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安监员对事故频发原因的体验和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安监员对事故频发原因的体验和思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一名基层安监员对事故频发原因的体验和思考频繁发生的重大事故使安全问题成为一个备受舆论和网络关注的焦点,同时也促使更多人在思考:发生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哪里?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责任的各级安监部门是怎么工作的?各级D委、政府、领导都那么重视安全工作,怎么还?对这类问题不同的人也会有来自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的看法,但由于受到个人阅历、知识的限制,这些看法多带有片面性、零碎性,并未全面、准确地回答此类问题,至今也没看到过一篇能称得上是完整、真实、深刻的探讨这类问题的文章,本文从一个基层安监员的视角来谈谈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也许并不是很客观、公允,但也足能在某个方面反映真实存在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解答人们
2、心中的困惑。一个事故的发生,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监管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对一个具体的事故来说,可能企业自身的原因多一些,但若一个大的行政区域内的企业整体上呈现一种事故高发的态势,这就得多从后者找找原因、责任To一、做好安监工作需要的能力安监工作从其对人的能力的要求上来说是一件低级的学术工作。说其低级是因为它所涉及的问题并不是多么高深、也不需要多么顶尖的科研人员进行严谨的研窕、探讨后才可确定的内容,但它又的确是一件具有很强专业性、技术性的学术工作,它不但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要懂得有关安全方面的技术规范、标准,还要懂得制定这些技术、规范背后的理论根据,更重要的是它需要人具备较强的理性思维的能
3、力。因为安监工作的实质就是如何通过消除事故隐患从而避免事故的问题,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条件、状况,是原因,而事故则是这个原因的结果,因此这就涉及到一个因和果的关系问题,而确定、探讨因果关系则是具有典型的学术性质的问题,它跟进行科学研究以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对人的能力要求是一样的,都需要人具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虽说各级安监部门都是政府的组成部门,但它所从事的的绝不是一般的行政工作,而是带有明显专业性、技术性、学术性的特殊的行政工作,它绝不是只会比葫芦画瓢、打着官腔的一般的行政人员可以胜任、可以干好的,它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要真懂、真会,绝不可滥竽充数、装模作样。那么,现在安监部门的工作
4、人员的业务素质怎样、有无干好安监工作的能力呢?二、各级安监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从整体上说,安监部门从事安全监督、管理的人员根本就没有干好这项工作的能力,对如何保证安全、预防事故以及安全技术、知识方面处于不懂、不会的状态。当然,也不排除有极少数个别人懂一点、会一点,但绝大多数是不懂、不会的,能比葫芦画瓢算好的,很多人连比瓢画瓢也画不了。比如说用电方面,现在无论是生活还是生产都离不开电,安全用电就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我所在的安监部门四十多人,没几个真懂的,甚至不少人连什么是单相电、三相电这些基本知识都搞不明白。按理说这点知识远不是专业的范围,一个合格的高中生就应该懂得,何况现在人人都有
