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23) 40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甘肃矿区办事处,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 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为全面提升我省中医药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推进中医药 强省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 案,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 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 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施健康甘肃战略,聚焦中医药强省建设,发挥 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立足新发
2、展阶段,完整、 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在全省打造一批中医药服务高地,构建更为完善的中医 药服务体系,中医药防病治病水平明显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 增强,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中药质量不断提升,中医药文 化大力弘扬,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中医药 振兴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成为全面推进健康甘肃建设的重要支撑。二、重大工程任务分工(一)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1 .聚力打造中医药医疗服务高地。支持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定西市中医医院作为依托医院,积极争创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推进 定
3、西市中医医院、临夏州中医医院、平凉市中医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 项目建设,打造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地 市级重点中医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优势作用,加快 推进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项目建设,进一步 提高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救治能力和急危重症患者集 中收治能力,带动提升区域内中医疫病防治能力。(省发展改革委、省 卫生健康委负责,定西市、临夏州、平凉市落实,排第一位的为牵头单 位,下同)2 .持续强化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聚焦中医药诊疗特色突出的优势 病种,发挥专科专病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持续提升中医药综合防病 治病能力。将甘肃省
4、中医院的骨伤科、老年病科、脑病临床医学中心,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针灸科、脾胃病科,庆阳市中医医院的血液 病科、天水市中医医院的脑病科、武威市中医医院的内分泌科、甘南州 藏医医院的藏医学科等30个左右的专科创建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将 甘肃省中医院的脾胃病科、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肿瘤科、酒泉市 中医医院的风湿病科、定西市中医医院的骨伤科等15个左右的专科建 设成为省级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围绕骨伤、肛肠、儿科、皮肤、 妇科、针灸等中医特色突出的专科专病,建设100个左右的省级中医特 色优势专科。依托甘肃省中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武威市中 医医院、庆阳市中医医院,建设一批省级中
5、医康复中心。到2025年, 全省所有三级和85%以上的二级公立中医类医院按标准建设康复科。(省 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负责,庆阳市、天水市、武威市、甘南州、酒泉 市、定西市落实)3 .不断夯实基层中医药发展基础。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 心”建设,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 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积极争取全省39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列入 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范畴。在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快开展中医馆 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中医馆服务能力。实施名医堂工程,积极争取国家 名医堂项目,在全省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名医堂
6、,推动名医团队入驻,服 务广大基层群众。全省100%的县级中医医院建成“两专科一中心”,15% 的中医馆建设成为旗舰中医馆。(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各市州、兰州新区落实)4 .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和老年健康服务中的优势作用。实施中医治 未病健康工程,依托现有资源,在甘肃省中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 医院建设省级中医治未病中心,推动有条件的市州开展区域中医治未病 中心试点建设,推广适宜技术,普及健康知识,进一步带动提升区域中 医治未病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促进健康甘肃行动,在全省开展中医适 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妇幼健康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试点,提 升中医药服务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市州
7、依托现有资源,开展老年中医药 健康(治未病)中心试点,探索完善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模式,提升老 年健康服务的临床、康复、护理、慢性病管理、科学研究、健康管理等 方面的能力。推动全省所有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加强老年病科建设,增加 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及相关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省卫生健 康委负责,各市州、兰州新区落实)5 .构建中医药数字便民和统计体系。开展中医类医院信息化基础达 标建设,鼓励中医类医疗机构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拓展 服务空间和内容,积极为患者提供在线便捷高效中医药服务。依托现有 资源,建设省级中医药综合统计和中药质量信息统计平台。(省卫生健 康委、省药监局负责)(二)
8、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1.创新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围绕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快推进 甘肃省人民医院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项目实施,在天水市中西 医结合医院、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兰州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凉州区 中西医结合医院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综合医院遴选建设20个左右中西 医协同“旗舰”科室,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 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强化临床科室中医能力建设,建立科室间、院间和 医联体内部中西医协作机制,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推动建立中西医多 学科诊疗体系,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水平。(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 革委负责,天水市、白银市、武威市、兰州新区落实)6 .开展重大疑难疾病
