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化工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化工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海洋化工专业群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一)产业政策背景分析2011年1月,国务院已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函(2011)1号),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青岛将被培育成国家级中心城市,成为山东省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城市。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核心区以青岛为龙头,加快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推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
2、展,推动现代渔业、海洋工程建筑、海洋生态环保、海洋文化旅游、海洋运输物流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海洋食品加工、海洋化工等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关于加快发展青岛市工业十条千亿级产业链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家电、石化、服装、食品、机械装备、橡胶、汽车、轨道交通、船舶海工、电子信息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2014年6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新区因此成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肩负“探索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径”使命的试验区,新区的创建不仅有利于山东传统石油和化工产业转型发展,也将为“襁褓”中的海洋化工产业探索经验、提供示范。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发展石化、海洋化工、
3、海洋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产业,发展创业孵化、检测检验认证等专业机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南提出大力发展石化产业创新和结构调整,强调去产能,降能耗,淘汰落后、能耗高的企业,发展新型的应用新工艺、新技术的企业。为适应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素质需求也发生转变。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之际,服务于蓝色经济发展战略,建设海洋化工专业群、培养蓝色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已迫在眉睫。(二)高职人才需求分析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中国医药制造行业运行情况分析报告等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共有石油和化工企业约10万家、医药制药企业6797家、从事环境
4、监测业务的企业约200家。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全国共有石油和化工企业从业人数为677万人,其中,化工行业从业人数500.7万人,占74机医药制药企业从业人数160万人。2016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获得许可从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的机构526家,从业人员达10万人,我国检验检测行业正在超速发展。2015年检验检测市场规模为2574亿元。专业群全行业技能劳动者每年需要增加274万人,高技能人才每年需要增加104万人。目前海洋化工专业群在校生1511人,每年为青岛市、山东省乃至国际化工行业培养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500余人,但仍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要,须进一步加强专
5、业群建设,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专业群组建与社会需求分析海洋化工专业群所在二级学院为生物与化工学院,为更好地服务于蓝色经济产业发展,2013年加挂“蓝色工程学院”。根据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发展需要,2011年设置了海洋化工技术专业并于2012年招生,目前在校生人数为258人,在全国设有该专业的3所高职院校中规模最大,承担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该专业的目录修订及专业简介编写,为高职石化生产技术类专业委员会海洋化工组组长单位。海洋化工专业群由应用化工技术、海洋化工技术、药品生产技术、商检技术、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5个专业组成,其中应用化工技术专
6、业为国家重点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专业群龙头专业。各专业工科基础基本相同,实训资源互相补充。专业群服务面向定位于蓝色经济产业的石油化工、海洋生物化工、海洋生物制药领域,对接青岛市十条千亿级产业链和战略新兴产业,培养蓝色经济产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对接青岛市十条千亿级产业链和战略新兴产业,“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核心,以海洋化工技术和药品生产技术为特色,以商检技术和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为支撑”,建设特色鲜明的海洋化工专业群。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校企共建“青岛海洋实验测试中心”、“海洋化工专业群协同创新中心”,中德共建
7、“青岛市污泥处理与资源化研究中心”,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组建海洋化工专业群职教集团,实施集团化办学,进一步完善五年制贯通培养、三二连读、衔接本科现代职教体系;深化“三段两化一站式”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专业群优质资源共享课程;引进新西兰反向课程设计理念,合作开发新课程;开发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实现专业群与蓝色产业对接。到2019年,将海洋化工专业群建设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具有海洋化工特色的高职优质品牌专业群。建成“教学、科研、教师研修、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社会服务六位一体”专业群共享平台3个,新增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教学名师
8、1人,建设省级及以上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及以上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4项,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获奖6项,完成省级教改项目2项、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3部。(二)具体目标1 .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特色二级学院校企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组建专业群职教集团,实施集团化办学,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校企协同育人,发挥专业群特色优势,做强蓝色工程学院,建设特色二级学院。2 .丰富“三段两化一站式”内涵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整合、优化四大课程平台,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提升“两化”教学水平,健全“一站式”服务。丰富“三段两化一站式”内涵建设,进一步深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9、。3 .推进工学结合课程建设,开发共享型专业群教学资源库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整合与建设,继续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培养,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开发体验式课程,进行职业文化教育,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开发优质专业群教学资源库。4 .加强“内培外聘”,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通过培养、引进、聘请,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具有创新活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形成一支满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5 .加强实训条件建设,打造国内领先的专业群实训基地紧跟蓝色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以现有实训条件为基础,新建14个、扩