5、大学文凭。他们懂什么呢?“线路有点乱”、“开关盒缺个盖子”、“皮带轮没护罩”、“这里缺个警示标识”等等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在这种知识、技术水平的前提下,不懂装懂、滥发指令就在所难免了,比如要求在没有可燃物、不存在火灾风险的地方配置灭火器,要求在不需要隔离的地方设置隔离栏,甚至要求在制氧厂里安装洗眼器,这后者大概是怕氧气喷溅到人的脸上造成伤害吧?对这种安监人员不懂安全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的情况,在业内是公开的、被认可的,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专家查隐患”,这句话的前提就是承认“我们”(安监部门正式工作人员)在安全技术方面是外行,所以把这些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工作交给懂行的人(专家)去完成。这专家
6、是些什么人呢?也不过就是有个什么证书或者职称的人,考虑到这些证书和职称的来历,就可知道这些所谓的专家水分也不小,未必是些名实相符的真专家。当然,他们的安全技术知识比一般的安监人员还是多一点的。虽说现在也有少数人考取了注册安全工程师,但这种安全工程师的考试内容几乎都是一些记忆性、概念性的东西,不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如此,就连本该具有更强实在性的安全生产技术也差不多如此,他们侧重考察的是人的“背功”,并不是人的真能力、真技术,一个考试合格的人,所掌握的安全技术可能完全对不起“注册安全工程师”这个称号。这种工程师,既当不了什么师,也干不了什么真工程。不过公道说,能考取注册安全工程
7、师的人也算不错了,至少说明文化不低,也是下了功夫的。造成这种从事安监的人不懂业务、不懂技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各基层安监部门,一些人是凭靠各种关系进入安监部门的,虽说是事业编制的身份,享受的却是公务员的一切待遇,若混得好还能获得职务、地位的晋升,为了这个公务员待遇和前景,可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拼关系、拼爹娘、拼钱财,最后走一个内部考试的过场、堂而皇之地就成了肩负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职责的一员了。他们能够进入安监部门、从事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安监工作,各有各的原因、各有各的凭靠资本,但惟独不是因为他们具有干好这项工作的能力而进来的。像这种由于人事方面的未尽职责和腐败导致的安监人员的
8、不懂、外行的情况,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参照业内“本质安全”的概念、说法,他们就属于“本质不懂”“质外行”。既然他们不懂不会,平时工作是怎么干的?看他们每天都忙忙碌碌、加班加点、风风火火地在忙些什么呢?三、安监的内容和方式因为他们不懂实在的安全技术和知识,也因为他们并没有认真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所以他们对企业的安全监督检查就采取了“避实就虚”的策略,重形式、重过场,轻内容、轻实质,每天都在忙活一些与安全的实际关系不大甚至是有害安全的、非假即虚的东西,对那些表现为纸面上、文字上、证照上的内容的重视程度要远远超过对那些直接决定安全水平的技术、设备、工艺、性能的关注。十多年前我曾参加过两次对矿井的防
9、汛安全检查,第一年的名称叫“防汛大检查”,第二年的名称就不寻常了,叫“防治水大会战”,既然是防汛防水,水泵就是个关键的检查项目。到底是怎样检查水泵的呢?可能很多业外人都想不到,第一次是检查水泵的运转记录,第二次是检查水泵的检修记录。当时我刚入行,尚不懂其中的蹊跷,就小声问旁边的一位同事:“干啥检查这些没用的记录?直接开上电闸看能不能排水不就完了?”那位同事听后神秘地微微一笑而不作答。当时我似乎明白了,但其实直到现在我也不确切地明白在这一实例中作如此检查要求的真实、具体的原因。在如此的检查方式之下,如果一个矿井的水泵是坏的、不能排水的,但只要编造上这两样记录,就合格了;但若水泵是好的、能正常工作
10、的,却没有这两种记录,这绝对不行。从这一实例中可以看出,有时不是企业要去造假,而恰恰是安监部门、安监人员鼓励、纵容他们弄虚作假。他们(包括一些法规也是这样的)先是提一些与安全并无实在关系的要求、标准,然后再去检查企业对这些要求、标准的贯彻、落实情况,若有没落实或者落实不规范的情况还会有处罚,在这种前提下不就是逼着企业去弄虚作假吗?所以在每个矿山、危化品企业和规模稍大一些的其他企业的办公室里,都有很多文件柜装着巨量的各种各样的文件资料,这些资料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用来维护、指导企业安全的,从和安全的对应关系上说,就是一堆华而不实的假材料。但这些假材料必须有,因为各级安全检查主要就是看这些假材料有没
