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某市义务教育“双减”工作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某某市义务教育“双减”工作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某某市义务教育“双减”工作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某某市人大2022年“一要点五计划”,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军带领相关人员,先后深入雁江区马鞍九义校、雁江区航向九义校、雁江区神墨文化艺术培训学校、雁江区新起点辅导学校,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就全市义务教育“双减”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召开了市、区相关部门,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和校外培训机构代表参加的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做法和成效“双减”改革推行以来,全市上下积极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内提质减负,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切实减轻了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
2、身心健康。实施课后服务的学校达到IO0%,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占比96.96%,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占比92.88%。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出台作业管理办法的学校占比达到100%。校外培训机构“营改非”“学改非”任务全面完成,204所学科培训机构压减到9所,压减率达94.7%o参加学科培训学生从高峰时3万余人下降至目前约0.5万人,校外培训热度进一步下降。(一)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一是加强领导。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双规范双减”专项工作组,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工作专班设在市教育和体育局,负责“双规范双减”日常工作。二是明确职责。20某某年12月,召开全
3、市“双规范双减”工作视频会议,各县(区)、市级各部门参加了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对“双减”形势任务进行了分析,安排了下一步重点工作。印发了某某市“双规范双减”专项工作部门职责,全市形成教体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三是积极启动。中办国办文件印发后,20某某年8月,在全省率先印发某某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做好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有关工作的通知(资教体发(20某某)30号),公布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九条措施,并在媒体和网络上对全市“双减”举措进行了解读。四是督促推进。根据省“双减”督导要求,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制定全市“双减”督导方案,建立完善“双减”督导机制,将“双减”工作纳入政府
4、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双减”半月报制度,定期印发“双减”通报,对重点工作和问题开展专项督导。(二)完善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健全监管机制。一是完善培训机构监管制度。印发某某市校外培训机构负面清单(试行),从办学资质、从业人员、招生宣传、收费管理、培训行为五个方面制定了负面清单,划出培训机构经营红线,有利于培训机构落实行业自律,有利于县(区)建立监管账户。二是制定课后服务管理方案。制定某某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方案,明确实施课后服务的范围、时间、对象、内容、师资、操作程序、经费保障和服务监管,鼓励以多种形式实施。三是制定考试和作业管理方案。印发某某市义务教育学校考试和作业实施管理工作方案
5、,加强作业监测,大幅度压减考试次数,规范考试命题管理,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四是制定师德师风整治方案。制发了某某市开展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查处违规收受礼金4起,违规补课6起,被处理教师信息全部录入违反职业道德信息系统。(三)加强经费监管,全面构筑风险隐患防线。一是制定收费标准。市发改委、市教体局、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开展学科培训机构收费情况调研,做好学科培训成本调查,召开收费标准听证会和征求意见会,根据地方经济水平、家长承受能力等因素科学制定学科培训机构收费标准,确保校外学科培训非营利性属性,减
6、轻学生和家长经济负担。二是建立监管平台。制发关于建立全市校外培训机构风险防范机制的通知,依托“四川省校外培训机构信息管理平台”,开发管理端、培训机构端和家长端功能,实现培训机构信息公示、教学过程监管、收费与保险监管、黑白名单查询等功能,300余所培训机构纳入平台管理。三是开设监管账户。督促各县(区)教体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和银行三方签订资金监管协议,培训机构在银行开设资金监管账户,每所培训机构必须存入不低于3万元的保证金。四是加强预付经费监管。发布关于校外培训机构预付收费资金监管的公告,向学生家长发放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缴费告知书,将“彩虹钥匙”APP作为学生报名缴费的唯一入口。全市9所学科培训机构
7、、150余所非学科培训机构已经全部上线纳入监管。105门课程通过审核,审核上架课程2185节,已售课2792节,已销课金额2.99万元。雁江区培训资金全额监管模式成为全省推广的“双减”十大典型案例。五是加强风险防范处置。制定某某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和“双减”工作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双减”工作风险评估,加强实时监测和分类化解,积极稳妥处置好爱贝斯英语培训学校等机构“跑路”事件。(四)强化监督执法,保持查处违规高压态势。一是常态开展排查。实行培训机构网格化管理,落实乡镇管理组和责任人,落实责任人包片进行排查,建立健全资质、校舍、消防、安全、师资、收费等管理台帐。二是定期联合检查。发挥校外培训机构联席
8、会议机制作用,将校外培训机构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市、县(区)组织住建、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开展联合抽查,按整改一批、吊销一批的办法,分类对培训机构进行查处,关停或注销非法校外培训机构48所,整改存在问题校外培训机构123所,涉及违规资金400多万元。三是畅通投诉渠道。向社会公开发布张贴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公开举报监督热线电话,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市、县(区)受理举报投诉培训机构问题300余起,对与挂钩、退费纠纷、违规办学、违规宣传等问题进行回复处理,确保违规行为得到整治。四是开展“回头看检查。市、县(区)相关部门开展校外学科培训机构治理“回头看”联合检查15次,排查培训机构186个,