10、建2个校内实训室。通过创新行动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打造校内外功能互补,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专业群共享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工位数达到1200个。6 .共建校企联合创新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以青岛海洋实验测试中心、海洋化工专业群协同创新中心和青岛市污泥处理与资源化研究中心为创新实践平台,将学院建设成为技术资源的集聚地,进一步促进校企资源共享,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7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完善教学场所门禁、上网环境和语音跟踪系统,建立基于云桌面的教师工作办公环境,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课程,开发药品生产技术教学资源库。引进模拟仿真实训软件,采用数字化
11、校园信息平台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8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专业群国际影响力学习、借鉴新西兰模式,优化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反向课程,依托“青岛市污泥处理与资源化研究中心”,开展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应用技术开发与合作。9 .构建质量保证体系,提升质量管理成效成立海洋化工专业群质量保证工作组及质量保证小组,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实施顶岗实习课程化管理。建立与企业、实习学生、毕业生定期沟通反馈机制。10 .丰富书院和化工馆内涵,建设专业群特色文化以形成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文化育人环境为目标,弘扬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
12、进一步完善书院“五化”学生支持服务与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将化工馆打造成为校内学习平台和科普教育基地,形成专业群特色文化。11 .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一批校内校外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构建一套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取得一系列创新创业的竞赛科研成果,建立一个校企联动的创新创业导师专家库,形成完整的专业群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有效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三、建设思路依据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的通知,按照海洋化工专业群建设目标要求,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深化“三段两化一站式”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工学结合课
13、程建设,共建校政企多方合作的高水平校内外实训基地,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引入国外资源,提高技术技能积累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知行书院和化工馆的特色文化建设水平,打造创新驱动引领、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创新、瞄准国际水平的海洋化工专业群。四、建设内容(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特色二级学院1 .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引入分析测试企业,校企合作共建“青岛海洋实验测试中心”。联合开展环境监测、食品检测、药品检测等对外业务及实习实训,双方师资、技术人员共享。依托实验中心开展商检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提升实验室硬件与软件实力,争创市级、省级重点实验室。2 .组建专业群职教集团
14、,实施集团化办学在中高职化工专业办学联盟、中高职环境专业办学联盟基础上,依托行业协会等联盟单位,组建海洋化工专业群职教集团,实施集团化办学,完善五年制贯通培养、三二连读、衔接本科现代职教体系,打通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之间的通道,形成“横向联合、纵向贯通”产教学研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3 .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校企协同育人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与集团企业院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基础上,开展商检技术专业与分析测试企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构建一体化办学体制机制,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校企双方联合招生招工,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生、学院、企业三方签订现代学徒
15、制协议。4 .发挥专业群优势,服务蓝色产业发展海洋化工专业群所涵盖的专业在青岛高职院校中只有我院设置(环境专业1999年开始招生,制药、商检专业2003年开始招生,化工专业2004年开始招生,海化专业2012年开始招生),继续发挥独特优势,做大做强“蓝色工程学院”,打造特色二级学院。(二)深化“三段两化一站式”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遵循职业能力发展规律,进一步丰富“三段两化一站式”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提升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1 .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专业群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平台、专业核心课程平台、公共选修课程平台、素质提升课程平台及顶岗实习构成。公共基础课程平台由五个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和专
16、业基础课进行整合、优化形成,专业核心课程平台由各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整合、优化形成,公共选修课程平台由各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整合、优化形成。素质提升课程平台由入职教育课、公共选修课、素质提升课、社团活动课、技能大赛、技能鉴定等组成。2 .提升“两化”教学水平教学实境化。从企业引进典型设备,进一步完善化工馆建设,展示真实的企业环境,与己有的实训室和教室职业环境,形成实境的职业氛围,加大“理实一体化”教室建设力度。课程项目化。在专业课中推广项目化教学设计,鼓励以行业、企业真实案例作为教学项目,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完成项目学习。3 .全员育人,健全“一站式”服务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进一步健全专业导师“一站式”全程服务,专业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全体专业教师参与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