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障碍.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441232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心理障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心理障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心理障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师心理障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障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障碍.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偏执性认知障碍数学者均不同程度地论述了老师不良心理健康的表现。但表现出来的老师心理健康问题是特别简单的。有的学者认为其主要表现是:职业倦怠,心理疲惫;烦躁、愁闷、紧急、焦虑;心情不稳定甚至失控;行为偏差。也有的学者认为其主要表现是:适应不良;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人际交往障碍和职业压力感。也有的认为,主要表现是: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紧急;心情不隐定,自制力差;职业适应性差。还有学者把老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归纳为老师职业、人际关系、自我意识与社会适应四种问题类型。可见,老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在心理适应力量差、人际障碍、人格缺陷、心情不稳、职业压力以及心身疾病等方面。此外,有的学者还分析了老师心理

2、健康问题在群体结构中的表现。有学者认为,女老师的焦虑倾向高于男老师,而男老师的职业稳定性低于女老师;中老年老师的强迫症状和躯体化倾向比较明显,而青年老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偏执等方面。也有的学者认为,和男老师相比,女老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尤其是在敌对、躯体症状、焦虑上呈显著或特别显著的差异,在日常生活中更多表现出厌烦、神经过敏、紧急、头痛及身体上的不适。也有学者认为,中学校骨干老师队伍中,30-40岁年龄段的骨干老师心理问题较多,其主要心理问题是焦虑、躯体化、强迫症状;女性骨干老师较男性骨干老师心理问题多,其主要心理问题是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可见,不同地区、不

3、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甚至不同学科以及是否是班主任等不同的老师群体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健康水平。老师受挫范围的广泛性。往往引起老师不良的行为和心情反应。挫折后非理智性反应方式很多,并且往往以综合的形式消失。中学校老师受挫后的非理智性反应主要有如下几种:其一,攻击反应。有的老师遇挫后,会产生生气和不满的心情,然后对构成其挫折的目标发动攻击;其二,回归反应。往往表现出一种与年龄、身份不相称的反常的稚嫩行为,好像又回到了幼儿时期一样,以简洁、稚嫩的方式(如大发脾气、又哭又闹等)来对待挫折。缺乏明辨是非的力量;其三,固执反应。其原有的行为凝固化,从而实行以不变应万变的消极反应方式;其四,冷漠反应。对于

4、挫折的情景漠不关怀或无动于衷,但冷漠并非没有心理上的生气和不满,不过是将这种心情临时压抑下去;其五,畏缩反应。放弃了原来追求的目标。从老师心理症状的表现来看,则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一)偏执性认知障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上海市中学校课程改革和教材改革均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市区中学校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无论是课程改革还是教材改革,皆得风气之先。但农村中学校就不同了,很多老师,特殊是中老年主要科目老师,由于年龄结构偏大,学问结构偏老,使这类老师的认知结构已经特别僵化,学问偏狭得惊人。虽然教学上特别勤恳,但时感力不从心。以前,很多年始终把语文、数学当成必修课,每周几节“雷打不动”的,现在

5、忽地”千树万树梨花开”,既要教新的发达地区版,还要教选修课、活动课,把原来那种自以为摸透了教材和同学的一切问题,加上若干年前得过“先进”之类的评价等诸多“优越感”一扫而空,又限于精力和时间,这类老师打心眼里不太情愿和不太擅长再学习,只是迫于某些切身利益的考虑,才不很情愿地参与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和进修。他们不知道也并不想知道自己所教学科的新进展,认为不行能有什么新花头”,即使实际的教学效果明显地比别人差,也统统怨恨于同学的”今不如昔,还有的老师则与之相反,有一位全国出名的优秀班主任,获得很多我国级、市级荣誉和表彰。但是她认为自己活得太累了,患上了严峻的焦虑症。虽年近40岁也不敢要孩子;因多次带病

6、去各省市做报告,她的声带落下病症。她说,自己有很多的愿望和幻想,但是都因工作的重压而不得不放弃,她认为自己成了一个缺乏自主性的“工作狂”的角色。职业倦怠心情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中国唐代文学家韩愈也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更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伟人们的这些至理名言曾经深深地感染和影响过几代老师队伍。但无庸讳言,老师的职业倦怠是老师中消失最多的问题,老师在教书生涯中面对的常常是同样年龄的孩子,做着带有肯定重复性的工作,如何克服自己的倦怠,保持对同学的热忱和爱心,对每一个老师都是一种考验和挑

7、战。原先心理上的“动力不足”加上现实不适,从而形成了一种厌恶自己职业的心情:一进校门,脸就转阴;一进教室,眼睛就瞪;一见同学,浑身没劲,常常发无名之火,对同学吹胡子瞪眼,拍台打凳,嗓门大似喇叭。为了应付考试,布置大量作业,把老师自己的劳动转嫁给同学,并以此为乐。多种角色冲突角色是指一个人在其工作、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由此所履行的一套行为法律规范。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担负不同的角色,个体在担当角色义务时会常常感受到角色压力,产生角色心理冲突。对于青年老师而言,他所担负的角色常常会消失角色心理冲突。青年老师的角色是一个角色集群,而对于教育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角色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作为社会成

