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2版期末考研题.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29478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科学概论2版期末考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环境科学概论2版期末考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环境科学概论2版期末考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环境科学概论2版期末考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环境科学概论2版期末考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环境科学概论2版期末考研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环境科学概论2版期末考研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环境科学概论2版期末考研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环境科学概论2版期末考研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环境科学概论2版期末考研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科学概论2版期末考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科学概论2版期末考研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1章练习题一、填空题根据不同的原则,环境划分也不同。按环境主体,环境可分为和【答案】人类环境;生物环境【解析】环境类型的划分涉及的范围广而复杂。根据不同的原则,环境划分也不同。按环境主体,环境可分为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按照环境空间,环境可分为星际环境、全球环境、区域环境、聚落环境、特定空间环境等。二、名词解释1 .环境问题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从广义理解,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从狭义上理解,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般情况下,人们多从狭义

2、上理解环境问题,它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2 .环境承载力答: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是环境的基本属性环境具有有限性的自我调节能力的量度。环境承载力可作为判断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是否协调的依据。三、简答题I.简述环境的特性。答:环境的特性如下:(1)环境的整体性环境中的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环境中大气、水、土壤、生物及声、光、电等各个环境要索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环境中的各种变化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总会对其他地区造成影

3、响和危害。一般化学农药的残留时间较长,它们通过大气环流、海洋环流以及食物链进入南北极,危害动植物的生存。(I)环境的区域性由于纬度和经度的差异,导致了地球热量和水分在各个自然环境的分布不同,形成了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和水平地带性分布的特点,这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不同时空尺度下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变化很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使得对于自然一社会和环境复合巨系统规律的探索和运用面临困难。(2)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下,环境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所谓相对稳定是指环境通过物流、能流和信息流而处于不断变化中,但环境系统具有一定抗干扰的自我调节能力

4、。只要干扰强度不超过环境所能承受的界限,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能得以逐渐恢复,表现出动态的平衡性和相对的稳定性。(3)环境变化的滞后性自然环境受到外界影响后,其产生的变化往往是潜在的和滞后的,这主要表现为:引发的许多影响不能很快反映出来;环境受到影响后,发生变化的范围和影响程度在当时很难了解问题的本质,具有不确定和难预测的特性;一旦环境被破坏,所需的恢复时间较长,尤其是当超过阈值之后,自然恢复的成本、时间和难度成倍的增加。(4)环境的脆弱性地球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它具有一定的脆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来自宇宙的影响太阳耀斑在短时间内可以释放出相当于IOO亿颗百万吨

5、级氢弹爆炸的能量,这样大的能量会引起局部区域的瞬时加热和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X射线、高能粒子及宇宙线等的增强,可能破坏大气电离层结构,影响无线电通信,或者产生磁暴,使罗盘失去作用。来自人类的影响地球及其存在的资源能供养人口的数量是有限度的,即地球承载力是有限的,而人口在不断增长,所以二者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所以在地球的脆弱性中重要的一方面是来源于人口的快速膨胀,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的频度、强度以及范围均是空前的。2环境科学具有哪些特点?答:环境科学以“人类一环境”系统为特定整体,针对不断变化的环境问题,通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跨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综合运用,构成不同于传统学科

6、的交叉关系学科理论基础,逐渐形成特有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论。环境科学的特点如下:(1)整体性环境科学的特点是强调研究对象的整体性,把人类与环境系统看作是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环境科学是在科学整体化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对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及其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控制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2)系统性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是一个复杂的、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环境构成一个系统,是由于在各子系统和各组成成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构成一定的网络结构。环境系统内外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化和交换,并在交换流通中实现自组织,维持其结构功能的有序性,一旦交换和

7、流通停止,环境系统就会自发地趋向无序,最后导致环境问题。(3)综合性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涉及面非常广,几乎关系到每一个自然因素和一定的社会因素,所以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作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环境科学的研究范围涉及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的各个领域,包括管理、经济、科技、军事等部门及文化教育等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环境科学的形成过程、特定的研究对象,以及非常广泛的学科基础和研究领域,决定了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4)复杂性环境科学所研究的人类为主体的环境是庞大而复杂的多级系统。环境的各组成成分除了本身的特征外,各成分之间都有相互作用,它使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保持系统本身的稳定和平衡,这种相互作用

8、越复杂,彼此的调节能力就越强,因此环境的结构与功能越复杂,其稳定性就越大,越容易保持平衡;反之,结构与功能越简单,稳定性越小。2章练习题一、选择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数量逐级:二是能量流动是的,的。()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A.增加,单向,不可逆B.减少,单向,不可逆C.增加,多向,可逆D.减少,多向,可逆【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包括:单向性,生态系统内能量单向流动:递减性,经过各个营养级的能量逐级递减,根据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流量,从低到高就构成了一个能量锥体或能量金字塔;能量的质量逐渐提高,能量流动的另一个趋势是把低质量能转化为高质量能

