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伙伴交往的行为研究.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253707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伙伴交往的行为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幼儿伙伴交往的行为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幼儿伙伴交往的行为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幼儿伙伴交往的行为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幼儿伙伴交往的行为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幼儿伙伴交往的行为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幼儿伙伴交往的行为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幼儿伙伴交往的行为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幼儿伙伴交往的行为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伙伴交往的行为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伙伴交往的行为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幼儿伙伴交往的行为研究方泰幼儿园徐敏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独生子女家庭愈来愈多,几代人围着“小太阳”转,样样事情包办代替,处处呵护,孩子就像温室中的“花朵”,接触的都是家庭中的成员,缺乏应有的锻炼。在这种情况下成长的孩子往往表现为缺乏独立性、依赖别人,不会与人像处,性格上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等。从我们日常的观察及调查到的一些情况可看出:小班幼儿正因为缺乏应有的交际技巧和方法而表现出以下几种情况:1、在活动中常发号施令,在玩耍学生行为规范是国家明文规定的日常行为要求。学生按“规范”要求去做,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行为规范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学生道德修养和文明行为的基本要求。如何使行为规范成为

2、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是班主任老师日常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在这里简单地谈一下我的几点体会。1 .班主任率先垂范、严于律己。班主任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由于教育者的身边,并且比学生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生自然地视班主任老师为学习的楷模,它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对于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以教师的示范带学生的规范。例如在劳动课中,班主任应当与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劳动任务。另外,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同样要提高自己,认为老师只是教育学生,忽视对自己的要求,忽视“律己”和”垂范”,这样说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会很好,必须

3、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做到对学生的“身教2 .对良好行为的引导和训练。现阶段我所接触的是初一级的新生,他们来到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需要时间去适应,这段时间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锲机,必须认真对照规范条文对学生加以引导。班主任老师要教育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规范自己的行为,虽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必须要这样做。执行规范要求并不是“吃亏”的事,也不是个人行动的“不自由遵守行为规范,不仅有利于集体,而且有利于在社会生活中与大家协调相处,只有行为的“规范”,才符合群体与社会生活的利益和要求。使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变有约束感为自觉的行为。另一方面,班主任老师也要注重

4、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意识,在反复要求中增强学生的意志,在褒贬的评价中促进学生自觉履行行为规范。例如:可以通过体育活动锻炼学生的恒心、毅力、自我约束力。在这里我利用校运动会的机会,组织了几位平时经常迟到行为较散漫的学生成立后勤小组,要求他们在校运会期间按照赛程的时间,给本班的运动员按时送去食水和药物。这样不仅与同学们的关系融洽了,而且增强了这些学生控制自我行为的意志力。因此,班主任老师在理论引导学生的基础上,并且要创造“机会”给学生,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不断地去引导,不断地反复强化学生。3 .建立合理的评定制度。按照本班的

5、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公平的行为规范评定制度,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的方法可以通过“班规”、“操行评比”等方法来实施。这样不但规范了学生的行为,而且可以在学生当中树立起行为规范标兵,使学生学有榜样。另外班主任老师要事实求事地按照制度对学生操行进行评定,对做得好的方面加以肯定,对做得差的方面指出努力方向,从而使学生扬长避短。4 .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学校等渠道,一方面使家长了解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对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家庭来了解学生在学校以外的一些行为习惯,从而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

6、惯的培养。总而言之,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是受到各种外部因素和自身素质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克服各种不利的因素,使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而且和谐的发展。中争扮重要角色,常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2、不会交往,常不征求别人的同意,把别人的玩具拿掉,出现争执。3、想与人交往,但运用不正确的手段,如:喜欢打、抓别人,被别人误解,造成同伴的反感。4、有的幼儿很孤僻,默默地坐在一边,不愿与别人一起玩等。港台教育界关于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有一句流行的话:“种因在家庭、表现在学校、危害在社会。”认为,大量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都是在学龄前期形成,到学校后只是表现出来罢了。造成以上原因也是家长不正确的儿童观、家教观所致。例

