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400938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专题:八下文言文复习【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词义或用法。2、能准确翻译文中的重点语句。3、理解文章的内容要点及写作特色。一、马说(P14-16)【基础复习】一、请在括号内对解释文中加点词。笔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记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自()更()()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杀目()欲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山?孽()()不以()其恿(),()之不能尽基()材(),鸣之(.)

2、而不通()其熹(),.执策()而信()(),曰:;天下无马!”呜殍,基()真无马郎i)?基(.)真未知马也。二、请依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课文要点】1 .文学常识: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字退之,与柳宗元共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2 .文体知识:“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议论性体裁,与现代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本文通篇皆用比喻,属论说文体。学过的课文还有爱莲说。3 .写法主旨: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作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悬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中的知识分子的愤懑

3、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任的昏庸的婉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揭露了当时社会埋没人才的现象,嘲讽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与不平。)4 .主旨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性作用,作者的愤郁之情也达到了高潮。【强化训练】一、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2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密原因是:.3 .千里马不被人赏识亩能有怎样可悲的遭遇:4 .文中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5 .全文的主旨句是:6 .罗丹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人们也常用这两句话概括自己怀才

4、不遇):二、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处)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1处)三、本文用了“”的与法,其中“千里马”是指,“食马者”是指,“伯乐”是指。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揭露了的现象。四、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1-4题。【甲】韩愈马说【乙】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日:“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司马光资治通鉴注释:上:皇上,指唐太宗。封德彝:人名。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异:其他的。正:只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策之不以其道策:(

5、2)正患己不能知患:2 .下句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息()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B.祗扁于奴隶人之手安可诬一世之人c.骈死于槽杨之间岂借才于异代.乎D.鸣之未能通其意其真不疝马也3 .用现形代汉宿翻译下丽句子。(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译文:4 .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答:二、陋室铭(P59-61)【基础复习】一、请在括号内对解释文中加点词。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记吾德馨()。音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侯笑有鸿儒(),),阅金经。无丝竹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学女亭。孔子云:往来无向丁()。可以调()素琴(之葩(.)耳,无案牍之劳()般(,“宿陋之()有?二、请依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课文要点】1 .文学常识(1)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2)文体:“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示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变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2 .内容:(1)这篇铭文通过对简陋居室的赞扬,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T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开头三句以山水作比兴,引出版室。以不高、不深衬托陋,以“仙”、“龙”衬托“德”,以“名”、“灵”衬托“馨”,暗示陋室不陋。(3

7、)“陋室不陋”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清幽:二是交往人物不俗;三是生活情趣高雅。3.写作带色:(1)本文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托赞美陋室不陋,表达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2)类比手法的运用:最后两句,先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3)文中引用孔子的话的作用:画龙点睛,总结全文,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l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o(4)骈散结合的语言:本文从句式来看,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有视觉上的整齐之美;但“斯是晒室,惟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又是散句,这样骄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富有音乐美感。【强

8、化训练】一、填空1.题目中“铭”是O文中大多运用了对偶句,但也有不是对偶的句子,如:2 .本文采用了“”的写法,借陋室的描写,表达自己、的生活情趣。3 .文中的中心句是:,;描写出陋室恬静、幽雅的环境的句子是:,;表现作者交往人物不俗的句子是:,;表现室主人高雅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4 .本文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了比兴的手法,其中“山”、水”喻指,“龙”“仙”喻指,“名:“灵”喻指O结尾“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采用了类比的手法,把“诸葛庐”“子云亭”和相类比,把自己和相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5 .古代指用来代指平民的词语有:、o二、文中“苔

9、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一句写得很好,请你作些赏析。三、阅读陋室铭完成下列题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彩。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下而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B.斯是陋室吾德馨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C.有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D.可以血素琴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2 .下面哪二句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是使药用法?()A.无案犊之劳形B

10、.凄神寒骨.悄伦幽邃(小石潭记)C.腰白玉之砺(送东阳马生序)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 .支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袤现了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个方而举例分析。4 .刘禹锡说“无丝竹之乱耳”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谈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两句话分别流露出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三、送东阳马生序(P192196)【基础复习】一、请在括号内对解释文中加点词。笔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记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

11、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悻然(

12、)若神人:余则编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康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庇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极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里(),则心不若余乏()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星君则在太学已二亲,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0自宿少时用心于孥甚劳。是

13、()可谓善学者矣。其麻归见其亲也,余故道历学之难以()告之。二、请依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课文要点】1 .文学常识(1)作者:宋濂,明初文学家。(2)文体:序,即赠序,这是一种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之辞。2 .内容:(1)主旨: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刻苦自励。(通过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健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对他的期望与勉励之情。)(2)文章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作者先总的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条件“家贫”,紧跟着分别介绍了自

14、己幼年时和成年后的学习条件:求书难,需借以抄录;求师难,要“趋百里外”,要“立侍左右”;求学艰,要“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生活苦,“日再食”“编袍敝衣处其间”,从这四个方面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且艰。3.写作特色对比的运用:“有原稍之供”“裘葛之遗”与上段自己的“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袍敝衣”形成对比;“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上段自己的“行深山巨谷中”形成对比;“未有问而不告”与上段自己老师的“未尝稍降颜色”“叱咄”彩成对比;“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上段自己“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形成对比,(有无冻馁之患,有无奔走之劳,有无问而不告,有无抄录之苦),以上四个方面的对比引出要说的道理: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不精、不成,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专。对比手法的运用,有利于分辨事理,增强文聿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又使文聿错综变化,害有波o【强化训练】比较阅读下列短文,完成1-5题。【甲】课文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段。【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道人也。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耽书,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日:“此子才器,非诸生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