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一、教学内容及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文是苏轼被贬黄州之时写的一篇小品文,仅84字,言短而意蕴丰富,八年级的学生学习此文,并没有字面上的艰难,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简单。本设计拟从感受洁白的月光描写,体味作者的情怀,认识苏轼处逆境而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达成浅文深教的效果。二、学生特点和认知状态分析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为了肯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肯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能很简单接受这篇短文,简单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欢跃感与成绩感,进而主动参加到理解、背诵、创新的学
2、习活动中来。三、课堂开展目标和重难点阐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感情的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根本内容。(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开展的过程。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对课文的分析,结合学生已在七年级学过苏轼的词(浣溪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一学生实际。为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精确朗读全文,熟读成诵;2、抓住关键词句,引用相关资料,深刻解读
3、文本;3、引导学生感知作者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熟读成诵;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四、课堂教学实录:(课前:多媒体播放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想情怀)师:大家刚刚欣赏的图片中都有什么?生(齐):月亮。师: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觉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请同学们回顾所学过的古诗文,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生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生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生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生4: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师:说得真好!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那末,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什么样
4、的情怀呢?那就让我们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想情怀。(板书课题、作者。)师:请听老师为大家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并揣摩作者感情。师:下面请大家依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屏幕显示: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揣摩把握作者感情。)(生大声朗读课文。)师:谁来为大家读一读课文?(一学生朗读课文。)师:大家评评她读得怎么样?生1:读得流畅,字音精确。生2:节奏感把握得比拟好。生3:语速有点快,应稍微舒缓一些。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评价也很到位。还有一处停顿要注意: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生齐读这句话两遍。)师:请大家依据朗读要求一齐来读一遍课文。(生齐读课文。)师:在诵读声中我们与
5、苏轼同游了承天寺,现在得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师:首先,请对照注释,独立翻译课文,圈划出疑难字词;然后,同组之间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假设还有不明白的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生翻译,交流。师巡视指导。)师:还有不明白的字词吗?生1:盖竹柏影也中的盖是什么意思?师:谁了解?生2:覆盖,遮盖。师:有不允许见吗?生3:应该是原来的意思,原来是竹柏的影子。师:你的答复得很精确。生4:月色入户的户怎么解释?生5:窗户。师:是吗?生(齐):是。师:不是。户在文中不是指窗户,而是指门。大家了解“足不出户这个成语吧?生(齐):TWo师:这里的户就是指门,我们总不能从窗户走出去吧?师:还有问题吗?(生摇头。)师:那老师
6、有几个句子想考考大家,敢迎接挑战吗?生(齐):敢!(跃跃欲试)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怎么翻译?生1:月色洒满庭院,如水普通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织纵横,原来是竹柏的影子。师:何夜无月,哪里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如何翻译?生2: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师:答复得非常好!可学古文只理解了字词的含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家就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思量和疑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下面就请大家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提出你最想问的问题。生1:文中哪句是写月色的?生2:作者开头交待时间的作用是什么?生3:作者都要睡觉