7、如,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出去吃亏,处处庇护;有的家长当看到孩子与别人发生争执时代替孩子交涉;有的则只顾自己的工作、学习、娱乐,忽视了孩子应有的交往,此外,幼儿园的环境、教师的教育观也是导致幼儿不会交往的原因。大量事实证明,在现代社会中,交往技能是直接影响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主要因素。据统计,有80%交往能力强的人在工作中获得成功,这些人易与人沟通,他们善解人意,容易接纳别人,也容易被人接纳。由此可见,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伙伴交往能力的教育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二、研究概述(一)研究目标1、通过对家长一系列的指导工作,使家长认识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培养的意义,能引起重视,并掌

8、握培养的方法,从而使幼儿园与家庭达成同步教育的目的。2、通过系列教育活动,让幼儿掌握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形成主动、正确与同伴交往的种能力,使幼儿的个性健康地发展。(二)研究内容1、家园一致,养成良好的情感,为伙伴交往奠定基础。2、家园一致,培养孩子伙伴交往中的合群性行为。3、家园一致,实施伙伴交往的个别化教育。4、实施伙伴交往的园木课程研究。(三)研究方法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自然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观察和分析等。(四)研究过程1、研究时间:1999.2-2001.22、研究对象:方泰幼儿园小班年级组80名幼儿。3、研究步骤:第一阶段:设计准备阶段1999.2-1999.6主要工作:(I

9、)学习理论,收集资料,掌握幼儿心理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2)确立研究目标,制订研究计划。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1999.9-2000.12主要工作:(1)从小班幼儿开始,设计方案,结合活动,开展行动研究。(2)边行动,边研究,边思考,边总结,逐步形成阶段性成果。(3)以个案的调查和分析为重点,进行伙伴交往的行为研究。(4)在实践中创立园本课程。第三阶段:总结整理阶段2000.12-2001.4主要工作:回顾、归纳、提炼、总结,写出研究报告和整理出其他成果。三、理论和实践(一)把握幼儿交往中的心理倾向。情感对人的个性的影响主要在于情感作为一种行动动力,有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中的障碍的作

10、用。幼儿阶段已经有情感,这时的情感是一种本能式的反映,尚未形成行动能力。这时适时对儿童强化良好,健康情感的培养,有助于未来的发展。情感养成教育是构成儿童整个身心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儿童逐步实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最终实现并超越自我的教育过程,所以儿童良好的情感养成可以为伙伴交往培养奠定基础。1、研究小班儿童在班级中的生活情绪的稳定,不经常哭闹,逐步喜欢幼儿园生活。2、培养儿童与同伴、老师及成人接触和交往中的快乐情绪,在游戏活动中的活泼情绪。幼儿交往能力的形成应包括以下心理倾向:与伙伴接近的需要;对合作活动的兴趣;言语交流的愉悦。学龄前期幼儿的上述心理倾向显出一个由低级向高级,有外在向内在

11、转化与提高的过程。与伙伴接近的需要。让幼儿感受与伙伴接近的需要,从而转化为接近的行动,这是幼儿克服孤独、闭锁走向与人交往的重要一步。孤独与闭锁是交往的大敌,但其也不是不可化解的,对学龄前幼儿来说,创设合适的交往环境,鼓励和引导幼儿自主交往,就能形成良好的伙伴交往关系。对合作活动的兴趣。由接近的需要转化为交往的行为,必须借助于一种手段,游戏式的活动是最适合幼儿的手段了,譬如“搭积木”、“办家家”、“开超市”等合作活动。各种形式的活动大大开拓了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之间接触的空间。活动的开展增强了伙伴间的交往,交往的增多更增添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对伙伴的思念。对语言交流的愉悦。幼儿的言语交流有明显

