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案例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案例参考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一章案例参考答案案例分析失控的世界经济格局1 .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后如何再造制造业?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也提出了再工业化的战略主张。在危机中上台的奥巴马政府通过对“去工业化”的反思,更加关注制造业,并相继推出一系列做实实体经济的政策与举措,形成了“制造业振兴战略二奥巴马政府将重振制造业作为经济政策的主要着力点,相继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鼓励投资制造业,推动制造业回流。奥巴马政府一再强调制造业对美重要性,甚至将重振制造业、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到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2009年4月,奥巴马在乔治敦大学演讲首次提出将重振制造业作为美国经济长
2、远发展的重要战略。同年9月,美国政府推出美国创新战略:促进可持续增长和提供优良工作机会,提出了美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完整框架;12月发布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详细分析了美国重振制造业的理论基础、优势与挑战。为推动制造业回流,奥巴马在2010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提出,工作岗位转移到美以外地区的企业将被取消税收优惠,这些优惠将提供给为美国人创造就业岗位的公司。同年8月,美出台制造业促进法案,降低部分进口商品关税,以减少需要进口零部件进行生产的企业的成本。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奥巴马政府再次推出企业税改革方案,重点对创造本国就业的美国本土制造商加大减税幅度,鼓励在美本土的投资,减少甚至终止对海外投
3、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奥巴马还在第二任期之初召集14家大型企业负责人在白宫举行题为“内包美国就业机会”的圆桌会议,敦促企业将更多海外岗位带回美本土,以推动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率。二是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投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奥巴马表示,不希望能够带来巨大就业机会的技术进步出自德国、中国或曰本。2011年2月,奥巴马政府发布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提出四大政府倡议,把发展先进制造业、生物技术、清洁能源等作为优先突破的领域。6月,奥巴马推出“高端制造合作伙伴”计划,重点关注关系国家安全的关键制造产业、新一代机器人、创新型节能制造工艺及先进材料等领域的发展。2013年4月,奥巴马政府公
4、布2014财年预算窠,称将投入29亿美元用于先进制造研发,支持创新制造工艺、先进工业材料和机器人技术,将美打造成制造业“磁石”。2014年3月出台的2015财年预算案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制造业和清洁能源,提出未来10年将建立45家先进的制造业中心。三是促进出口,同时加大贸易保护力度。奥巴马认为,美国制造业的不断衰落是美出现货物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改变美国的贸易逆差国地位,就必须振兴制造业,扩大货物出口。2010年1月,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5年内使美货物出口量翻番的“出口倍增”计划。在贸易政策上,奥巴马政府一方面改革出口管制政策,积极为美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另一方面,推出一系列贸易保
5、护政策,保护国内制造业。为给“美国制造”拓展更大的海外市场,2013年12月,美在WTO第九次部长级会议上转变立场,支持并达成了WTO成立以来首份全球性贸易协定一一“巴厘一揽子协定”(即多哈回合“早期收获”协议),打破了多哈回合谈判持续12年的僵局。美国还与韩国、哥伦比亚和巴拿马相继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启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CmP)谈判。四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植。奥巴马政府将中小企业视为制造业振兴的主要载体和中坚,专门划拨款项解决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协助小企业渡过信贷紧缩难关;对“问题资产救助计划”进行修正,放宽对小企业贷款机构的薪资及其他限制。
6、为便利小企业融资,奥巴马政府还要求小企业管理局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职能,并敦促银行为那些有可能增加就业机会的小企业提供更多贷款。五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奥巴马政府加大了对高速铁路、道路桥梁、智能电网、清洁城市基础设施以及下一代航空管理系统的投资。2010年9月,奥巴马公布了一项金额高达5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用于道路、铁路和机场跑道的重修与维护。奥巴马还计划6年内(20112016年)斥资300亿美元建立“国家基础设施银行”,支持和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六是注重人才培养,加强职业培训。奥巴马政府每年在劳动力开发项目上投入数十亿美元,实施“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计划”,加大对理工科人才的培养。通过
7、“美国毕业计划”和“美国未来技能”计划,加强对社区大学的投入,推动社区大学与行业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鼓励企业、基金与学校合作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为美发展先进制造业培养高素质的就业者。奥巴马在2014年国情咨文中提出,应当为未来的劳动力做准备,让每个孩子享有世界一流教育,并提出将在全国范围内与各州和各社会团体协力投资学前教育,力争上游,未来两年内争取让超过L5万所学校和2000多万学生用上宽带。目前,对于美国制造业振兴战略成效的评估,结论是,奥巴马政府制造业振兴战略取得了不小的成效。首先,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比重持续下降的颓势得以扭转,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进口与出口、消费与投资这三大失衡关系起
8、到了一定的&U偏作用。表现之一是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和贡献度上升。2013年,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达13.95较2009年上升2个百分点。2012年、2013年美GDP增幅分别为2.8%和1.9%,其中制造业的贡献分别为0.77%和0.84船富于同期服务业对GDP的贡献。表现之二是带动就业增加。危机爆发前,美制造业工作岗位数量大约以每年4%的速度下降,近年该趋势已得到扭转。从美国劳工部2014年1月公布的数据看,制造业领域的失业问题好于农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行业。表现之三是促进出口增长明显。2013年美制造业出口总额较2009年增加了49%o20092013年美国际收支状况因此
9、改善,贸易逆差缩小。此外,促进部分海外制造业回流也是美制造业振兴战略取得成效的重要表现。通用电气、卡特彼勒、波音、苹果等已着手将部分生产线回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对108家拥有跨国经营业务的美国制造企业调查后发现,约有14%的美国公司准备将生产工厂迁回美国,有1/3的企业正在积极考虑回迁问题。其次,美国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一批高端和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奥巴马制造业振兴战略的核心不是简单地回归传统制造业领域,而是致力于制造业里最高端、具有最高附加值的领域,重点制造别国无法制造的产品,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形成错位发展。目前,新型电动汽车、3D打印、生物制药等在美发展迅猛,制造业转型升级态势明显2 .面对全
