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最新).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谏太宗十思疏教学目的:1 .驾驭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对比论证的方法2 .驾驭“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用法3 .驾驭“以”“所”“哉”等虚词的用法4 .领悟突出运用比方、排比的方法,语言形象,说理有力的特点5 .背诵课文,了解作家作品教学重点:驾驭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驾驭本文的主要观点教学难点:对比和比方论证的方法;排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串讲一诵读一练习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解题;介绍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分析第一段教学过程:一 .解题、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1 .解题:谏一劝谏;太宗一李世民,唐朝其次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
2、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一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状况;疏一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争辩文。2 .作者与作品:魏征(繁写体为“徽”),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隋末,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唐太宗曾赐手诏,赞魏征道:“昔晋武帝灭吴之后,志意骄怠,何曾(人名)位极台司,不能直谏,乃私语于孙,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自警魏征死后,太宗又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
3、征没,朕亡一镜矣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3 .写作背景:隋朝在农夫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冲突,主动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教征贞观十一年写各哦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斗争后的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有起来,加上对外斗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慢慢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
4、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其次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赞扬他。二 .通读全文,初步预习。1 .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Chang,生长)者B必浚(jm,疏通,深挖)其泉源C盖在殷(yin,深)优D虑壅(yong,堵塞)E则思正身已黜(ChU,罢免)恶2 .自读课文,找出对偶句、排比句、比方句,用红、蓝、黑三色画横线。(略)3 .画出下列句式,并说明:(1)斯亦也(2)虽而况乎(3)岂乎(4)何必哉三 .分析第一段:1 .补充注释:(1.臣闻求木之长者
5、求:追求,想要。之:取消独立性。(2.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一根,今一事物的本质。(3.欲流之远者流:泉流,名词。(4.必积其德义其:他们。(5.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而:却(6.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固:稳固(7.臣虽下愚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8.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神器:帝位。重、大:形容词作名词,重权、重位。(9.不念居安思危念:考虑。(10.戒奢以俭以:用,实行,厉行。(1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亦:也。以:而,去Ih(12.塞源而欲流长也流:水流,名词。2 .学生齐读本段,然后自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3 .分析回答问题:(1.第一段中有那些比方句?包含了什么观点?答:比方句:“求
6、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观点:(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2.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何在?答:喻证法一一把积德安国这个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常识进行比方,使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易懂;正反对比论证法一一接受猛烈、显明的对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相识到思国之安必积德义的道理。(3.起义句中前两个分句对第三个分句起什么作用?答:前两个分句说的是事物常理,可以顺其自然地引出所要阐明的观点,也能对观点起到论证说明的作用。(4.魏征虽是大胆直谏,但在劝谏中也
7、讲究方式方法,言语也中听,你能说明这样的特点吗?答:首先是用了比方手法,使劝谏生动形象化;再就是借贬低自己来抬高君主,使对方耳听直言心悦诚服。(5.本段三句话各是从什么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的?答:第一句正面引出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重要性;其次句从反面论述自己的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必要性;第三句从皇帝自身地位的角度来阐明不积德义的严峻后果,进一步论证治理国家,必积德义。4 .板书内容,做背诵指导:四 .作业:翻译并背诵第一段其次课时教学目标:分析二、三段教学过程:一.齐读背诵第一段。二.分析其次段。1 .补充注释:(1.凡百元首元首:指帝王。(2.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繁:多。盖:或许。(3
8、.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取:攻取。守:保卫。(4.盖在殷优,必竭诚以待下盖:因为。以:来。(5.既得志既:已经。得志:实现愿望。(6.则尽情以傲物以:而,表并列。物:别人。(7.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骨肉:至亲之人。行路:名词。(8.虽董之以严刑虽:即使。之:代人民。以:用。(9.振之以威怒振:同“震”,威吓。(10.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而:然而。2 .齐读本段,然后自由翻译全段。3 .分析内容。(L这一段作者概括了什么历史教训?答:历代统治者能善始,却不能善终。(2.作者认为他们这样的历史教训缘由在“取易守难”吗?答:不是。在于统治者得天下之后“尽情”“傲物”。(3.作者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我
