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3582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全市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弱项,提高设施运行效率,根据省关于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省关于支持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决策部署,以及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把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要求,以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固废处置为重点,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弱项。(二)基本原则坚持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结合我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有序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既能满足当前,又能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根据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2、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强化薄弱环节。坚持目标导向,绿色升级。推广节能降碳先进工艺、装备以及数字化技术,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有序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强化政府在环境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鼓励投资运营模式创新。(三)总体目标到2025年,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到2030年,基本建立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

3、代化环境基础设施体系。2025年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目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底,全市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60公里,新建、改扩建污水处理能力2.6万立方米/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流域干支流污水处理基本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处理。到2025年底,全市城市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左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300吨/日左右,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能力达到300吨/日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达到45%左右。固体废物处置。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利用规模不断扩

4、大,新增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0%。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到2025年底,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与实际需求总体匹配;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规模化和专业化运营水平进一步提升,危险废物市内规范利用处置率持续提高,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二、着力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四)健全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加强污水管网建设与改造,推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厂网一体化,加快完善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建制镇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对年久失修、淤积漏损严重的污水管道实施维修改造,有计划地对老城区雨污合流管网进行改造,推进管网混错接改造。结合城市(县城

5、)总体规划,科学制定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规模与布局,城市可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推进建设,建制镇适当预留发展空间。在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的基础上,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新建城区提前规划布局再生水管网,提升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推进白龙江、嘉陵江干流等重点流域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工作。积极推进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五)逐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能力。坚持源头减量,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系统,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武都区、西和县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不具备建设规模化垃圾焚烧处理设施条件的县,鼓励通过跨区域共建共享方式建设。至202

6、3年末,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日清运量超过300吨地区全部建成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已有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的城市要对现有处理能力及时进行评估,确保满足分类需求;其他城市按照科学评估、适度超前的原则,稳妥有序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至2023年末,市政府所在地城区全部建成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面,科学布局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完善分类运输网络,补齐分类运输车辆,逐步消除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装混运。推进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有效衔接,加强可回收物回收、分拣、处置设施建设,提高可回收物再生利用和资源化水平。(六)持续推进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废钢

7、铁、废有色金属、报废机动车、退役光伏组件和风电机组叶片、废旧家电、废旧电池、废旧轮胎、废旧木制品、废旧纺织品、废塑料、废纸、废玻璃等废弃物分类利用和集中处置。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完善园区固体废物处置体系,提升处置及综合利用能力。加强建筑垃圾精细化分类及资源化利用,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产品质量,扩大使用范围,规范建筑垃圾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行为。(七)强化提升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加快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县级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大力推进现有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扩能提质,不断提升区域医疗废物处置能力。鼓励发展移

8、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为偏远基层提供就地处置服务。开展危险废物产生量与处置能力匹配情况评估及设施运行情况评估加强准入管理,分区管控,全面科学布局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按照国省统一部署,积极谋划我市特殊类别危险废物的利用处置、焚烧处置、填埋处置基地建设项目。到2025年,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医疗废物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置。三、着力构建一体化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八)推动环境基础设施体系统筹规划。突出规划先行,按照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循环发展的原则,统筹推进全市城镇环境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体系,做好环境基础设施选址工作。借鉴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典型回收模式和经验做法,加

9、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静脉产业园建设模式,探索建设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建筑垃圾、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农林垃圾等各类废弃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为一体的综合处置基地,进一步建设完善静脉产业链。持续推进县域生活垃圾和污水统筹治理,稳步提升城镇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能力,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创造条件。(九)强化设施协同高效衔接。发挥环境基础设施协同处置功能。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厂对污水厂污泥与生活垃圾进行协同处置,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对于具备纳管排放条件的地区或设施,探索在渗滤液经预处理后达到环保和纳管标准的前提下,开展达标渗滤液纳管排放。推动焚烧炉渣与固体废物

