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孟子》三章.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409642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3课《孟子》三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23课《孟子》三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23课《孟子》三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23课《孟子》三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23课《孟子》三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23课《孟子》三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23课《孟子》三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23课《孟子》三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23课《孟子》三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23课《孟子》三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3课《孟子》三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3课《孟子》三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A.怒而诸侯惧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立天下之正位父命之D.入则无法家拂士行拂乱其所为3.下列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池非不深也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所以动心忍性D.富贵不能淫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项是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C.人/恒过,然后/能改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第23课孟子三章【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女子之嫁也A.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C.往年女家(富贵不能淫)D.与民由之(富贵

2、不能淫)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5.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米粟(ScI)空乏其身(kng)寡助(gu)B.公孙衍(ya)丈夫之冠(guan)妾妇(qU)C.富贵不能淫(yin)吠亩(quan)胶鬲(ge)D.傅说(yu6)百里奚(XT)法家拂士 (bi)6.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哪道元三峡)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夕阳已经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陶弘景答谢中书书)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

3、之中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译: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7,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汝心之固,固不可期(改变)。愚公移山B.(白色)湍绿潭,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C.月色入广(窗户),欣然起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D.困于心,三(同“衡”,梗塞,不顺)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女子之嫁也A.丈夫之冠也8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C.往年女家D.与民由之9 .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不当的一项是()A.富贵不能淫中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

4、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有机会取得成功。10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富贵/不能淫B.必先/苦其/心志C.舜/发于/吠亩之中D.曾益其/所不能1

5、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威武不能因B.缈其体肤C.所以动心寻性D,一怒而诸侯俱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填空题12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1)七里之那()(2)季而去之()(3)多助之至()(4)父之()(5)与民中之()(6)威武不能旭()(7)傅说举于版筑之间()(8)人怛过()(9)而后作()(10)则无法家拂士()13 .写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甚矣,汝之不惠!(4)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6、?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矮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乙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J谓非忠可乎?及观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

7、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撼矣。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日:“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告,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选自方孝孺豫让论,有改动)注释豫让:战国时晋国人。最初投于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门下,因为不得重用而改投智伯门下,智伯对他

8、十分器重。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曾两次计划为智伯报仇,均未成功。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可惜他这样死的方式还存在不忠的成分。漆身吞炭:豫让第一次行刺未遂,赵襄子把他释放了,但他继续图谋为智伯报仇。他将全身涂上漆,吞下火炭,改变自己的容貌声音,准备第二次行刺。斩衣三跃:第二次刺杀未遂后,豫让被赵襄子的侍从包围,无奈之下,他请求赵襄子将衣服脱下来让他刺几剑以成全他,刺完后伏剑自杀。1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星焉得为大丈夫乎实用欲界之仙都B.富贵不能律若夫浮雨霏霏,连月不开C.让之死圉忠矣汝心之圉,固不可彻D.军观斩衣三跃戌鲁肃过寻阳15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9、)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2)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土报之。16 .请用“广给文中划线语句断句,限断一处。谆谆然而告之曰17,甲乙两文都是议论性文章,观点鲜明破中有立。孟子首先批驳了无原则顺从的(1)“”(用原文语句回答),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方孝孺认为,“国士”即(2)“(用原文语句回答)。“大丈夫”“国士”都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之不懈奋斗,并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时代要求不同,国士的内涵会各有侧重:唐代“国士”可能侧重于建功立业,元代“国士”可能侧重于民族气节,今天的“国士”可能侧重于社会责任与担当。18

10、.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出现了为国家分忧、为医学奉献、为患者服务的“国士”,请你写出一位,并简述其事迹。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列问题(甲)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危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译注)(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厘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日:

11、“吾不能杆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房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法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探,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释)弘范:元军元帅。杆(han):保卫。法(xuan)然:水滴下的样子。操:同“救”。19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思想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篇。20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理巧词穷(亏;短少)/威武不能图(使屈服)B.丈夫之冠

12、也,父愈之(教导)/左右之拜(命令)C,是卷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寒暑易节,始一反厚(语气词)D.公孙衍。张仪岂不调大丈夫哉?(诚实)/帝感其述,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诚心)21.(甲乙)两文中画线句翻译和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A.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翻译;把顺从作为标准,是妇人家遵循的行为准则。理解:“妾妇以顺从为准则。孟子用“妾妇之道进行类比说理,语带轻蔑地指出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他们只不过是没有任何原则地顺从君王的意志而已。B.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翻译:弘范坚持索要文天祥的诗作,文天祥就将他所作的过零丁洋一诗写给他。理解:身陷敌手的文天祥借此诗以明志,“人生自古谁无死

13、,用取丹心照汗青书写了他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展现了其崇高的民族气节。22 .阅读两个文段的具体内容,说说在文天祥身上,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是如何体现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勉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乙)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土穷

14、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土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节选自孟子)(注释)嚣嚣:自得其乐,无欲无求的样子。穷不失义,达不离道:不得志时不丧失道义,得志时不偏离正道。泽:恩泽,恩惠。见:显露,表现。2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岂不跑大丈夫哉()(2)父命之()(3)故土穷不失义()(4)修身见于世()2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5 .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6 .两文都运用了的写作手法来表达观点。甲文中与

15、乙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O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涉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椽。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法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竽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出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世水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古代文学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