9、排查材料358份,排查从业人员500人,发现培训机构问题30余个,查处隐形培训3起,妥善处理涉及培训机构信访稳定事件3起,受理信访举报25起。(五)加强校内减负提质,发挥学校育人主体地位。一是提升作业管理水平。建立市、县(区)、校三级作业管理机制,压紧压实县(区)教体部门主管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制定完善作业管理办法,落实作业公示制度和统筹协调制度,加强作业内容、形式、总量的科学统筹。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邀请省教科院专家就作业管理与设计对全市万余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举行某某市2022年“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大赛,引导广大教师分层设计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二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0、。督促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严格落实“零起点”教学,积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深入推进“三环五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组织编写小学、初中10个学科的“三环五学”导学案,采用“送培到县”模式,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性培训25场次,参培教师2600余名,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各文化学科。三是提升均衡发展水平。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积极推进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督促指导各县(区)对标对表,制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规划,并按规划推进实施。探索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着力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整体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11、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四是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深入挖掘校内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地方文化和社会公益资源,加强课后服务课程建设,增强学校教育吸引力。雁江四小武术、雁江东峰镇初中剪纸、雁江八小机器人、安岳县李家初级中学竹编、赤云小学泥塑,乐至城东小学川剧和扎染、城西小学红色文化和蚕桑等课后服务开展得有声有色。安岳岳阳小学充分发挥“一校两区”办学优势,统筹专业教师开设绘画、手工、科技小制作、少儿演唱、演讲与主持、少儿足球、健美操、机器人等20余个课后服务课程,实现课后服务课程化。全市352所义务教育学校制定并完善课后服务“一校一案”,全面实施“5+2”模式,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超23万人,
12、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1.6万余人,分别占比96.96%、92.88%,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求的学生课后服务全覆盖。(六)突出治理成效,培育塑造良好育人生态。一是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采取校园巡查、推门听课、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学校调研学业负担情况,发放各类问卷50000余份,走访座谈2000余人,整改问题200余条次,经调查统计学生在家作业时长每天减少约12小时,作业量大幅减少。二是减轻了学生培训负担。停止审批拟申办的学科类培训机构40余所,按照“只减不增”原则对现有204所学科培训机构进行压减,57所注销停办,139所转型开展非学科培训,剩余学科培训机构9所,学科培训机构压
13、减率达94.7%,压减率居于全省前列。引导家长学生理性参与校外培训,全市学生参加学科培训人数从最高峰时3万余人下降到现在约5000余人。三是加强了家校共育。积极探索家校共育模式,制发致师生、家长的一封信,通过教育公众号、家长微信群、QQ群发布、家长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加强党的教育方针和“双减”政策宣传解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育人观,用真心真情培养有学习兴趣的人、人格健全的人、终身发展的人。四是形成了部门合力。会同发改部门制发了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和管理文件,在确保公益性的前提下核准了收费标准,保证课后服务经费专项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会同人社部门优化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课后
14、服务经费不足部分纳入绩效课时进行保障。会同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制定学科培训机构“营改非”工作方案,确保学科培训机构非营利性登记按时推进。二、困难和问题(一)思想认识仍需提升。“双减”工作启动以来,县(区)党委、政府对“双减”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充分,还没有真正把“双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项保障还不到位,有的地方将“双减”等同于一般工作,等同于教育部门的事。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双减”重大意义理解不深入,还有短视化、功利化倾向,没有自觉坚守育人初心、自觉革新教育观念,推进工作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情况。一些家长以升学为第一追求,仍然担心作业、考试等改革后会影响教育质量,课后服务无法满足
15、孩子个性发展的需求。(二)工作机制有待完善。根据中办国办以及省上文件精神,学科培训机构主管部门是教体部门,非学科培训机构要移交文旅、科技等部门审批和监管。根据国家和省上“双减”文件要求,非学科培训机构管理权限移交后,教体部门仍要负责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在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管理仍是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厅安排布置的框架下,下级教体部门面临“既要移交监管权又要监管”的困境。建立教体部门牵头,文旅、科技等部门等有关部门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三)保障能力比较薄弱。全市体育、艺术教师缺额达1753名,多数义务教育学校仍然存在教学用房、功能用房、生均占地面积、运动场地不足等问题,无法
16、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教育部将“双减”列为“一号工程”并增设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司,增加人员编制30人。省教育厅从各部门抽调人员成立了“双规范双减”力、,同时向省编办申请成立了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处,新增了人员编制。但在市、县(区),校外培训机构都无专门监管科室和专职人员,全部是兼职管理,监管机构和人员保障难以落实到位。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颁布后,急需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但目前教师培训经费极为短缺。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后,教师弹性工作制未能落实,导致教师工作量和负担进一步增大。(四)减负提质还有差距。“双减”减少了学生作业和考试,要增加学生课后服务,增加个性化教育供给,提升教育质量。但个别学校在“减”上落实还不彻底,仍存在作业时间、作业设计、考试频率、考试内容等达不到要求的问题;在“增”上只简单增加了学生在校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课后服务内容单一,兴趣类、特长类活动较少,课后服务吸引力不强;作业设计水平较低,分层设计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等探索较少,作业布置针对性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