8、员的角色心理冲突。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作为社会成员,对自身的社会地位常常在进行分析比较。尤其是青年人,交往比较广泛,思想比较活跃、激进,家庭生活处于建设期,对金钱的需求量较大,这些方面常常成为他分析自身地位的基础。青年老师在对自身地位的分析中,常常会感到不平衡,从而产生心理冲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自身地位的分析与评价总是与经济地位联系在一起的。虽然老师的经济收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有了很大提高,但在与其它行业的对比中仍旧偏低。不行否认,社会上比老师收入低的单位(如效益不太好的企业)也不少,但青年老师在比较时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比较标准,即青年老师一般是高校毕业,他们常常和与自己相同教育层次的青年

9、人进行比较,他们的交往对象也常常是这些人,而这些人所在的单位一般较好。当然,这种比较有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太合理的成份,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比较是客观存在的。在比较过程中,他们对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角色-老师,就会产生不公正感。抛开这种因经济地位所造成的角色心理失衡不谈,青年老师对自己所担负的角色的社会地位也常常产生心理冲突。老师这一角色作为教育者,处于社会文明(或文化)的主导地位,社会对他们的期盼较高,角色法律规范比较严格,而社会上尊师重教之风却并没有真正形成,特殊是在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过程中,由于对方的政治、经济地位和态度、行为表现以及青年老师自身的敏感性,常常会对自己所充当的这一角色感到己不如

10、人,不满足,甚至绝望。其次,是作为学校教育者群体之一员的角色心理冲突。人们不仅作为社会成员对自己的社会地位进行认知,而且由于人都从属于肯定的群体,对自己作为群体成员之角色也在认知,这种群体内自己角色地位的认知对个体心理及行为的影响更大。青年老师常常从自己群体内的地位、应履行的角色义务、他人对自己履行角色义务的评价等方面,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认知。在认知过程中,假如感到满足,工作热忱会高涨,反之则较低。青年老师在教育者群体内的角色有两种,这二者都会引起心理冲突。(1)被管理者的角色。青年老师一般没有担当领导职务,因此就存在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关系。作为被管理者,由于刚从高校校门出来,抱负主义颜色

11、较浓,社会适应力量相对较差。对人对事书卷气太浓,在与领导相处过程中,常常会因思想、观念、行为等方面的差异消失冲突,这种冲突的消失一般会使青年老师产生心理挫折感。(2)老师群体中一般一员的角色。在一群体中,作为一般成员的角色是比较普遍的,但在一般成员中也存在着群体中角色地位的差异。老师群体内角色地位的差异一般来说是由资格、阅历、教学力量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造成的,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阅历和教学力量。教学力量通常是作为衡量一个老师教学水平凹凸的尺度,一个具有较强教学力量的老师由于其教学质量高会更多地受到同学、领导、同事以及社会的敬重,在老师群体中获得较高地位,进而也会取得较高的社会、政治地位,从而产生职

12、务内满足。1.J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生理一心理症状。表现在抑郁,精神不振,对同学漠然冷淡;焦虑,对外界担忧和过分忧虑;有说不出缘由的担忧感,无法入睡等;一些人表现为不关怀身边的事情,但是对以后可能发生的事却忍不住担忧。在抑郁和焦虑心态中,常常还会消失身体症状,如失眠、无食欲、咽喉肿痛、腰部酸痛、恶心、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疼、晕眩等。2004年,江苏东台教育工会对全市老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表明,有54.5%的人选择“心情低沉、闷闷不乐”,有45.8%的人“常常被睡眠问题困扰”,43.3%的人“有时或常常坐卧担忧,难以保持安静”,29.9%的人“有时或常常要哭或想哭”,有62%的人“无缘无故感到疲

13、乏”,23.4%的人“因头痛、颈痛和背痛而苦恼”,甚至还有29.5%的人“有时或常常产生自己死了别人会生活得更好”的危急念头。人际交往障碍老师心理不健康会直接影响其与他人的关系,老师既是同学的老师,也可能是一家之长,要做家庭主要事务的担当者和社会模范公民,但很多老师缺乏时间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一旦心理消失问题,极简洁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不适应。如,有些老师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沉溺于倾诉自己的不满,没有急躁听取他人劝说和建议,拒绝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有的老师则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冲家人发脾气、体罚同学等。老师心理不健康,受害最大的是同学。这种症状在职业上主要表现为:渐渐对同学失去爱心和急躁,并开头疏远同

14、学,备课不仔细甚至不备课,教学中缺乏新意,讲课乏味;对教学中消失的问题小题大做,消失过激反应,处理方法简洁粗暴,甚至体罚打骂同学;有的老师则消失缺乏责任感,对同学中消失的问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对老师而言,心理问题的消失,往往会带来他们对同学爱心的缺乏,在缺乏乐观进取和负责任精神的状况下,心理消失问题的老师将开头厌恶本职工作,用消极态度从事教育事业,这种状况一旦普遍存在,将对学校老师群体的整个士气产生极大不良影响。促进老师心理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除了老师自身的因素之外,学校做为老师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也应当担当起自身的责任来。本讲主要论述了学校在后勤保障、老师考核、创设学校心理环境、老师连续教育、老师心理辅导等方面应当实行的措施。促进老师心理健康,除了上述各章节讲到的老师自身因素之外,还应当充分熟悉到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老师的不懈努力。对老师基本的工作场所学校来说,学校应有针对性地促进老师的心理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