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精品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精品教育.ppt(3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三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 勃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最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改送别诗伤离惜别情调,变悲凉为豪放,意境开阔。尤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语言精练、胸襟旷达而成千古名句。 王勃26岁时探望在外做官之父,途经南昌,赴阎都督于滕王阁之宴,即席赋诗滕王阁诗,作序滕王阁序。随后渡海溺水而英年早亡。遂使滕王阁诗、滕王阁序成千古绝唱。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听读要求 1.第一遍听读:整体感受诗歌的节奏美,标出重读、停顿以及快慢。板块一 美 听点击播放朗读 停止播放 2.第二遍听读,想像诗歌的意
2、境之美,轻声跟读,注意停顿和读出重音。点击播放朗读 停止播放 3.第三遍听录音,进一步感受诗歌中的情感美,注意情感的把握。点击播放朗读 停止播放 古诗朗读方法指导: 1.读准字音。 2.读准节奏,处理好语音的轻重、音节的快慢和语气的强弱。 五言诗一般为二三式,全句的节奏是两字加三字。如:离离/原上草;七言诗的一般节奏是四三式,全句的节奏一般是二二三。如:烟笼/寒水/月笼沙。3.读出感情,要随“诗情”进入“诗境”。板快二 美 读1.(各自朗读)第一遍读出字音美; 2.(学生齐读)第二遍读出情感美,注意节奏、停顿、快慢; 3.(同桌间对读)第三遍读重在读出情景美,注意把握好语气。齐读全诗。 送杜少
3、府之任蜀川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板快三 品 读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qu城阙:五津:指长安,送别之地。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首联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友人将要去的地点。一人留长安,一人往蜀川,将分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辅:拱卫。渡 口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hun 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你去蜀川,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四海之内。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
4、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q无为:歧路:沾巾:无须,不要。分手的路口。沾湿手巾,指哭。 此两句就前句的意思再推进一层。离别固然是悲伤的,但互为知己,虽各处天涯,也像邻居,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巾。儿女:青年男女。小 结赠别诗大多是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描写人物“黯然销魂”的心理状态,情调很感伤。但这首诗一反其道,另辟蹊径,不作悲酸语,全无世俗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已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己亥杂诗龚自珍 龚自珍纪念馆浙江龚自珍纪念馆 北 京 龚自珍是中国
5、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清廷分成主战和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他辞官南归,在归途中写了大型组诗己亥杂诗。作者简介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听诗歌朗读,注意节奏。点击播放朗读停止播放浩荡离愁白日斜 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 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孤独的种种情怀。 “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给人一种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诗歌分析吟鞭东指即天涯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离愁别绪和回归的喜
6、悦交织一起。 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重点句赏析 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著的忠忱。 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主题意义 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落红”的形象,就成了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思 考 1.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2.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 3.诗中写了几种心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离别忧伤;(2)回归的愉快;(3)积极的人生态度。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小 结满载离愁,远归故里自比落红,仍可护花虽辞官归乡,仍心系报国。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虽辞官回乡,仍思为国效力,希望有新奉献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