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专科层次,学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学时分配:72赋予学分:4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后续课程: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运动生理学是学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基础理论课,包括理论和实验教学两部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在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人体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或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影响下,人体生理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反应和适应性变化及其规律。初步掌握人体功能能力评定的基本科学方法和原理。掌握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的基本生理学原理,以及儿童少年年龄、性别特征与体育活动的关系,为科学地从事体育教学和训练及卫生、健康教育
2、,科学地指导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供理论基础。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掌握人体各种生理指标的测试方法、原理及其应用评价。熟悉常用运动生理功能和体质检测与评价方法及其在体育教学、大众健身、运动训练及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解决实际问题。1、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讲授法、实验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录像法(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讨论法、讲座法、练习法、科研训练法等多种形式。四、教学内容与安排I理论部分(52学时)绪论【教学目的】掌握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
3、容;熟悉运动生理学的任务;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历史;理解运动生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教学要求】教师通过查阅资料、课上讲解使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内容、发展史等。【教学重点】人体的基木生理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人体的基木生理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三、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四、运动生理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第一章骨骼肌机能【教学目的】了解骨骼肌的微细结构、肌丝的分子组成和肌管系统。掌握骨骼肌的物理特性和生理特性。掌握运动时骨骼肌收缩的形式,并能够说明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了解肌纤维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肌纤维的类型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教学
4、要求】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掌握骨骼肌的微细结构、收缩过程,通过讨论形式让学生掌握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等问题。【教学重点】肌纤维的结构与收缩过程、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一、肌纤维的结构与收缩过程。二、肌肉收缩的形式与生理学特性。三、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第二章肌肉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与训练【教学目的】掌握身体素质的内涵以及力量素质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影响肌肉力量素质的因素。掌握肌肉力量训练的原则。掌握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教学要求】教师讲授时要多与运动训练实践结合,探讨力量训练的原则和测评方法,以及在运动训练中如何进行力量素质的训练。【教学重
5、点】肌肉力量的训练原则与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一、肌肉力量及其影响因素。二、肌肉力量的训练原则与方法。第三章呼吸机能与运动【教学目的】掌握运动时应采用的合理呼吸方法,了解肺通气的原理。掌握肺通气功能的评定方法和肺通气功能对训练的适应规律。掌握气体的交换过程,了解其影响因素。掌握肺换气功能的评定方法和肺换气功能对训练的适应规律。掌握运动时呼吸功能的变化规律,了解其调节机制。【教学要求】教师就运动时外呼吸的变化规律、功能评定以及其对运动产生的适应性变化等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并结合运动训练讲清运动过程中如何合理呼吸等问题。【教学重点】肺通气、运动时的合理呼吸【教学方法】讲授法、
6、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课件演示【讲授内容】一、肺通气。二、气体的交换与运输三、呼吸运动的调节。四、运动时的合理呼吸。第四章血液和循环系统【教学目的】掌握血液基本成分及功能,熟悉运动对血液的影响。掌握心动周期及动脉血压概念,掌握心输出量与运动能力的关系,熟悉影响回心血量的因素和心血管功能的调节方式。掌握运动对心脏和循环系统的影响,熟悉脉搏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方法【教学要求】教师着重介绍血液的组成、性质和一般功能,以及运动训练对血液有形成份的影响,注意讲清运动对心脏和血管生理功能的影响。【教学重点】心血管系统、运动对血液和循环系统的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课件演示【讲授内容】一
7、、血液的氧运输作用。二、心血管系统三、运动对血液和循环系统的影响第五章运动中的能量供应与运动能力【教学目的】掌握有氧、无氧工作能力有关的基本概念,了解有氧、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意义。熟悉影响有氧、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基础知识,掌握提高有氧、无氧工作能力的方法。了解运动中人体的供能特点。【教学要求】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有氧、无氧工作能力的评价方法,并与运动实践结合,使学生掌握有氧、无氧训练方法。【教学重点】无氧能力的评价与无氧训练、有氧能力的评价与有氧训练【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课件演示【讲授内容】一、需氧量、摄氧量与氧亏。二、运动中的能量供应。三、无氧能力的评价与无氧训练。
8、四、有氧能力的评价与有氧训练。第六章运动技能的神经调节【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和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结合技术动作的学习经验深刻领会运动的神经调节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指导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教学要求】教师讲解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和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并通过介绍巴甫洛夫的观点,用条件反射的理论来分析、阐述运动技能的生理学本质及形成的过程变化。【教学重点】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课件演示【讲授内容】一、与运动有关的感觉机能。二、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三、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第七章内分泌、免疫与运动【教学目的】掌握内分泌、内分泌腺
9、和激素的概念,以及激素的分类。了解激素的作用特征以及不同类型激素的作用机制。掌握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及其相应激素的生理作用。掌握兴奋剂的概念和分类。了解相应兴奋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掌握免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并了解免疫反应和不同负荷强度下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教学要求】着重讨论了部分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又介绍了兴奋剂的概念、分类以及兴奋剂的使用对人体会产生的危害。最后介绍了运动与免疫的相关知识。【教学重点】与运动有关的重要激素及其功能。运动与免疫机能。【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演示【讲授内容】一、内分泌、内分泌腺与激素概述。二
10、、与运动有关的重要激素及其功能。三、运动与免疫机能。四、兴奋剂的分类与危害。第八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的规律【教学目的】掌握运动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和各个阶段的生理变化及其产生机制,掌握运动性疲劳的概念、机制、分类与判断方法。掌握恢复过程规律、特点与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手段。【教学要求】讲清运动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疲劳恢复的措施。【教学重点】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演示【讲授内容】一、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二、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评价。三、运动后的超量恢复。第九章不同人群与体育锻炼【教学目的】掌握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及
11、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熟悉和了解女性的生理特点、运动能力特点、月经周期及调节。了解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掌握老年人锻炼时应遵循的生理学原则。了解残疾人的生理特点,掌握残疾人锻炼时要遵循的生理学原则。【教学要求】儿童少年、女子、老年人和残疾人各自都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了解这些规律对于开展他们的体育锻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时,应根据他们的各自的特点,合理安排练习的内容,才能促进健康、增强体质。教师主要介绍他们的生理特点,提出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教学重点】儿童少年的体育锻炼【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讲授内容】一、儿童少年的体育锻炼二、女子与体育锻炼三、
12、老人与体育锻炼四、残疾人与体育锻炼11实验部分(20学时)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科学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工作能力。实验一、肺通气机能的测定实验二、有氧工作能力的测定实验三、无氧功率的测定实验四、血红蛋白的测定实验五、运动前后脉搏的变化实验六、动脉血压的测定实验七、感觉机能的测定m教学安排章内容学时分配讲授实验合计绪论22一骨骼肌机能66二肌肉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与训练44三呼吸机能与运动628四血液和循环系统6814五运动中的能量供应与运动能力8412六运动技能的神经调节4610七内分泌、免疫与运动44八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的规律66九不同人群与体育锻炼66总计522072五、教学设备和设施多媒体教室里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等较先进的教学设备、学院的精品课录播室,网络课堂平台,能为师生提供较好的教学、学习环境条件和相互沟通、交流平台。六、课程考核与评估本课程开设一个学期,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学期成绩评定:期末笔试成绩占70队平时成绩占30%o七、附录教学参考文献目录:1、运动生理学2、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