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能力的调研和思考.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29278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如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能力的调研和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如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能力的调研和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如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能力的调研和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如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能力的调研和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如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能力的调研和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关于如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能力的调研和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如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能力的调研和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如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能力的调研和思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如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能力的调研和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意。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一、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本质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一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二是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三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过

2、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中华人文精神。这三方面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禀赋、道德标准、审美风范。(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等,可以为人民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需要我们倍加珍惜,悉心保护传承,深入发掘提炼,不断发

3、扬广大。二、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普及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针对我区如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的研究课题,深入到基层一线,以我区某某个街道为样本,共随机抽取500名群众开展问卷调查,回收问卷有效率95%。与街道、社区文艺工作人员座谈5次,交流谈话26人次,与文化分管领导谈话率达IO0%。调研结果显示,主要问题集中在受众面窄,受众主要集中在5070岁女性,活动无法满足分众化需求,在年轻人中的推广力度不强,年轻群体参与热情不高;其次文化文艺作品艺术性不高,在反映传统文化底蕴方面还有局限,无法充分做到寓教于乐,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如下:(一)辖区文化文艺人才队伍配备失衡。在搬离本地和年龄、

4、身体健康等因素的制约下逐渐脱离的骨干文艺人员较多,无法在活动中继续发挥作用,特别是辖区某某街道和某某街道,文艺骨干流失严重。同时,未能及时传承和发展队伍,导致新老接替、文化传承有所断档,特别在吸纳年轻人加入文艺队伍和传承文化方面的能力还很欠缺。现有队伍的专业水平不高,多数未参加过系统的、专业的培训,缺乏专业人员指导编排和创作。(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健全。公共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有待加强,还不能够充分发挥文化服务作用,特别是艺术培训、文体团队的组建、线上文化服务等职能的发挥还不够充分,服务形式单一,没有形成特色亮点工作,还未能因地制宜制定适于我区群众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推广机制。

5、(三)欠缺长效激励机制。对在传统文化方面有特长或有突出贡献的群众以及年轻队伍、年轻人才的培养缺少系统的长效的激励机制,传统文化人才没有一定的归属感与成就感,对传统文化的热度难以坚持。对于发展传统文化项目缺少一定的资金与专业支持,无法及时将其转为项目化运转,以至于时常虎头蛇尾,效果甚微。三、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普及工作的对策建议(一)整合资源,完善机制。一是整合队伍和场所资源,大力动员联合文联、联点或派出单位、非公企业、服务外包等各方资源和力量。注重发挥民间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扶持民间组织和单位参与传统文化相关创作,招募民间组织团队进入文化文艺小分队,鼓励和支持企业、民间资本和人才投入到传统

6、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去。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项目,盘活文化资源,整合打造集文化文艺展示、孵化、交流等平台为一体的文化阵地设施,打造非遗课堂、文化小馆等特色功能室。二是加强传统文化知识和文艺技能培训。打造文化文艺培训场地,制定培训课程,邀请专业老师授课,让文化知识和文艺技能培训有计划有推进,形成系统性学习和培训模式,防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培训。加强各街道、各级文化文艺队伍间的互观互学和文化交流,通过交流互学强短板、补不足。积极吸纳民间技能大师、技能人才,以文联为依托,团结带领文化能人开展技能培训,推动文化传承和延续。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实施文化培育孵化工程。探索完善传统文化创意产品、根植传统文化

7、创作的文艺作品等原创的扶持机制,对文化创意人才设立奖励资金,最大限度的调动创意人才创作的积极性。丰富弘扬形式,培育新媒体平台网红直播、网络大V,吸引年轻人才加入弘扬传统文化的队伍,吸引年轻受众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进一步了解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以更多的视角走进千家万户。对传统文化创意项目采取孵化模式,对成型的项目要进一步发展和运用,防止虎头蛇尾。(二)注重创新,打造品牌。一是传承和发展具有地域特点的传统文化品牌。找准我区传统文化特色亮点,坚持以推动某某艺术繁荣发展为目标,健全某某艺术研究和普及传承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加强“某某”研究工作,深入挖掘特色某某的内涵和外延,

8、形成某某理论成果。大力推进某某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整合区级文化馆(站)空间资源,为某某学员提供培训和创作的场地。二是深入挖掘现有文化资源和品牌升级打造区级品牌文化活动。挖掘整合基层优质品牌活动,在已有品牌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扶持和打造,深化传统文化内涵,使其升级成为更具有专业性、艺术性、项目化的区级品牌活动。例如结合辖区非遗文化品牌打造“某某之乡艺术节”,在传统节庆期间打造区级文化庙会,对街道“三尖”文化、“仁孝某某”等基层品牌文化活动加以丰富、完善,并进行扶持和推广,提供合适的平台,让街道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走向全区。三是注重文化品牌活动的创新和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

9、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打造体验式文化项目,例如结合庆祝建党IOO周年主题活动,串联编草鞋、吃粗粮等体验环节,以红色故事为背景,将革命精神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象化,在具体的故事形态中,将传统工艺品、传统文化知识和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相融合,注重受众在获得良好的感官体验的同时达到身心和谐共处,从而让文化这一思想认知层面的内容通过植入生活为受众带来更具体的理解和认可。(三)营造环境,培育底蕴。一是要努力拓展传统文化宣传的覆盖面。通过设计和配备标语、图片、画册等宣传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视觉形象融入城区建设,将文化符号融入景区、社区、场馆等处,让广大群众身处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时时接受

10、传统文化的教育,处处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二是推动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宣传和发扬传统美德中“仁、义、礼、智、信”,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手抄报、传统文化墙面画、中华诵读活动等,送戏曲、送书画到社区,搭建百姓舞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潜移默化的进入群众生活中去,结合传统节日,利用元宵、清明、中秋、重阳、端午等重要传统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三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力量,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加强培根育苗,通过举办国学讲座、传统文化展览、中华文化诵读、课本剧等活动,在校园纳入中华礼仪教育,鼓励学生创作书画、诗歌等含有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让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育传统文化底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企业文化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