9、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答:魏征对“严法治国”既没有推崇,也没有反对,只是认为“法制”不是问题的关键,根本还在于统治者对天下黎民要竭诚相待。我们强调健全法制,实际也是为了使天下变成一个公允合理的社会,这与魏征主见“竭诚以待”是一样的,那当然是可行的。(4.作者在本段所阐述的主要看法是什么?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5.本段接受的是什么论证方法?答:对比一一善始与善终;竭诚待下与尽情傲物。比方一一载舟覆舟,所宜深慎。(6.从本段所述来看,作者的思想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这表现在于何处?答:“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宣扬了皇权神授论,这与他的封建忠君思想分不开。4 .板书内
10、容:三.分析第三段。5 .补充注释:(L诚能见可欲诚:(假如)真的。(2.则思知止以安人思:想到。安:使动用法。(3.念高危高危:(地位)高高在上充溢危机。(4.惧满溢惧:担忧。(5.则思江海下百川下:动词居于之下。(6.乐盘游乐:意动用法,以为乐。(7.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以(之)为。度:限度。(8.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动用法,使虚心。(9.惧谗邪i:动词作名词,说别人坏话的人。邪: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人。(10.则思正身以黜恶正:使动用法,使端正。(11.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同毋,不要。(12.总此十思,宏兹九德宏:使动用法,使光大。(13.简能而任之(14.择善而从之(15.则智者尽其谋
11、(16.信者效其忠2.分析内容:简:选拔。能: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建议。尽:形作动,用完。效:献出。(1.第三段提出了哪“十思”?作者志向的政治境界是怎样的?答:十思:略:境界:智者尽其谋垂拱而治。(2.“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十思各从哪些角度去谈论治国之道?答:核心:正己安人。角度:一二思一戒奢侈;三四思一戒骄躁;五六思一戒放纵;七八思一戒蒙蔽;九十思一戒主观。(3.“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一句以反问结束全文,可以收到怎样的效果?答:作者以反问的形式启发太宗,讲明白十思的现实意义,可以更加坚决他实行开明政治的决心。3.板书内容:四.总结全文1 .本文的中
12、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答:中心论点一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方法一对比论证,比方论证。五、写作特点。1、骈散结合,华美流畅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写。这篇奏疏虽然也用了许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骈散语句代替运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2、正反论述,务尽其旨全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这样,说理更加透彻。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再从反面阐述不这样做的危害;其次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反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3、比方排比,
13、生动有力文章以浅显的比方衬出中心论题,比方作为一种推理手段,起到了生动、直观的效果;全文的论述多用排比句式,铺垫排列,勾连而下,气概不凡,增加了文章的表现力。六、从课文中找出几条成语,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择善而从(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善始善终)垂拱而治七 .诵读课文,当堂背诵。八 .自出练习题一页(老师提示包含的学问点)。文言学问整理1、通假字振之以威怒(震)2、实词必浚其泉源(jun深挖,疏通)当神器之重(主持,驾驭)求木之长(Zhang生长)戒奢幺俭(用,行)承天堂命(大)盖在段忧(yin深)虽董之以严刑(监督)将有隹(建立,兴建)谦冲而自救(虚心)(养)慎始而敬终
14、(慎)虑壅蔽(堵塞)(蒙蔽)正身以黜恶(ChU排斥)S奸恶小人)修赏(不恰当)通能(选拔)垂拱而迨(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克终者盖寡(能)乐盘游(消遣游逸,指从事狩猎)而滥刑(过度、无节制)速太宗十思疏(规劝君主、尊长或挚友,使之改正错误或过失)宏兹九德(代词,这)3、实词活用(1)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使动用法)(2)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权;形容词用作名词)(3)居域中之大(大,重大的地位;形容词用作名词)(4)魏恭而不必服(貌,在表面上;心,在心里;名词作状语)(5)则思江海上百川(下,居于之下;名词用作动词)(6)爰盘游(乐,以为乐;意动用法)(7)惧
15、谗邪(谗邪,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形容词用作名词)(8)择叠而从之(善,善的人或事;形容词用作名词)(9)简能而任之(能,有才能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10)则思知止以玄人(安,使安定;使动用法)译文: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确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确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确定要积聚它的德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行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驾驭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退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密,堵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全部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许多,能够贯彻原委的或许很少。莫非夺取天下简洁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需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岸地对待一切人;竭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