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班主任交流会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班主任交流会发言稿.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九年级班主任交流会发言稿家校共育做好转化工作家校共育,关键在“共”。学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程度,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首先,老师应当尽职尽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本职责任。同时家长也不应忘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不应当由家庭代劳,同样的,家庭教育也不能一股脑儿推给学校和老师。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才能达到“1+12”的效果。那些关注孩子情感的交流、关于教育目的的探讨、关乎成长经历的分享等,都能在教师与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心意相通的桥梁。家校共育,目标在“育”。说到底,家校双方的目标
2、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真正的家校合作,需要学校尽可能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获得家长对学校管理和发展的认同,也需要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使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在此基础上,划好家校共育的“经纬线”,厘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任务分工、职责边界,才能各负其责、同向而行。家长与老师有效配合,形成家校共育的整合优势,有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各方不缺位、不错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疏通家校共育不同步、不合拍的堵点,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取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如何做好家校共育,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开家长会并安排优秀家长发言家长会
3、是帮助各位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的一大方式。开家长会一定不能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应付差事。开家长会前一定要动脑筋,深思考,本次我家长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以我在前年92班开的家长会为例,家长会前我就想好这次我家长会要达到两个目的:1.减少孩子对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的使用;2.让家长们孩子们都卷起来,孩子拼命学习,家长认真陪伴和搞好后勤保障。首先我定好发言的学生家长(精心挑选的叶丰瑞的妈妈,口才很好),然后跟家长沟通如何写发言稿。特别强调一些细节,从孩子每天出校门接到孩子的那一刻开始,她是如何做的:到约定的地点孩子上车开始,为了节约时间孩子的加餐是在车上完成的,包括食物的温度都是
4、刚刚好的。孩子饭吃完了家也到了。到家孩子开始作业,妈妈就在旁边安静的看书(孩子在家妈妈坚决不玩手机),孩子作业完成后,她就认真的检查,在每科作业后签字。并忍不住夸奖孩子,“妈妈虽然看不懂你的作业,但是看你认真书写的字迹就知道你很棒,妈妈很欣慰有你这样的好儿子”。待孩子快速洗漱完毕上床时,房间的温度被子的温度都是刚好的,孩子躺在床上背一会书,躺下就发出了呼噜声。妈妈才会去睡。一直以来无论多晚,她总是等孩子睡了才睡。我们提前商量好,一定要煽情感动孩子。家长会时妈妈语重心长的诉说着自己独自抚养孩子的不易,孩子早已泣不成声。趁机妈妈就提出期望:希望孩子在这关键的一年里能戒掉手机(每周末玩两个小时),考
5、入最好的高中。我再趁势问孩子“叶丰瑞同学,你能不能当着我们所有人的面表表你的决心?”只见孩子擦干眼泪,大步走上讲台“我这一年坚决不玩手机,我要考入市二中。我要把我的手机交给老师保管”。然后在所有人的见证下,妈妈把她“正好”带着的手机交给我。为了扩大效果,我追问“还有没其他同学能向叶丰瑞同学一样上台表决心的?”,结果一个接一个的同学上台大声的表决心结果一个个家长都“正好”带着手机。于是,我保管着十几部手机直到中考结束。最后这个孩子以A的成绩考入二中,我们班也考得非常不错。二、建立多种渠道家校共育,和谐平等是核心为了更好地促进家校联系,更好地教育好孩子,我通常使用班级群,微信,电话等方式与家长保持
6、沟通。通过这些渠道,使学校教育尽量满足家长的共性需要,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例如,“发现掉队的学生及时与家长沟通,建立预警机制”就是家长的共性需要。同时要注意在与家长沟通时,一定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家长,不能以孩子的成绩表现来区别对待家长。跟家长沟通时尽可能的多表扬,多说孩子的优点。尽量不说孩子的缺点,要说也要特别委婉的说。三,对“问题学生”要与家长合力教育初中阶段,学生的自律性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好,这就意味着有极个别学生可能还会出现纪律或者其他各种各样的小问题。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我会联系家长合力教育。家长是最了解学生的人,与家长共同合作会更好地解决学生问题。记得有个叫邹墨瀚的同学,七年级时成绩不突出,学习态度也不端正,喜欢到处惹是生非,当时他的班主任经常请孩子爸爸到学校来。八年级分到我的班,刚开始颇让人头疼。为此,我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形成一致意见,从学习态度入手,严格纪律要求,最终将这个同学成功转化,成绩也步步高升。八年级一年年级为此进步了IOO来名。总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教育,老师和家长只有共同携手,才能成就孩子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