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应用型教育工作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应用型教育工作汇报.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深化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应用型教育工作汇报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绥化学院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挖潜能、添动能、补短板、强弱项,用好三长三短辩证法,以新理念新思维破解事业发展新道路上的新难题,有效激发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全面推动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一、以生为本,强教促学,扎实推进人才培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引,以能力提升为目标,
2、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是推进一集群(专业)、一模式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在食品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前教育3个专业开展卓越人才培养试点;在艺术设计、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听障专业深入实施专业+特技+创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听障生人才培养特色。着力构建以就业需求和能力提升为导引的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保障体系,向人才培养改革要人才培养实效。二是开展一流专业建设。目前,学校汉语言文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英语3个专业先后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特殊教育专业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了学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零的突破。三是开展学科专业集群
3、建设揭榜挂帅”。学校围绕基础教育、智慧农业(玉米育种栽培)、玉米加工、农产品流通、聋健融合特殊教育、媒体文化创意、区域文化服务、文化旅游等八大学科专业集群,从顶层设计、内涵建设、机制创新、成果产出等维度构建学科专业集群建设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管理制度、政策保障、管理模式等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优化学校学科教学功能布局,全面促进学科建设发展。四是招生层次实现新突破。目前,学校特殊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等9个师范专业获批XX省地方公费师范生提前批(零表)招生资格,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两个师范专业获批在XX省本科一批(一表)招生,实现了建校以来在本科提前批和一批招生的历史性突
4、破。二、聚焦创新,丰富内涵,精准推进产教融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学校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以内涵建设为依托,全面聚焦产教融合推进模式创新,深入开展校政企多元参与、多方协同的产教融合模式探索。一是推进产业学院发展和区域发展与人才培养、供给之间的要素融合,形成资源互补教育优势。通过加强与属地校政企深度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结合,筑牢企业与学校协同育人桥梁。二是推进特色康养和玉米产业特色提升行动,彰显办学特色。在2022年XX省教育厅
5、认定的首批30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中,学校获批现代玉米产业学院和现代特色康养产业学院,是获批两个产业学院的7所高校之一。为加快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学校先后与绥化市万康医院、庆安县政府等达成合作意向,全面推进“医养食养文养游养四位一体的“特色康养人才培养构建模式;不断完善特色康养产教融合育人体制机制,建设“特色康养创新创业基地,着力打造特色康养产业孵化转化平台;推进玉米产业校企深度融合,开展高端食品和药食同源食品研发与体验中心建设;学校启动了玉米四史”编制工作,凸显学校服务玉米产业文化特色。三是集聚文创优势资源,服务国家文化XX工程。学校按照省委关于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发挥自身在师范
6、教育、创意设计、产教融合和特色康养的示范作用,提出在XX建设产教融合基地、师资培训基地、国家文字语言推广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助力XX区发展特色康养、创意设计产业,在文化XX、智力援疆等方面作出了绥化学院贡献。三、引育并举,保障到位,强力推进人才强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学校坚持把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四个一批”工作,着力打造一支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中坚力量。一是柔性引进一批。通过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方式,提高人才薪酬待遇
7、,做好柔性引进工作,为学校发展增强动能。二是自主培养一批。为加快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学校出台激励政策,完善激励措施,通过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博士研究生、实现校本博士与引进博士同等待遇、选拔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等措施,让青年人才在工作实践中实现能力素质和获得感的双提升。三是招聘引进一批。学校充分发挥特殊教育、玉米产业、艺体文化产业等特色专业人才的聚集作用,加大招聘引才力度,致力打造头雁,形成雁阵,不断强化人才强校的现实支撑。四是校企共享一批。学校积极构建“团队+平台+项目”的人才成长方式,与合作企业在高层次人才互聘互享、技术培训基地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逐步破除束缚学校人才创新活力的桎梏,助力学校区域高质量应用型大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