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学校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为进一步落实有关安全工作的文件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使全体师生牢固树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学校处置学生安全事故的能力和水平,特制订本应急预案。一、指导思想实验室是学校教学工作使用和保管仪器设备、危险品的要害部位,各类具有易燃、易爆、氧化、剧毒、放射性物质和贵重仪器设备,在使用和保管过程中,稍有不慎,即能引起人身伤亡事故和对社会造成危害。为此,除了对实验室进行必要的技术预防,还必须保障实验操作中师生的安全,促进实验室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对因该部位而引发的刑事案件和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和应变措施,做好事故发生后补救和善后工作,确保实验室在发生事故后,能科学有效地实施处置,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二、组织机构及责任分工成立学校实验室安全应急领导小组(见附件),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部门负责人任成员。三、注意事项1 .实验物品要摆放规范;2 .在学生操作之前,要明确要求及示范正确的操作程序;3 .对一些危险物品要向学生重点强调其危害使用的注意事项,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四、应急原则1 .先救治,后处理;2,先制止,后教育;3.先处理,后报告。五、应急措施(一)明火操作安全应急预案1.实验室内严禁吸烟,使用一切加热工具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离开实验室时应检查
3、是否关上自来水和切断电源。2 .转移、分装或使用易燃性液体,溶解其他物质时,附近不能有明火。若需点火,应先进行排风,使可燃性蒸汽排出。3 .用剩的钠、钾、白磷等易燃物和氧化剂KMnO4、KC1.O3、Na202等极易燃易挥发的有机物不可随便丢弃,防止发生火灾。4 .一旦发生火灾,一定要迅速而冷静地首先切断火源和电源,并尽快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水和沙土是最常用的灭火材料。5 .发生火灾报警程序:(1)任课教师迅速报告学校应急小组,同时组织疏散学生离开现场。学校领导组织有关人员携带消防器具赶赴现场进行扑救。(2)根据火势如需报警立即就近用电话或手机报告消防中心(电话119),报告内容为:”发生火灾
4、,请迅速前来扑救”,待对方放下电话后再挂机。(3)学校领导在向领导汇报的同时,派出人员到主要路口等待引导消防车辆。6 .明确分工:(1)参加人员:在消防车到来之前,教师均有义务参加扑救。(2)消防车到来之后,校内人员配合消防专业人员扑救或做好辅助工作。(3)使用器具:灭火器、水桶、脸盆、水浸的棉被等。(4)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迅速组织学生逃生,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O(5)学生及无关人员要远离火场和校区内的固定消防栓,以便于消防车辆驶入。7.注意事项:(1)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2)火灾第一发现人应查明原因,如是电源引起,应立即切断电源。(3)
5、火灾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4)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灭火。(二)带电操作安全应急预案1 .操作时不能用湿手接触电器,也不可把电器弄湿,若不小心弄湿了,应等干燥后再用。2 .若出现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或拔下电源插头,若来不及切断电源,可用绝缘物挑开电线,在未切断电源之前,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也不可用金属或潮湿的东西挑电线。分析漏电的程度,如果较为严重,在切断电源后,马上通知学校电工处置,并指挥学生离开现场。3 .遇到人员触电,应及时实施救护,若触电者出现休克现象,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请医生治疗,同时报告学校安全领导小组。(S)毒品操作安全应急预案1.禁止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闻气体应“招
6、气入鼻”。即用手轻拂气体,把气体扇向鼻孔(少量),不可把鼻子凑到容器上。4 .实验室内应装有换气设备,并设有通风橱,有毒气产生或有烟雾产生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尾气应用适当试剂吸收,防止污染空气,造成中毒。拆卸有毒气的实验装置时,也应在通风橱内进行。5 .仪器中的反应物倾倒出来后再清洗。有毒物质不准倒入水槽里,要倒在废液缸中,统一处理。有毒物质用剩后不可随意乱扔。6 .皮肤破损后不能接触有毒物质,以免有毒物质经伤口侵入人体造成中毒。7 .每次实验完毕应用冷水洗净手、脸后再离开实验室。不宜用热水洗,因热水会使皮肤毛孔扩张,有毒物质容易渗入。8 .一旦发生化学药品伤人刑事案件和灾害性事故,任课教师马上打开窗户,通风,及时派人送往就近医院救治。并向主管领导汇报,发生严重事故报警110、119、120。9 .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疏散无关人员,避免对人员造成更大伤害。10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现场,配合公安进行勘察,着手对所获得材料、物证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判明事故性质。11 事故查清后,要写出定性结案处理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部位和人员伤亡情况,造成的经济损失、调查经过、对调查的证据材料的分析、对事故性质的认定和结论,以及对事故制造者或责任者的处理意见。12 .根据事故的情况,由党政办公室报上级有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