9、中西医临床协同试点。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和传染性疾病,以提高临 床疗效为重点,开展省级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同试点,促进中西 医医疗资源有效整合和中西医医疗技术优势互补,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 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负责)(三)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工程。1 .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我省与全国中医药相关重 点实验室、中医类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 室的沟通交流,积极争取支持,提高我省中医药科研水平及协同创新能 力。加快推动甘肃省中医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培育项目尽早落地。 加大对省级中医药创新平台
10、建设支持力度,依托省级药品检验机构,加 快建设省级中药市场质量监控和评价重点实验室、中药安全监测和风险 评估重点实验室,进一步提升全省药品检验机构的中药质量评价能力。(省科技厅、省卫生健康委、省药监局负责)2 .强化中医药古籍文献传承保护。依托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现有数 字平台,建设我省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充分发挥全省中医药高等院 校古籍文献资源优势,推动中医药古籍数字化挖掘,打造中医药古籍数 字化服务应用产品。积极开展中医药古籍文物定级、建档、备案工作, 加大濒危珍贵古籍保护修复力度,提升全省中医药古籍保护及利用能力。(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省文物局负责)3 .中医药科技重点项目研究。开展
11、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临床方 案研究、中医药疗效与作用机制研究、临床循证研究及评价研究,大力 推广国家筛选的中医优势病种和中医诊疗方案。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研 究,推动中医理论的原始创新,阐明作用机制,助力临床精准诊疗。加 大科研攻关力度,研发一批以“甘肃方剂”为代表的院内中药制剂。(省 卫生健康委、省科技厅、省药监局负责)4 .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开展中医特色诊断治疗装备研究,研 发中医数字化辅助诊断装备、中医特色疗法智能化装备、中医治未病现 代化装备。开展中药品质智能辨识与控制工程化技术装备研究,研发推 广中药材生产与品质保障、中药饮片智能炮制控制与调剂工程化、中成 药制造核心工艺数字化
12、与智能控制等技术装备。开展中医药技术装备共 性标准等可度量技术规范体系建设和应用转化,开展中医药技术装备在 慢性病防控中的应用示范。(省卫生健康委、省科技厅负责)(四)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1.积极培育培养高层次人才。实施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支持项目,培 育获评2名国医大师和10名左右全国名中医,培育10名左右岐黄学 者、5名左右青年岐黄学者。积极组织开展甘肃省名中医评选工作,甘 肃省名中医达到300名,市(州)、县(市、区)同步开展本地区名中 医评选工作,形成科学合理的国家、省、市、县级名中医梯队。(省卫 生健康委、省人社厅负责,各市州、兰州新区落实)5 .实施中医药优秀和骨干人才培养项目。实
13、施全国中医优秀人才研 修项目、全国中医临床(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全国西医学习中医、 中医护理骨干人才等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培训项目。 组织开展全省中医管理、急诊急救、疫病防治、麻醉、中药、中医护理 等骨干人才培训。组织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参加国家举办西医学习中医 高级人才研修班和西医学习中医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培训班,以中西医 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为重点,面向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 医疗机构培养一批西医学习中医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在全省遴选 建设一批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基地,组织开展临床类别医师中医药专业知 识轮训。(省卫生健康委负责)6 .加大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保
14、持本科层次中医药专业农村订 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规模总体稳定,根据需求逐步扩大培养规模,加 强定向就业履约。到2025年,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再培养IoOO名本科 层次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组织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 药知识技能全员培训I,培养10000名以上掌握中医技术的实用技能人才。 到2025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0 5名合格的中医类别全科 医生,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 数比例超过25%,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 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负责)7 .搭建中医药人才成长平台。将甘肃省中医
15、院中医骨伤科学、中医 痹病学、临床中药学,甘肃中医药大学伤寒学,甘肃省肿瘤医院中西医 结合肿瘤临床等10个左右学科创建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支 持甘肃中医药大学将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等3个专业建成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突出伤寒论、中医基础理论等优势课程,建设3 门左右国家级和20门左右省级中医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2个国医大 师、6个全国名中医、50个左右省级名中医和30个左右基层名老中医 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按标准建设甘肃省中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 院、天水市中医医院、庆阳市中医医院4家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训基地,每年招收中医类别住院医师不少于200人。推进中医类别助理
16、 全科医生培养,完成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武威市中医医院、庆阳市中 医医院等3家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标准化建设,每年完成中 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不少于100人。(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 省财政厅负责,天水市、庆阳市、武威市落实)(五)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1.提升中药材种业质量。支持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在陇 西县扩建甘肃省中草药种质资源保存库、黄(红)黄种质资源圃,在岷 县新建当归种质资源圃、宕昌县新建黄(红)黄种质资源圃、文县新建 纹党种质资源圃。建设大宗地产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支持中药龙 头企业组建专业化中药材种子种苗公司,整合当归、黄(红)黄、党参、 甘草、大黄、板蓝根、枸杞等主产区繁种育苗资源,在适宜区建设种子 种苗繁育基地,探索建立种业商业化平台,发展良种培育扩繁、设施育 苗、工厂化育苗等制种育苗产业,全省中药材种子种苗供应率达到30% 左右。完善我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及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数 据,建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