10、综合利用。开展焚烧飞灰与危险废物、危险废物与医疗废物协同处置。促进水泥窑、冶炼炉窑和生活垃圾协同处置,推进厨余垃圾、园林废弃物、污水厂污泥等低值有机废弃物协同处置。推动生活垃圾焚烧设施掺烧市政污泥、沼渣、浓缩液等废弃物,实现焚烧处理能力共用共享。四、推动智能绿色升级(十)推进数字化融合。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移动端APP等技术手段,探索建立城镇固体废物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全过程智能化处理体系,实现统一的管理、监控、调度、预警,做到全流程可追溯。将全市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平台与医疗废物处置信息平台对接,实现医疗废物闭环管理、定点定向、全程追溯,医疗废物实时监管和定位,

11、提高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环境设施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在线实时监测,加大设施设备功能定期排查力度,增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十一)提升绿色底色。新建环境基础设施,鼓励采用绿色节能低碳环保工艺、技术和设备。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或工艺技术落后的环境基础设施,通过优化工艺设备、强化运行管理等方式推动设施稳定运行,防止环境基础设施二次污染。力口强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鼓励各地根据污泥产生量和泥质,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拓展土地利用、焚烧处置、建材利用等多种处置方式。对于达到设计库容的填埋场,按照相关规范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填埋设施封场治理,加强封场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规范渗滤液处理。加快提高焚烧飞灰

12、、渗滤液、浓缩液、填埋气、沼渣、沼液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建立再生资源区域交易中心,探索互联网+再生资源发展新模式,积极争取市内企业列入国家再生资源利用规范企业目录,持续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五、提升建设运营市场化水平(十二)积极营造规范开放市场环境。着力打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充分调动和保护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放宽市场准入,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完善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运营市场化,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完善诚信体系,推进市场主体

13、诚信守法经营,健全企业守信激励机制。强化市场监管,建立健全跨部门跨领域联合监管、综合执法机制,规范市场秩序,避免恶性竞争。(十三)深入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领域为重点,以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为导向,营造有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改进政府管理和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第三方治理市场,吸引和扩大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建立完善按效付费、第三方治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治污机制。积极借鉴白银高新技术开发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推动第三方治理企业开展专业化污染治理,提升设施运行水平和污染治理效果,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整体提升园区污染治理水平和污染物排放管控水平。

14、积极争取省上在我市设立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示范园区。(十四)探索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以小城镇或园区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委托具有专业能力的环境服务供应商实施污水、垃圾、危废、医废等多要素、多领域一体化治理服务。探索开展园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积极建设农业生态修复+低碳农业发展项目。推行环保管家、环境顾问服务,为企业提供定向精准的环境治理服务。推进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对工业污染地块鼓励采用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第三方服务机构监督管理。六、健全保障体系(十五)加强科技支撑。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围绕厨余垃圾、污泥、焚烧飞灰、深绿液、磷石膏、镒渣、富集重金属

15、废物等固体废物处置和小型垃圾焚烧等领域存在的技术短板,征集遴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单位进行集中攻关。强化重点技术与装备创新转化和应用示范,着力提高环保产业技术与装备水平,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十六)健全价格收费制度。完善污水、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价格形成和收费机制。加快构建覆盖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成本并合理盈利的价格机制,推进污水处理服务费形成市场化,依据治理效果支付运行费用,逐步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费基本覆盖服务费用。再生水价格按照与城镇供水价格保持竞争优势的原则协商定价,鼓励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探索实行累退价格机制。按照覆盖成

16、本、合理收益的原则,制定和调整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鼓励各地创新垃圾处理收费模式,推行对非居民用户垃圾计量收费,探索居民用户按量收费,加快推进垃圾分类。综合考虑区域内医疗机构总量和结构、医疗废物实际产生量及处理总成本等因素,合理核定医疗废物处置定额、定量收费标准,收费方式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和医疗机构协商确定。加强工业危险废物和社会源危险废物处置成本调查,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收费标准;在确保危险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处置全流程监控,违法违规行为可追溯的前提下,处置收费标准可由双方协商确定。(十七)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严格落实环境治理、环境服务、环保技术与装备有关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争取预算内投资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城镇环境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制定差别化支持政策。通过债贷组合等方式有效满足技术设施项目的融资需求。通过甘肃信易贷平台及时发布重大项目清单及建设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