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编制与管理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标准编制与管理规定.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课程标准编制与管理规定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和考核等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为做好编制专业课程标准工作,特制订本规定。一、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五年制高职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 .系统性原则
2、。要着眼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切合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实际,确立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2 .发展性原则。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基础。3 .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企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素质、知识与能力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1 .根据专
3、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规定确定本课程任务、课程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2 .依据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工种、工序、工艺等技术核心能力;通过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程标准内容和评价建议。3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四、编制课程标准的程序1 .专题调研。根据本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开展行业企业岗位工种、工序、项目技术所需的职业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调研,形成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资料。2 .编写初稿。在研读教学文件资料和进
4、行本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框架),把职业分析和教学任务分析转化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内容,编写课程标准初稿。3 .专题研讨。邀请行业企业人员和有关专业教师对课程标准初稿进行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送审稿(附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表)。4 .专家审定。系(部)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有关专家对课程标准送审稿进行审定,确定为试行性课程标准。5 .组织实施。按照试行性课程标准,配置教学资源,组织课程实施,系(部)要建立课程标准教学台账,及时收集、整理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意见。6 .修订完善。根据实施评价和反馈的意见,对试行课程标准进行滚动修订,不断提高课程标准质量及实施成效。上述
5、程序可图示如下:(1)(2)(3)(4)(5)(6)五、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可包括课程的性质、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几个部分。L课程的性质。主要包括该门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7 .设计思路。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项目编排的思路、课时安排说明(含总课时安排和各部分的课时分配)。8 .课程目标。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的分析方法,概括出本课程的目标。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主要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
6、质目标三方面描述。9 .课程内容与要求。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素质、知识与能力。10 实施建议。要根据本专业课程实施的实际要求,提出教学建议、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等。教学建议要体现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要强调工学结合。不再严格区分理论与实践教学,要融入实验教学大纲内容。教学评价要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要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考核、管理办法,体现本课程在评价上
7、的特殊性。教学基本条件从专业教师、实训装备等方面描述。教材选用与编写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或编写教材。要充分体现课程设计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选取要科学、符合该门课程的工作逻辑、能形成系列,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同时要考虑可操作性。教材内容要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文字表述要求。11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其它。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如对课程标准中有关专业术语作解释,课程相关参考资料目录和教学案例等。六、有关要求1 .规范性要求。文字表达准确,简明扼要,层次清晰,
8、逻辑严密,名词术语规范,结构合理,文本内容符合课程目标,文本格式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2 .排版要求。的页面纸型:A4,纵向;页边距:上、下、左、右边距各2.5厘米;行距:固定值20磅;页码:页脚,居中。题目为宋二黑,文中标题为“黑四,内容为五号仿宋。七、专业课程标准文本体例(附后)*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学分:适用专业:先修课程:后续课程:一、前言1 .课程的性质主要包括该门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参考样板:(课程性质,几十字)该课程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或专业方向课或专业实训项目)课程。其任务是:2 .设计思路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
9、内容确定的依据(如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项目编排的思路、课时安排说明(含总课时安排和各部分的课时分配)。参考样板:(课程总的设计思想)该课程是依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
10、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二、课程目标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的分析方法,概括出本课程的目标。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可供参考的行为动词有1.知识目标:了解、理解、掌握、认识、知道、解释、分析等2能力目标:会、能、学会、进行、完成、制订、识读、绘制、画出、检测、安装、操作、运用、使用、选择、找出、识别等3.素质目标:养成、形成、具有、获得等三、课程内容和要求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
11、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素质、知识与能力。L学科性为主的课程序号课程模块(或单元、或章节)课程内容及要求活动与建议参考课时12.项目为主的课程序号工作任务知识点训练或工作项目教学要求教学情境与教学设计参考学时1四、实施建议要根据本专业课程实施的实际要求,提出教学建议、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等。(一)教学建议教学建议要体现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要强调工学结合。不再严格区分理论与实践教学,要融入实验教学大纲内容。(二)教学评价要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突出阶段评
12、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要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考核、管理办法,体现本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H)教学基本条件从专业教师、实训装备等方面描述(四)教材选用与编写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或编写教材。要充分体现课程设计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选取要科学、符合该门课程的工作逻辑、能形成系列,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同时要考虑可操作性。教材内容要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文字表述要求。(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六、其它说明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如没有,此项可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