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护理常规.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医院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护理常规【概述】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供应延髓、小脑、脑桥、中脑、丘脑和枕叶皮质,该系统大血管闭塞会严重致残或导致死亡。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近年来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一项新技术,可有效预防脑缺血发作,大大降低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伤残率。【临床表现】椎基底动脉狭窄引起相应脑区灌注不足,或栓子脱落造成的脑栓塞造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短暂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min,多在th左右,不超过24h,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2 .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无论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还是脑梗死都是较严重的脑血管事件,短暂性脑缺血
2、发作若不经过有效的治疗,会进一步发展为脑梗死,出现眩晕、呕吐、四肢瘫痪、共济失调、意识障碍、高热、肺水肿、消化道出血甚至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3 .辅助检查CT、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图检查、磁共振平扫+增强、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P(脑血容积、脑血流量、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等方法可协助诊断。【治疗原则】1 .口服抗凝药物。2 .外科手术由于椎基底动脉位置深,毗邻结构复杂,故目前极少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3 .支架成形术近年来,血管介入治疗,尤其是支架成形术在椎基底动脉狭窄治疗方面的应用逐渐普及和规范,【护理评估】了解患者缺血症状特点及持续时间、加重或减轻因素;评估有无神经
3、系统功能障碍,是否影响生活自理能力,有无意外伤害的危险;了解辅助检查结果。【护理要点及措施】1 .术前护理(1)做好眩晕护理。(2)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观察用药反应,使用抗凝药物期间,穿刺点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抗血小板药物饭后服用,询问有胃部不适,观察大便颜色。(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富含纤维素饮食,保证营养供给,防止便秘。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后组脑神经功能障碍者给予鼻饲饮食,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4)血压监测:测量血压每日2次,监测降压药物效果,为术后血压控制提供理论依据。2 .术后护理(1)按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常规。(2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血压、心率的变化,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3)体位:术后术肢保持伸直位,在保证术肢伸直情况下可适当变换体位。(4)饮食:全身麻醉患者返回病房后禁食水6h,局部麻醉患者返回病房后即可饮水及进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进食过于刺激的食物。(5)专科护理:口服降压药物或静脉滴注降压药物,密切监测血压,使血压维持在基础血压下限,避免影响血压的不良刺激,做好抗凝治疗的护理,严格控制抗凝药物滴速,监测凝血指标,备齐鱼精蛋白、维生素K;等药品。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的患者,药物和食物应捻碎,以利吞咽,尽量进糊状食物,必要时可给予鼻饲流质,并按鼻饲要求做好相应护理。3 .并发症观
5、察及护理(1)栓塞:由于导管、导丝操作,球囊扩张、支架膨胀等均可造成斑块脱落,造成远端血管的栓塞。表现为头晕、恶心、一过性意识障碍等短暂性脑缺血症状,需立即报告医师,尽快采用微导管技术进行机械开通或血栓内药物溶栓。(2)血管痉挛:脑血管受机械刺激易发生痉挛,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血管痉挛症状,头痛、恶心、血压增高等可按医嘱静脉泵入血管解痉药尼莫地平,或给予对症处理。(3)高灌注损伤:支架置入后使原来狭窄、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血液重新分配,病灶周围组织自动调节功能丧失,导致血液过度灌注引发脑肿胀、广泛渗血等并发症。应严密观察患者血压、意识、瞳孔、头痛的变化。如出现高灌注损伤,应
6、快速静脉输入20%甘露醇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4)穿刺点并发症:因肥胖或术侧下肢过早活动、加压绷带松脱而致皮下出血等原因会引起皮下血肿,压迫止血后予以重新包扎,严格控制抗凝药输注速度,积极抗感染治疗,并监测血肿的变化,1周后血肿和淤血逐渐吸收。【健康教育】1 .指导患者在适当的范围内逐渐增大活动量,但不可剧烈活动,避免重体力劳动,要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保证睡眠。保持情绪稳定,劳逸结合。保持大便通畅,戒烟少饮酒。2 .指导患者科学进食,以低盐低脂饮食为主,调节进餐规律。每餐不宜过饱,避免进食维生素K含量高的食物。3 .向患者说明术后使用抗凝药对预防再狭窄及血栓形成的重要性。一般口服阿司匹林100mgd,同时口服氯叱格雷75mgd,一共3个月,3个月后停用氯叱格雷,终身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告知患者遵医嘱按时坚持服药,不得自行减量或停药。教会患者自我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及时就医。4 .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