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辨识和控制危险源保证安全生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有效辨识和控制危险源保证安全生产.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一、危险源定义及存在形式危险源是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设备损坏、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严格的说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我矿范围来说,具体的一个单位(如火药库、油库)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运转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队、班组(如91吨载重汽车运输队、穿爆班)就是危险源,一
2、个队、班组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设备中的某一部位(如91吨载重汽车、氧气瓶、空压机安全阀或汽车轮胎)是危险源,一个班的特殊工种作业(如电工作业、吊装作业等)就是一个危险源。因此,对于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二、危险源特点危险源应由三个特点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设备所固有的设计缺陷,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
3、,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设备所固有的危险源得到释放,人员的违章操作是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三、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关系露天煤矿中的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第一类重大危险源(危险物质):露天煤矿生产系统中,有发生重大生产事故可能性的危险物质、设备、装置、设备或场所。第二类重大危险源(限制、约束):因导致约束、限制第一类危险源的措施失效或破坏而有可能发生重大生产事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4、。第一类危险源是系统发生事故的内因。而任何系统的运行都离不开能量,如果能量失控发生意外释放,就会转化为破坏性力量,可能会导致系统发生事故,造成破坏性后果。因此,能量失控是系统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如:火药库和设备上的压气系统。第二类危险源辨识主要从人的因素角度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人失误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未经许可进行操作,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冒险作业或高速操作;人为的使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违章作业;不安全的装载、堆放、组合物体;采取不安全的作业姿势,或方位;再有危险的运转设备装置上或在移动的设备上进行作业;不停机,边工作边检修;注意力分散,嬉闹、恐吓等。例
5、如:超速运行的载重汽车;违规的高压停送电操作;大型采剥设备上的安全保护装置失效或解除;高空作业不采取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不按规程的操作和检修等。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是与相应触发因素相关联。危险源的定义显然与事故隐患有着区别,但也有密切的关系。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认定排查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设备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就是消除其存在事故隐患,防止出现煤矿安全事故,把危险程度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两者应当分清,在概念上不应混淆,不要把大量事故隐患混入危险源中去,这样不能够突出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
6、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四、危险源的辨识、评价与管理1 .危险源的辨识各生产、检修和服务单位要高度重视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成立专业技术人员、安检员和班组长组成的危险源识别领导小组,对本单位不同岗位、不同地点和不同作业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识别,并进行汇总及学习。具体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识别。(1)、按工种进行危险源识别。大型设备操作司机、爆破工、钻眼工、检修维护工、起重工等工种,在现场工作时,遇到的危险源进行汇总。(2)、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例如采装工作面现场可以按打眼、放炮、采掘、运输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3)、按岗位进行危险源识别。例如火药库、电铲机
7、房、轮斗电气控制室等工作岗位的环境和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危险源识别为特殊部分危险源。(4)、在现场工作时,不但要对静态危险源进行识别,也要对动态危险源进行识别。静态危险源就是现场客观存在的、不随时间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危险源,例如:火药管理不善,发生意外爆炸。动态危险源就是在现场生产时,由于客观条件不断变化而产生的危险源。例如:采剥生产过程中,伞檐片帮、地下空巷、设备牵引电缆等危险源。防止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性的工业设施、特殊工种作业行为(危险源)。由上级主管部门和权威机构在物质毒性、燃烧、爆炸特性或设备带有安全隐患的运转及操作人员的违章作业基础上,制定出危险物质临界量标准和
8、设备安全运转标准及人员的安全作业标准。通过这些标准,可以确定哪些是可能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源。2 .危险源的评价根据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进行危险源辨识和确认后,就应对其进行风险分析评价。一般来说,危险源的风险分析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O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了可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3 .危险源的管理一个企业应对自身的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应针对每一个危险源制
9、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包括化学品的选择,设施的设计、建造、运转、维修以及有计划的检查)和组织措施(包括对人员的培训与指导,提供保证其安全的设备,工作人员水平、工作时间、职责的确定,现场安全的管理),对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五、危险源的分类我矿现存在危险源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I、化学品类: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2、辐射类:放射源、射线装置、及电磁辐射装置等;3、特种设备类:、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场(厂)内专用机动车;4、电气类:高电压或高电流、高速运动、高温作业、高空作业等非常态、静态、稳态装置或作业;5、土木工程类:建筑工程、采
10、矿工程等;6、交通运输类:汽车、工程机械等。六、危险源的防控要做好危险源的防控,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1、危险源的报告要求各单位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主管部门提交安全报告。如属新建的有重大危害性的设施,则应在其投入运转之前提交安全报告。安全报告应详细说明重大危险源的情况,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以及前提条件,安全操作和预防失误的控制措施,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单位应负责制定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
11、程序的有效程度,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场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主管部门根据单位提供的安全报告和有关资料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抑制突发事件,减少事故对工人、居民和环境的危害。因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提出详尽、实用、明确和有效的技术措施与组织措施。主管部门应保证将发生事故时要采取的安全措施和正确做法的有关资料下发给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单位及员工,并保证员工充分了解发生事故时的安全措施,一旦发生事故,应安全有效的防范措施。3、加强员工对危险源的辨识能力首先,通过强化危险源辨识提高员工防范能力。在班前会讲解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安全管理人员每月还要安排专人参加班组班前会,对班前会危险源辨识进行指导,
12、对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效促进各班组班前会危险源辨识水平的提高。为了便于员工学习和加深对危险源的认识,根据岗位操作规范流程以及一些经验总结,印发了不同岗位危险源管理手册,手册应汇集了各个岗位的危险源,让岗位危险源更加全面,也便于员工随时随地的学习。其次,对照岗位安全操作流程查找各类危险源。一方面是通过管理人员现场查找,管理人员在现场发现危险源要组织人员立即进行整改,并不定期再次复查。一旦查到对危险源掌握不彻底的员工,该员工就变成了危险源,管理人员还要现场对这类人员进行考核记录,并设立填写岗位危险源考核档案,以此督促所有人员安全操作;另一方面,每个月组织班组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现场考核员工对危险源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安检站还要为班组建立岗位危险源考核档案,便于每月进行分析总结,查找出存在的隐患。再次,员工自找自梳自理危险源,鼓励每一名员工自己发现危险源,寻找解决办法,思考安全作业思路,在此基础上,还要对这类员工进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