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出血性中风分析总结、评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出血性中风分析总结、评估.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出血性中风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估一、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1996颁布)(二)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7-60)制定。二、治疗方案(一)基础治疗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7,第一版)推荐的脑出血的治疗要求实施。(二)中医治疗1、中药汤剂:破血化瘀,泄热醒神,豁痰开窍,填精补髓为主。脑出血方:水蛭8g、虻虫5g、生大黄(后下)10g、生蒲黄(包煎)15g、瓜篓20g、三七10g、龟板胶(炜化)1
2、0g、石菖蒲15g权变法:便滤:去生大黄;气虚:加黄黄30g;痰热重:加胆星510g;湿邪重:加茯苓30g;肢体痉挛:加伸筋草20g。2、中成药:急性期:推荐清开灵注射液、神昏者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或北京同仁堂安宫牛黄丸;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推荐黄茜注射液;3、外治法:薰洗、塌渍、贴敷等;4、针刺:头针、体针、眼针、舌针等;5、中医治疗器械(如:排尿障碍者:DAJ-23型多功能艾灸仪治疗)6、康复;7、推拿。三、疗效分析及总结2011年,我科共收治149例出血性中风患者,其中危重病例占2.33%o我科通过应用破血化瘀,泄热醒神,豁痰开窍,填精补髓之法治疗出血性中风。以破血化瘀,泄热醒神,豁痰开窍治标
3、,填精补髓以治本,促进了血肿的吸收,缩短了治疗周期。通过综合治疗,其治愈率达到31.63%o症状:我科收治149例出血性中风患者,经过中医药辨证治疗,应用破血化瘀,泄热醒神,豁痰开窍,填精补髓治疗大法,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或痊愈。头痛、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骞涩等症状明显减轻,好转率可达98机早期即进行正规的针刺、康复等辅助治疗后明显降低了致残率,减少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体征:2011年我科收治出血性中风的患者,通过中医药辨证治疗为主,辅助以西医治疗,配合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患者神经系统查体可明显改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肢体肌张力、吞咽障碍可明显改善。缩短了康复周期
4、。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可明显的减少。理化检查:2011年我科收治出血性中风患者,在应用中医药治疗后可明显缩短血液吸收周期,每周复查CT均可见血液吸收明显。大量脑出血(出血量超过15InI)在发病后3周左右即可吸收完全率达78虬少量脑出血(出血量小于15ml)在发病后2周左右即可完全吸收率达89%o出血性中风患者其MMSE评分及NIHSS评分在治疗后可得到明显的改善。四、疗效评估中风后肢体痉挛仍是我们临床工作中的难点,2009年我科收治脑出血患者中有98例存在肢体痉挛,09年我们加强了针刺、康复疗法,提倡早期康复,从病人进入病房开始就实行良肢位的摆放,直到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均有康复疗法的介入,
5、有效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大大减轻了中风的的肢体痉挛,其中有效率达85.3%,使该后遗症的机率明显减少。语言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生理功能,一旦语言功能区受损就很难恢复,而语言功能的缺失对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产生极大的制约作用,09年我们收治的出血性中风中有53例存在言语功能障碍,在口服中风回语丹同时,09年我们加强了语言康复力度,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其中有45例显著改善,有效率达84.3%。吞咽障碍也是出血性中风的一大后遗症,由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必须依靠鼻饲进食,这样加大了患者合并肺内感染的几率,同时由于鼻饲进食,患者营养吸收差,进而影响病后机体体能恢复,不利于中风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6、。2009年我科加大了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力度,在我科收治的126例出血性中风患者,其中64例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我们实施了有效地早期药物及康复治疗,有效率达83.6%o中风后抑郁在出血性中风的发生率相当高,对病人的生活影响巨大而治疗起来也十分困难,在我科收治的126例出血性中风患者中,有45例患者合并中风后抑郁,我们09年加大了中风后抑郁的中医中药治疗,有效地缓解中风后抑郁,有效率达85虬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也是出血性中风常见的并发症,治疗起来有一定难度,短期疗效因评估困难而不明确,长期治疗患者依从性较差,且治疗效果跟踪随访也有一定困难,09年我们在治疗出血性中风的过程中采取早期中医药及针灸康复积极干预措施,早期应用填精益髓药物配合针刺治疗,在患者未出现明显认知功能障碍前早期干预,防止及延缓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还会加大对出血性中风治疗的研究,以脑髓理论为基础,加强理论研究的力度,同时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大康复力度,早期合理康复,减少后遗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