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写作上的借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东阳马生序》写作上的借鉴.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送东阳马生序?写作上的借鉴?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他的同乡后代太学生马君那么的。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形式,分书序和赠序两种。这是一篇赠序。马君那么是浙江东阳人,宋濂是浙江浦江人,同属金华府,所以算作同乡。马君那么当时是一个太学生,在京师学习,要回家探亲,宋濂作为一个学问渊博、文名很高的长辈,临别时写了这篇文章来送给他。在这篇文章里,宋濂以他的亲身实践和体会告诉马生: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心致志,不辞辛劳,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虽然由于时代不同,学习的内容和目的在今天已有很大的差异,但他所讲的道理对我们仍然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作者那种不怕艰苦,勤奋好学,安于贫贱,不慕富贵的精神和对后学热情关心和谆谆
2、教导的态度,也都是值得肯定的。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第一,文章的观点鲜明集中,结构紧凑严谨。全文的中心思想是勉励后学不畏艰苦,勤奋好学。这个意思贯穿首尾,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进行申说,条理井然、深深层入,显得十分鲜明突出。全文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层次。第一个层次包括文章的前四个自然段,是写自己青少年时期虚心好学、刻苦读书的情景和学有所成的结果。是从作者自身一面着笔,而推及于赠序的对象,内容那么着重表现学习的“勤且艰以及由此带来的苦和乐。总的是写自己好学不倦、勤奋读书的精神。具体又分为四层来写,一段一层意思。第一段从读书的角度写,主要写借书之难,强调学习条件的艰苦。第二段从从师的角
3、度写,主要写求师之不易,强调虚心好学的重要。第三段从生活条件的角度写,主要写行旅衣食之艰,强调要安于贫贱,不慕富贵。这一段在前两段的根底上,思想境界有所提高,写出了苦中之乐:读书能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以致忘掉了吃穿条件的艰苦。第四段是对这一大层次的总结,也是对前面三段文章意思的补充和强调。只用了极简括的几句话,说明由于自己刻苦用功,终于学有所成,得到了社会的成认和天子的宠幸。显得前后贯穿,结构严谨。第二个层次是第五个自然段。主要写现在的太学生学习条件非常优越,能否取得优异的成绩,关键在于学习专不专心。这一段在结构上和全文意思的表达上,起到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写学习条件不好也能取得优
4、异成绩,这段写学习条件优越也可能学无所成。一正一反,从不同角度强调了勤奋刻苦学习的重要性。这是承上文而来的。但这篇文章写自己不是目的,目的是以自己为典范勉励马生。因此,在充分地写出所要强调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以后,还必须由自身及于对方。因为马生是个太学生,所以不是马上直接讲到马生,而是先从警戒的角度讲一般太学生,有这样一层过渡,就使得语意含蓄,语气舒缓而不直硬。第三个层次即第六自然段。明确地写到马生,点明“道为学之难以勉励同乡后学的题意,结束全文。因为中心意思已在前面各段里申说得十分充足,所以这里便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用不着花费太多的笔墨,只是极简要地交代马生跟自己的关系以及著文缘由,全文便
5、干净利落地结束To第二,这篇文章既没有居高临下地教训人,也没有抽象的说教,而是写得具体生动,平易近人,读来使人感到亲切,富于启发意义。取得这样的效果,主要是下面三个原因:首先是作者对后学晚辈热情诚挚的态度。一个学问渊博、地位名望都很高的人,写文章教育晚辈,很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教训人,而宋濂却将自己跟对方置于平等的地位,热情地跟他谈心,这就使人感到亲切。其次,是作者以现身说法的方式,通过自己的实践,写出切身感受。有细节,有形象,有人物活动,生动感人。通篇将事实的表达、形象的描写、精辟的说理结合起来,使文章既有说理力,又富于感染力。例如,第一段写借书之难,第二段写求师之不易,都是
6、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具体的生活画面来表现的。道理表达在形象的表达描写之中,就给读者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所以这两段文章的结尾,作者都只用了一句极简单扼要的话作结,就把意思非常鲜明地表达出来了。再次,是作者在表达上注意了委婉含蓄,防止了直露生硬的弊病。全文的命意在劝勉后学应该努力学习,但这个意思始终没有直接明白地说出来,而是从自己曾经怎样学习一面来着笔,最后才从推奖勉励的积极方面说到对方。主(赠序的对象)宾作者自己)两个方面,文章是以宾为主,先宾后主,这个总的布局就是非常婉转含蓄的。按文章的逻辑条理,在讲完了自己从学的情况和体会以后,就该对马生提出期望和要求了。但第五段却讲的是一般的太学生,用笔
7、也是十分婉转含蓄的。这种婉转含蓄的写法并不会影响意思的表达,因为马生是个太学生,作者讲一般的太学生,实际上也包括了马生本人在内,至少也可以因为身分地位相同而从中得到启发。第三,比照手法的成功运用,也是使文章文气贯畅,结构紧凑,中心思想鲜明突出的重要原因。文章的写法是先宾后主,由己及人,但在写宾的时候处处针对主,而写主的时候,又处处照应到宾,前后两局部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第五段写太学生们学习条件的优越,就不是一般地写,而是注意到与上文照应,以形成鲜明的比照。一优一劣,一易一难,在鲜明的比照中就将问题自然地归结到学习态度上,然后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能否学成,关键不在学习条件的好坏,也不在天资的上下,而在学习的专心和不专心。总上所说,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不仅思想内容有积极意义,能给我们以启发;而且写得精炼质朴,生动形象,观点鲜明突出,结构严谨细密,在写作上也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