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管理实践指南(全文).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31850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管理实践指南(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管理实践指南(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管理实践指南(全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管理实践指南(全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管理实践指南(全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管理实践指南(全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管理实践指南(全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管理实践指南(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管理实践指南(全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管理实践指南(全文)临床警报(以下简称警报)是指来自于诊断、治疗或监测患者的医疗设备的通知1。多参数监护仪通过连续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理参数的变化,提示患者病情的变化,是目前医院内使用最为普遍的具有报警功能的医疗仪器之一2-3。研究发现89%99%的心电监测警报是虚假的或无临床意义的4-5。医护人员长期面对大量频繁的临床警报,逐渐失去对警报的敏感性,从而对真正的警报信号产生疲劳,可能延误患者最佳的治疗时机6-7。研究证实警报相关的患者伤亡事件也多与心电监护仪有关8。针对警报疲劳导致的患者安全不良事件,美国急救医学研究所连续3年将警报疲劳定为年度十

2、大卫生技术危害之首9o中国医院协会发布的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中明确要求加强对医疗设备警报的管理,制定警报设置制度和规范及警报响应和处置流程TI0。警报管理已成为国内外患者安全管理的重要主题,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危重护理协会分别制订了院内心电监护实践标准11和心电监护警报管理指南12。目前国内缺乏权威、统一的临床警报管理指南13,而国外指南直接用于中国临床的适应性较差11/4。为解决以上问题,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牵头,兰州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究院提供方法学支持,按照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的方法和步骤,基于研究证据,结合我国临床实际,制订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管理实践指南(

3、2020版)(以下简称本指南1临床问题1:哪些情况下需要调整多参数监护仪警报参数?推荐意见1:患者病情恶化,生理监测指标超过基础阈值范围时,建议调整警报参数;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好转后,建议再次调整警报参数。(良好实践声明),经检索后暂未发现合适的文献支持此条推荐意见,此条意见经过11名专家共识形成。临床问题2:如何界定成人生理监测警报的阈值范围和优先级?推荐意见2:建议将监测参数警报阈值设定为患者平均监测数值(20%30%X2C)推荐参考美国心脏协会更新的医院心电监测实践标准(1A);推荐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室颤、无脉室速)危急警报设置为危象/高优先级警报(1A);建议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动态或

4、根据医嘱随时调整警报阈值(2Cl临床上应设合适的警报阈值,当警报发出时能真实反映患者的病情状态。本指南在结合文献查询和专家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警报阈值设置范围。建议参考美国心脏协会更新的医院心电监测实践标准11,心率、呼吸、血压等生理参数不彳氐于规定参数的下限和高于规定参数的上限。在多参数监护仪首页心律失常应设置合理的危象/M优级警报如心脏骤停、室颤、无脉室速。一项自身前后对照实验25将监护仪警报阈值设置为患者平均监测数值土(20%30%),有利于降低错误警报。但同时需要针对患者的病情动态或根据医嘱随时对警报阈值进行调整。临床问题3:警报管理过程中,谁适合担任设置、更改警报参数的责任人?推荐意

5、见3:推荐医生和护士担任设置和更改警报阈值的责任人。(良好实践声明)临床问题4:如何正确使用多参数监护仪,降低错误警报发生率?推荐意见4:推荐通过正确的皮肤准备和电极片的使用,降低多参数监护仪虚假警报的发生率1A)不推荐使用酒精清理贴电极片处的皮腴1A);推荐至少每48小时或者当心电图感应不良时更换电极片(1A);建议制订规范的多参数监护仪维护制度(2C);建议多参数监护仪使用流程参考如下:使用前准备;开机自检、设置报警参数;使用中定时观察;发生警报后正确处理;使用后清洁保养、定期检测(2C)。美国心脏协会2017年发布的心电监护实践标准11中提出,正确的皮肤准备和电极片的使用可减少多参数监护

6、仪的警报数量。电极片贴放前进行皮肤准备30-31:用肥皂水或者清水清洗电极片贴放区域,用毛巾或者纱布擦干;必要时去除胸部毛发和皮肤角质层。不用酒精做皮肤准备,酒精会使皮肤干燥,减少电流。及时更换电极片,推荐至少每48小时进行更换。2013年的一项类实验研究32中提出,通过在心电图感应不良时更换电极片等质量改进方法,可以减少床旁心电监护仪的警报数目。另外,建议制定规范的多参数监护仪维护制度,降低错误警报的发生率33-34o2020年的一项横断面调查35根据监护仪说明书及临床护理技能学中心电监护仪使用相关内容,并借鉴国内外文献报道,制订了监护仪使用流程。临床问题5:如何保证警报信号的有效传递?推荐