10、球消费萎缩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如何扩大内需?答:以中国为例,阐述如下:首先,刺激经济不能只依靠投资。在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年代,投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刺激手段。回顾过去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经济的每一次过热基本上都是政府投资过热,不少地方政府直接筹划和投资竞争性项目,特别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而用于公共服务的资金(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经费等)却长期捉襟见肘。仅靠投资拉动内需的负面效不容忽视。以政府为主体的大规模投资,会抑制居民消费的合理增长,直接导致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失衡。如果继续走投资拉动内需的老路子,政府的财政负担加大,为保持政府财政的投资功能,政府必须要继续保持富税负,高积累,其结果必然是:一方面
11、,政府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挤压了居民收入和企业收入增长的空间,使得居民消费能力和民间投资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政府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支出的滞后,又导致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储蓄倾向上升。内需的不足迫使政府不断加大公共投资刺激经济,也使得我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加强,需要更多的贸易顺差来带动经济的增长,对外贸和政府投资的依赖加强又加剧了经济结构的失衡和居民收入受抑,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陷入“国富民不强”的怪圈,必将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继续提高。其次,刺激国内消费是关键。扩大内需的关键是刺激国内消费,具体措施包括:第一,保民生,促增长。当前,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从根本上讲,也就是保就业、保收入、
12、保民生。反过来说,保民生也能够促增长。当前,如果通过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实施民生政策,如提高最低收入保障线等,就有可能让财力支出产生出更高的乘数效应,并有利于防范经济欠佳时期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此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则能够减少居民的后顾之忧,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进而带动和提升居民和企业的有效需求。第二,降息。降低贷款利率可以直接帮助企业减少投资成本,有助于鼓励企业增加信贷,扩大投资,使更多项目得到融资。降低存款利率则可直接降低存款收益与居民储蓄倾向,有助于遏制受降息预期影响的存款定期化趋势。第三,减税。通过减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与企业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提高企
13、业投资能力和居民消费能力,增加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政府可以通过增值税转型(降低企业税负)和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轻个人税负)等措施,来刺激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第四,放宽市场准入。目前,我国仍然存在着一块被压抑着的投资需求,即各种市场行为主体难以进入某些仍然受到严格管制的领域。管制的原因有多种,有些措施是必须的,但对于有的产业而言,放宽社会资本的进入有助于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例如,铁路建设,尤其是新兴的城际轨道交通,或许可以吸引各种类型的资本参与投资。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并形成有效的退出机制,将促使从萎缩产业中游离出来的资本迅速找到更为有效的投资路径,并能够进一步促进
14、就业。第三章案例参考答案1 .请说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发达国家是如何为发展中国家制造“国际分工陷阱”的?答: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和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处在产业链的上端;而发展中国家只有大量闲置的低素质、低技能的劳动力,处在产业链的下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与发达国家虽然都可能从全球化的产业链条中获得收益,但是它们获得的收益数量却是大不相同。国际分工收益的绝大部分由发达国家获得,发展中国家只能获得其中的一小部分。这类现象一旦被固定化和普遍化,那么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就有可能永远地被锁定在国际分工链条的末端,进而掉入“国际分工陷阱”。2 .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哪些机遇
15、和挑战?答:机遇:第一,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吸引外资规模的扩大无疑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短缺问题。第二,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使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增长迅速。第三,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与技术开发区以及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等多种形式自由经济区的发展。第四,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步伐加大。第五,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第六,经济全球化拉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挑战:第一,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全球化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了
16、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和经济冲击。第二,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时,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他们要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却被发达国家指责为破坏环境的对象。第三,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更加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最底层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贫穷落后。第四,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首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各国都要一定程度地让渡和共享经济主权。但实际上,这种让渡和共享是不对称的。由于经济实力的差别,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乃至管理经验的需求更加迫切,这就为发达国家把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强加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条件。其次,由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范围内市场力量的加强,以及发达国家大跨国公司的不断扩张,有可能冲击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国内产业,威胁其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