7、了,为什么蓦地又起来了?师:这后两个问题谁能解答?生1:开头就是交待夜游的时间,没什么特殊的作用。生2:作者起来是因为月色入户,欣赏月色美景。师:很好。那末第一个问题就由小组合作商议解决吧,一会儿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致辞。(生展开热烈商议,师巡视指导。)师:哪组同学先来展示你们的探讨成果?生1:写月色的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师:这月色有什么特点?生(齐):空明。(板书一一月色:空明)师:谁能用自己的言语描述一下这月色?生2:庭院中波光一片,原来是月光洁白而又空灵;水草交织纵横,原来是竹柏的倒影。师:多美呀,九百多年前的那轮明月好像正穿越时间的千山万壑向我们走来。这么美的句子我
8、们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生3:欣悦的、欣赏的语气。师:你试着用欣悦的语气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展开想象再现画面。(生朗读。)师:他的朗读给我们身临其境之感。常言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如果一篇文章按十分计算的话,朗读给人的美感可以到达七分。请用自己的声音把这月光之美表现出来,读出韵味,读出美感。(女生美读;男生美读。)师:作者眼中为什么有如此漂亮的景呢?别人怎么就不能发觉这么美的景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生(齐答):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师:哪个字最能体味到作者的内心的感情。1闲)这个闲字是什么意思?一辈子:课文下面的注释告诉我们是清闲的人师:说一下你怎么认识苏轼清闲?生:从课文的写作背景得知,
9、当时作者贬官黄州,在那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小官,不能做什么,所以非常的清闲。师:可以看出你爱动脑经。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课文里找出作者闲的痕迹呢?生: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从这可以看出作者睡得早,没事做了。师:没错,他闲而早睡,贬官的生活,无案牍之劳形。生: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师:闲而寻友。生:相与步于中庭,一起赏月聊天。师:闲而乐月。步于中庭时,目光被满院月色所吸引,顿生错觉:月光如积水空明,何等清澈!再细看积水中还有横斜交织的各种水草L藻、存交横)呢!院中何来水草呢?抬头看,看见了竹、柏,同时也看见了皓月当空,这才醒悟:哪是水草,清晰是竹柏影也!至此,我们好像看到两人笑而同“
10、乐之状。连竹柏影都看得那末认真、那末清晰,可见两人之闲适,闲字又暗寓其中。师:此处的闲真的只是清闲吗?师引导:何夜无月?哪里无竹柏?每晚都有月亮,每处都有竹柏。月与竹柏可以理解为“美景那末这个闲字还可以理解为?生:闲情雅致。师:嗯,苏轼看上去真的很闲,无官一身轻,有闲情雅致欣赏美景,那末,你觉得苏东坡内心深处愿不愿意做一个无官一身轻的闲人呢?老师先请同学们看一看苏东坡被贬黄州前的一些资料。(投影展示。教师充满感情地朗读并讲解。)师:你觉得苏东坡的内心深处想做这样一个无官的闲人吗?白日忙种田,晚上赏风景?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呢?生:其实苏轼内心是非常想有番作为的,只是身不由己。师:他不断被贬
11、,却能够随遇而安,越贬越豁达。(投影继续展示苏轼诗词。师生共同朗读体味。)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随着苏轼的文字,赏到了与众不同的月景,更赏到了虽处逆境却依旧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他绝不随波逐流,因此他的一辈子屡遭贬谪,但始终释然安然。所以这个闲字的暗地里有他贬谪的落漠之情,有赏月的欣喜之情,有自我排遣的达观的情怀。案例反思:1、教学活动的设计能以学生的自主研读、交流合作学习为主进行设计,展示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及合作者的根本思想。2、一节课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的关注点是不可能做到四平八稳的。教师要舍得舍弃。按照传统的教法,(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点可以有很多:理解重点词句;欣赏文中
12、的写月色的句子,体味作者的心境;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探索闲人的内蕴但在40分钟时间内不可能解决全部的问题,那末就只能选择其中最有价值的一点来挖掘,来教学。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就选取了体味作者的心境这一点做为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对此知识点的讲解,加深学生对苏轼复杂的思想感情的理解。3、文本挖掘较深,完成短文长教。短小精悍的作品,往往是丰富的思想内涵与精美的艺术形式的融合。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方面穿插作者的背景资料,以不同时期的诗词的形式串联起来,了解苏轼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一方面以课文里的闲字作为立足点认识它暗地里微妙的复杂心情。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如闲人的理解等较有深度的问题不敢放手让学生商议解决。5、教学过程中只考虑中上层学生,缺少对学困生的指导。Ijalang发表于2022-1-2212:01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评价也很到位。还有一处停顿要注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生齐读这句话.是啊,你说的很好。确实,语文课上的取舍很重要,取舍不同,课程的侧重点和目标便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