7、意见5:建议在心血管病专科病房设立中央监护站(2D);建议在监测前检查电极片位置是否正确,心电导线、血压袖带充气管以及血氧饱和度探头是否已正确连接,信号线是否与数据插孔接插紧密(2。;建议在具备物联网技术的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设立警报管理系统(2D);建议使用分屏监控或自动警报查看系统、警报集成系统,确保警报有效通知(2C)。临床问题6:实现警报有效通知的技术有哪些?推荐意见6:建议采用听觉和视觉监视组合的方式通知警报(2D);建议使用移动设备(智能手表、手机、手环等)及时识别重要或危急警报(2D)。临床问题7:如何对护士进行警报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推荐意见7:当创建或更新警报管理规范后、有新成员加

8、入时、新设备或新技术引入时,推荐对护士提供医院及科室水平的初始和持续培训I,并且定期评估培训的有效性(1A);推荐基于循证证据、专家意见和设备说明书确定培训内容,包括专科知识、警报管理制度和规范、心电监护实践标准、监测目的、心电监测原理、警报形式、警报类型、警报优先级、电极片放置和皮肤准备、监护仪连接、警报设置、心电示波和监测数据的识别和解释、警报应答、设备维护、健康教育(1BX建议根据经济和人力条件采用不同培训方式,如专题讲座、现场演示、线上学习、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建议初始培训时采用面对面培训,常规持续培训可采用线上培训(2CI培训师资推荐纳入警报管理和心电监护方面的专家,如临床护理管理者

9、、临床护理教育者、心脏专科医生、心脏专科护士、心电图技师、信息工程师、设备工程师、设备供应商、医院安全管理专家(1B1推荐采用护理骨干培训策略,培养单元警报联络员,使其成为警报管理实践变革的倡导者,通过实时审查和反馈并指导科室成员,促进科室警报管理安全文化的形成和循证实践的转化(1B);建议在购买心电监护设备时,做好警报培训的预算(2C);建议根据护士的个人特点、培训经历、工作经验、疲劳程度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警报培训和日常管理(2D)。临床问题8:如何设置多参数监护仪警报提醒?推荐意见8:建议依据环境噪音水平和昼夜时间段调节警报音量(2C);当需要要关闭警报时,可先关闭听觉警报。某些特殊情境下

10、医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判断是否关闭视觉警报,如传感器、探头或者模块被操作者有意断开时(2C);当静音或复位启动后发生新的技术警报时,应重新开启视觉和听觉警报(2C)高水平监测有利于保障患者安全,但可能造成严重的噪声污染,导致患者焦虑、睡眠剥夺和谣妄,造成护士听力下降和心理压力增加53。有研究54-55显示,医疗机构噪声强度远远超过了WHO的推荐水平,医疗设备警报声平均为6070dB,甚至高达100dBoHirose等56研究了75种医疗仪器的警报声,建议根据环境噪音水平调节警报音量。我国部分医疗单位规定,监护仪警报音量必须设定在正常工作状态时能够听到的水平,建议警报音量00:0004:00为3

11、0dB,04:0123:59为75dB57o临床问题9:如何应答多参数监护仪警报?推荐意见9:对于有中央监护监控员的科室,监控员可作为第一应答人;若无,则由责任护士/责任医师作为警报第一应答人,多学科团队中的其他专业人员作为第二应答人及后备应答人(2C);推荐医疗机构应明确警报分类与分级、制定警报应答规范及处理流程,明确每个专科需要重点管理的警报(IC);建议医务人员根据警报级别和类型应答警报,明确不同警报的优先处理顺序,在规定时间内应答警报(2C)法国一项描述性研究62认为红色警报(如心电节律异常、心搏停止等)应在5秒内进行处理,黄色和白色警报(如心率、血压异常,导联连接错误)应在20秒内进

12、行处理,并且尽量缩短警报的持续时间。临床问题10:如何减轻医护人员的警报疲劳?推荐意见10:建议使用日本职业卫生协会2002年修订的主观疲乏症状量表对护士的警报疲劳程度进行评估(2C);医院可使用物联网技术、信号过滤技术、高级警报生成算法、人工智能系统对医院警报管理系统进行优化,降低错误警报率(2B临床问题11:如何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警报相关健康教育?推荐意见11:建议制作多参数监护仪警报健康教育手册或健康教育单可参考表2/;针对患者恶核家属的文化水平、疾病认知程度采用合适的健康宣教方式(2C);建议实时评估患者及家属的知识需求,动态调整健康教育计划(2D临床问题12:如何加强多参数监护仪警报管理跨学科合作?推荐意见12推荐相关科室组建警报管理的跨学科团队,团队应包括护士、医生、临床工程师、质量和安全管理专家、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和医院高层领导,必要时可包括设备供应商、患者及家属。同时应明确共同目标和责任分工(IA);此外,建议为跨学科团队创造一个平等、开放和沟通的支持性环境,并引入有技巧和经验的协调者(2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麻醉学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