11、有、做得好不好、规范不规范。像这种非假即虚的安全监督检查内容,能占其工作总量的百本之七十以上的比例(那不到百分三十的部分既是前面提到的“加个开关盖”、“配置灭火器”、“设个警示标识”等等之类,不管这些要求是否适当、必要,但至少是属于实实在在的内容)。成立安全领导机构、配备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各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规程、责任制、各种记录、台账,以及安全设计、安全评价、应急救援预案、各种检测报告等等,它们要么是文字上的功夫(写、编、抄、下载、打印、签字等),要么是花钱的事情,与企业真实的安全状况关系不大。比如成立安全管理机构,根据法规要求,企业要成立安全领导机构,而检查企业是否合乎这一法规的方
12、式就是看企业是否有一个成立安全领导机构的文件,只要有这个文字的东西,就合法合规了;而安全评价、安全设计、救援预案、检测报告等,只要企业肯出钱,就能拿到“合格”的文件,至于这些文件是否真实、准确、有效,没有人关心,更没有人去较真,企业花钱“买”这些东西就是为了应付检查、验收的,只要跟检查、验收人员搞好配合,即使是明显造假、名不副实的东西也能过关、合格。就拿安全设计来说,我见过的一些安全设计甚至文不对题、驴唇不对马嘴,名称、地址、人员都能张冠李戴,不放炮的矿山的安全设计也重点写上放炮的内容。这些安全设计都是用同一个模板的方式制作出来的,并没有针对不同矿山情况的具体内容,仅仅是换上不同的名称、地址而
13、已。以这种方式出笼的安全设计根本就起不到保障安全的应有作用,但这样的设计只要跟监督检查人员取得一种默契,也是合格有效的。一个核定年产规模为几万吨的矿山,其实际年产量可达数百万吨甚至近千万吨,两者之间高达上百倍的差距,这样的证照、资料还有什么价值?对汽车加油站来说,防雷防静电是重要的安全项目,我见到的由当地气象局出具的防雷防静电检测报告中,一个实际达十几或几十欧姆的接地电阻,能填写成只有零点几欧姆,这帮凭靠关系和内部子弟传承的气象局专业技术人员,己经盲到连造假都不懂的程度。这样的检测报告,自然不能保证加油站的安全,但安监人员睁眼看到“检测合格”的字样,也过关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是最重要的安全文件,
14、如此重要的许可证书是如何获得的呢?先是由企业花钱找人或机构作一些文件资料,也就是前文所说的安全评价、安全设计等等之类的东西,再加几个培训合格的证书,然后再拿着这些资料托人、找门路,安全许可证就拿到手了。这样获得的证书其实也是个假文件,并不具有反映企业真实安全状况的价值。为了这类无甚实在价值的假材料(并不仅仅限于安全方面),一些人数不多的小企业甚至也要抽出专人负责保管、制作、办理的工作,不但牵扯了企业太多的精力,更是一笔巨大的经济负担。我曾见过一份叫什么水土资源保持方案(由同一个模式做出来的),包括请客吃饭,还有评审、论证以及说不上名字的这费那费,单个企业为此支出了十几万元。企业花这么大代价得到
15、的“方案”,有人当真吗?没人当真,双方都在应付,都在糊弄,过不了多久就成了废纸一堆。但有不少人借此挣钱却是千真万确、毫不含糊的。这些文字材料脱离真实安全的虚假性,各级安监人员是心知肚明的,但他们心照不宣、装糊涂,实际上是默许了这些材料的合法性。他们在检查中提出的需要企业整改的内容,也多半是关于这些虚假材料方面的,哪些文字材料还不够完善、有哪些漏洞或者明显不合逻辑的地方,甚至善意地告诉他们一些材料该怎么写、怎么造、怎么补充,如何才能像模像样、严整规范、符合要求等等。至于这些材料是否真实有效,他们不管。比如根据法规要求,企业要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还要定期演练。如何检查企业是否严格按照要求演练了这个预
16、案?就是看企业编造的文字记录,要看这个记录的内容是否齐全、是否包括那几个要点,为了增加真实性,还要企业配上几张照片。像这种检查方式,很像双方在唱双簧,把严肃的安全监督检查搞成了表演、演戏的行为。安全容不得半点虚假!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恰恰是在这个问题上,虚假无处不在,在与安全问题有关的各个环节上都有假。这乍看好像是安监者和企业的责任,但从根本上说并不全是他们的责任。作假是个社会性问题,假文凭(指通过合法渠道获得的、被认可、那种名实不符的文凭,以下同)、假职称、假学位、假资质、假论文、假头衔、假模范、假事迹、假考试、假评议、假投票、假数据等虚假充斥社会的各个层面、各行各业,加之普遍缺乏的敬业精神,不认真,不负责任,不讲道德,唯利是图,追求升官发财等等,这些因素互为因果、共依共生、互推互动,以致分不清哪是因哪是果,但混乱、失真、各方各面严重不合理、不公正的社会现状却是确凿无疑的。社会的一切善良、美好和公正,都是建立在真的基础上的。没有真,一切都是在扯淡!假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就算有好的政策、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