9、,从太阳能固定到生态系统后,能量流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低质量能向高质量能转化的过程;变动性,与物理系统不同,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不断变化的,它取决于输入端和输出端消化率与新生物量的产生速率等因素。因此,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二、填空题1 .根据大气的物理性质差异和垂直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圈分为五层,分别是、_、和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解析】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温度、化学成分、荷电、运动状况等的差异,大气圈由低到高依次被分为五层:对流层,存在对流和水平运动、雨雪云雾等天气现象,大气污染多在此层;平流层,氧和臭氧吸收太阳辐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大气多

10、水平运动,飞机飞行在此层;中间层,最冷,大气对流运动,出现夜光云,有流星;热成层,又称电离层,火箭、激光、多数流星在此层;逸散层,大气稀薄,地心引力小,运动速度快的质点可完全摆脱地球引力场逸散入宇宙空间。2 .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水汽、和组成的混合物。其组分可分为和。【答案】液体颗粒;悬浮固体杂质;稳定组分;不稳定组分【解析】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水汽、液体颗粒和悬浮固体杂质组成的混合物。其组分可分为稳定组分和不稳定组分。稳定组分包括氮(体积分数约为78%)、氧(约为21%)、S(0.9%)、氮、氮、猷、氢、甲烷等,这些组分之间的比例,从地表到9()km的高度范围内都是稳定的。不稳定组分包括二氧化碳

11、、二氧化硫、臭氧和水汽等,还有一些固态和液态杂质,主要是火山、地震、岩石风化、森林火灾和人为活动产生的烟尘、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等。三、名词解释1 .土壤圈及其构成中山大学2014年研答: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五大圈之一,平均厚度为5m,面积约为1.3108km2o土壤圈主要是由土壤构成,二上壤是指以母质为基础,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长期共同作用下,不断演化而成的土状物质,它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以及生物体四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体系。2 .生物圈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12、的总称,包括海平面以下IOkm到海平面以上9km。生物圈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使地球各圈层相互联系,对其他圈层的影响相当大。3 .物质循环答: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之间矿物元素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它们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和生物间的交换。如生态系统从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进入生态系统,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通过分解者再归还于环境的过程。4 .生态效率答:生态效率是指各能量参数在各营养级之间及内部传递与转化的效率。计算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生态效率参数包括:摄取量,是指生物所摄取的能量;同化量,是指生物在所摄取的食物中吸收的食物能量;呼吸量,是指生物在新陈代谢

13、等各种活动中所消耗的全部能量;生产量,是指生物呼吸消耗后所净剩的同化能量。四、简答题1 .简述人类对水圈的影响。答:水对人类和生态环境十分重要,人类的生活、娱乐以及生产都离不开水,但是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却很少。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人类对水圈的影响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I)直接影响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直接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地下含水层枯竭,间接导致地面沉降。过度不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引起的后果有湖泊消失、河流断流和河口等湿地退化。(2)间接影响修建大型水库,兴建水库虽然对防洪、发电等有很多益处,但它易触发地震,淹没大量农田,

14、影响渔业发展,改变河流入海口生态环境,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还有修库带来的库区移民问题等。河流渠道化,所谓渠道化是指为了防洪或其他目的将小河流整段或河流某段裁弯取直、挖宽挖深。河流渠道化虽有利于排水防洪,但它改变了河流原有的物理性状,改变了整个水生生态系统乃至生存的环境,将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水体过度利用,超过水生生态系统的负荷,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超强度和频度持续地利用各类水体开展养殖、生产和旅游等开发活动,严重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人类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实现对水资源更有效地利用,协调好与水圈的关系。2.简述物质循环的特点和类型。答:

15、(1)物质循环的特点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作循环式运动,这表明任何一种物质或元素都可以重复利用。物质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主要是由于:a环境介质多样,物质在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中的循环明显不同;涉及的元素众多,形态各异。b.循环过程中存在多种化学作用,物质在循环中被氧化、还原、分解等。c.环境污染物,特别是难降解的污染物,在物质循环过程中很难消除,还会通过食物网进行迁移和生物富集,治理污染花费的代价和潜在的环境风险是巨大的。(2)物质循环的类型根据循环中元素的属性,通常可将物质循环分为四大类型,即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循环。水循环水循环是物质循环的核心,是物质循环的驱动力。主要表现在:a.水循环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连接的桥梁。b.水循环是优秀的物质“搬运工”。气体型循环该循环具有明显的全球性,物质的主要贮存库是大气和海洋,它是三大物质循环中循环性能最为完善的。a.碳循环无论是水域系统中的碳循环还是陆地系统中的碳循环,都是生产者(陆地植物、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有机物中,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的过程。b.氮循环氮循环是通过闪电、火山爆发、生物固氮等自然途径或工业固氮等人工途径可以把氮固定,氮进入生态系统以后,经过消化作用成为亚硝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境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