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机械通气、呼吸力学监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CU机械通气、呼吸力学监测.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ICU机械通气、呼吸力学监测【设备要求】1.呼吸机:现场急救、转运途中及急诊抢救选用便携式呼吸机。临床应用宜选用功能较齐全、性能良好的呼吸机。通气时间超过24h者,应配湿化器。2 .简易呼吸球囊:每间ICU病房应备12个。3 .气道护理盘:粗细适宜的吸痰管数根,纱布数块,气道湿化用无菌生理盐水1瓶,注射器2个(分别用于注射湿化水和气管内导管气囊充气、放气),无菌镶2个和盛有冷开水的治疗杯2套(分别用于气道内吸引和口腔内吸引)。4 .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5 .吸引器。【监测方法及意义】1.机械通气监测及意义(1)人工气道的监测1) 口腔卫生情况,防止误吸及吸入性肺炎。2)导管的固
2、定牢固,防止脱落。3)气管切开创面清洁,防止感染。4)气囊的充足情况,防止通气不足。(2)气道湿化监测1)呼吸机加温湿化,防止气道干燥。2)雾化吸入,湿化痰液,促进排痰。(3)分泌物吸引监测1)吸引部位如口腔、鼻咽腔、气道情况,利于病情判断。2)吸引方法的合理性,防止继发性损害。(4)呼吸机管路监测1)压缩泵空气过滤网。2)连接管道:2436h更换清洁、消毒,84消毒液浸泡30min,清水洗冲。3)加温湿化器:塑料部分清洗消毒同管道。有与管路连接的金属部分可用碘尔康棉球擦拭后清水冲洗,晾干备用。2 .呼吸力学监测及意义(1)气道阻力监测:由于正常气道阻力大部分来自于大气道,而吸入80%氨和20
3、%氧的氮氧混合气可降低气道阻力,临床上可用于上呼吸道阻塞患者。(2)胸和肺顺应性监测:顺应性与压力和容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顺应性(C)=容量改变()/压力改变(4P)肺、胸廓顺应性也可按以下公式表示:肺顺应性(CL)二肺容量改变(AV)/经肺压,胸廓顺应性(CT)二肺容量改变(,,)/经胸壁压。又可分为静态顺应性和动态顺应性两种。静态顺应性系指在呼吸周期中,气流暂时阻断测得的顺应性;动态顺应性指在呼吸周期中,气流未阻断时测得的肺顺应性。前者相当于肺组织的弹力,不受时间的限制,主要影响因素是肺组织的应变性或弹性;后者受时间的限制,主要影响因素是气道阻力。不同呼吸频率肺动态顺应性常以实际测
4、定值与相同潮气量是静态顺应性比值表示。正常人即使呼吸频率60min,能保持在0.8以上。动态顺应性: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若记录各不同送气量及其相应的气道内压,则可获得一系列顺应性表值,称为动态顺应性。若将这一系列数值绘成曲线,即为压力-容量变化曲线。因气道压峰值中包括使用压力的组抗成分(呼吸道非弹性阻力),故动态顺应性可因气道、肺实质及(或)胸壁异常而降低。由此。若动态顺应性下降幅度超过肺、胸廓顺应性下降幅度,则提示存在气道阻力增大,如支气管痉挛、痰液阻塞、气管内插管扭曲或气流流速过快等。正常值:50-100mlZcmH2Oo(3)顺应性环与阻力环监测:即压力-容量环(PV环),或压力-容量曲线
5、,主要用于测定呼吸系统压力和容量之间的关系,亦反映肺动态顺应性的变化。可采用定标注射器和测压计来测定压力-容量曲线,患者预先吸入纯氧,注射管中也预充氧气,患者呼气至静息状态下呼气末容量(功能残气量),注射器与气道相连,用注射器阶段变化50-100ml容量时测量压力变化,可测定充气和放气时压力-容量曲线。下拐点和上拐点可由压力-容量曲线测得,它表明PEEP水平设定应高于下拐点以防止肺泡萎陷,平台压设定应低于上拐点,以避免肺泡过度膨胀。压力-容量环的临床应用时要注意,准确测量需深度镇静,且经常需肌松药,精确测量拐点十分困难,还受肺及胸壁的影响。3 .机械通气呼吸力学监测意义从力学的观点对呼吸运动进
6、行分析,它有助于更全面了解呼吸的生理、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呼吸的力学机制包括呼吸动力、胸和肺的顺应性、气道阻力、呼吸功等。呼吸运动时,由于胸腔体积的变化,影响胸腔内和肺内压力的变化,并由此产生动力,驱使气体自空气吸入肺或由肺呼出。呼吸动力主要来自呼吸中枢支配下的胸腔体积变化和肺组织的弹性回缩,这些构成了肺泡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使得气体在吸气时进入肺内,呼气时排出。呼吸功是指空气进出呼吸道时,用以克服肺、胸壁和腹腔内脏器官阻力而消耗的能量。在平静呼吸时,呼吸肌收缩所做的功基本均用于吸气时,而肺的弹性回缩力足以克服呼气时空气与组织的非弹性阻力。呼吸力学监测对了解肺功能状况,尤其是肺力学改变,有相
7、当重要的价值,有些呼吸机附有这些监测装置。通过对呼吸力学的监测,可全面了解肺功能状况,有利于合理掌握呼吸机治疗的指征,并有助于判断和分析病情或肺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及类型。通过对呼吸力学的监测,还可指导调节呼吸机各参数和模式,临床上常根据肺功能测定所得的数据对患者肺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类型进行判断和分析,指导机械通气各参数和模式的设置及调节,有的放矢地应用不同的通气模式和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通气模式的不良反应。通过对呼吸力学的监测,帮助合理掌握脱机的标准,在全面了解患者的肺功能状况的基础上,合理掌握脱机、拔管的肺功能指标,尽可能地改变单凭主观分析和判断、缺乏客观指标的脱机、拔管法,减少或消除脱机、拔管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脱机和拔管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