12、的体验成份,显然对幼儿来说,这种言语交流无疑是游戏式的。但是,通过语言交流拉近了伙伴间的关系,更深切地体验到交往的愉悦。幼儿为什么喜欢办家家的游戏,因为在游戏中不同的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到了角色间的交往,产生了愉悦,所以有语言交流的游戏活动更能增进伙伴交往。(二)幼儿伙伴交往能力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逐步发展的。合群性的养成,也是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与成人良好的接触最重要的方面。合群是一种心理需要,可以认为是生存和安全需要的反映,在亲和动机的驱动下,引起的生存性的交往能力,以满足其安全感、归属感,促进其社会化的发展。幼儿和幼儿的关系,与幼儿和成人的

13、关系,在地位和作用上是不一样的,对幼儿来说,到幼儿园中接受知识,聆听教诲不是主要的,学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是主要的。虽然如此,首先也要建立和他人,尤其是同伴的沟通、交往、友善的关系。建立幼儿和幼儿间的良好关系,在合群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指导幼儿能“合群的最终归宿,是幼儿与同伴的合群,只有这层关系,才是真正平等互补的关系。但是,幼儿对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处理,几乎都是从幼儿与成人的关系中得到的。因此,幼儿与成人的关系具有基础的、借鉴的、指导的作用。1、以教学游戏活动为主,教师对幼JL对话形式的交流渗透其中。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逐步发展的。引导幼儿学会交往,就先要让

14、幼儿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和别人交往,怎样才能和别人交往。首先,我们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结合幼儿日常生活,使他们体会到:如果一个人不会好好地与他人商量、交流,那么谁也不会和他交朋友,他永远都会孤单。其次,运用情境讨论,榜样学习,角色扮演,参与游戏等各种形式来引导幼儿。例如,采用情境表演的形式让幼儿比较:有了积木大家一起玩好,还是一个人独自玩好。我们让幼儿讲一讲,评一评,再引导大家学一学做得对的小朋友。经过表演,幼儿立刻就理解了有好东西要大家分享的道理。又如:有时只有一份玩具,而很多小朋友都想玩,怎么办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想出了可以轮流玩、合作玩等多种方法。利用这些多种多样的形式,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15、提高了,很快了解了许多交往的基本方法。2、家园一致教育的原则渗透其中。幼儿的坏习惯,形成中的心理疾患,大多是在家里形成的。在开展幼儿心理教育中,必须强调家园一致的原则,才能取得教育的最大实效。在开展幼儿心理教育过程中,坚持家长学校活动。一开始,向家长宣传课题研究的方案,并为家长开设了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的专题讲座,让家长明确幼儿园的教育意图,并能大力支持园方,积极投入到行动研究之中。为了向家长指明教育的方向,教师们煞费苦心:利用“家长园地栏”,每月写二份专题小知识,如:幼儿合群性的养成、家长与幼儿的交往方式、幼儿主题性发展与同伴交往、教给孩子必要的人际交往以%便于家长及时地了解近阶段的教育目标

16、及内容;每月出好一份“家园小报”,通过系列专题文章(农村幼儿入学前交际能力的培养、如何使孩子善于交往、怎样让孩子合群、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社会性退缩行为等等)以及刊登一些亲子游戏等,让家长进一步掌握教子的方法,使家长能正确对待子女教育;充分利用好“家园之桥”联系手册,老师及时反应幼儿在园的交往表现、不足之处,要求家长写上反馈(幼儿在家的交往表现),通过每月两次的交流,配合教育、指导,使个别幼儿在交往方面有新的突破。与此同时,在幼儿园我们也实施了伙伴交往的个别化教育。我们深深地知道:未来的,最优化的幼儿教育是个别化教育。个别化教育不是个别教育,它是在集体教育的大环境中顾及到每个个别,并使每个个别在集体中都得到最适合其自身的充分发展。幼儿的心理发展还在早期,又比较单纯,不必按照成人心理去硬套心理健康标准,一般可以以幼儿情绪“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