业为达到基本规格要求、确定不同服务方向所开设的具有决定意义的课程,均为必修课。5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指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的内容、时间安排及进行方式。6 .修业年限基本学制四年,可在3-8年内完成学业。7 .授予学位指本专业毕业后所授予的学士学位名称。8 .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说明毕业要求中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达成与课程体系中相应课程的相关性及对应关系,可用矩阵图(附件)进行说明。

11、(三)有关要求1 .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实现,优化课程体系。处理好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专业方向)课程各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先修课程和后修课程的关系,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注重个性发展,灵活设置特色专业方向和各类限选、任选等选修课程;根据本学科、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更新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起点,注意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先进性;注重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将最新科研成果、企业先进技术融入教学之中,设置学科前沿课程、学科体验实验;严格坚持因需设课,坚决避免因人设课。2 .工科类校级及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在制作毕业要求支撑关系矩阵图的基础上,应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将毕业要求细化分解为可评价的指标点,再制作一份更详细的矩阵图,进一步说明课程体系对指标点的支撑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