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设置矿业权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理设置矿业权实施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合理设置矿业权实施方案一、十四五发展目标高质量发展的资源要素保障能力全面加强,自然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显著提高,高质量发展用地需求应保尽保,优势矿种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国家下达目标内,采矿权数控制在3000宗以内,其中砂石土矿控制在1500宗以内。以耕地保护为核心的自然资源保护体系更加完备,耕地占补平衡全面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力度不断加强,生产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标准,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国家下达目标,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少于4.21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不低于59%,森林蓄积量不少于71亿立方米,自然保护地面积比例稳定在%左右。高品质的国土空间开发保
2、护格局基本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建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度明显提升,主体功能区战略落地实施,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和国土开发强度控制在国家下达目标内。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的模式和管控体系基本建立,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达到国家下达目标,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30%以上。自然资源资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自然资源资产家底基本摸清,各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基本明晰,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制度初步建立,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基本建立。自然资源现代化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更加
3、健全,用地全程一体化监管、自然资源监测保护及督察执法保障体系全面建成,自然资源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群众在自然资源领域的获得感更加充实,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实现全覆盖,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更加科学完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二、合理设置矿业权全面实行矿业管理、生态修复双负责制度,逐矿落实规划和项目环评、排污许可制度,统筹用矿、用地、用林审批。规范财政出资勘查项目管理,严格控制投放商业性探矿权,地质勘查重点转向民生所需矿产、新兴能源和战略性矿产,以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工作领域。优化采矿权结构,除国家战略矿种、附加值高、为产业配套以及保障民生需求情形外,不再新设采矿权,规范已设采矿
4、权延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到2025年底全省采矿权数量控制在3000宗以内,其中砂石土矿采矿权数量不超过1500宗。三、构建数字赋能的基础支撑体系坚持集约优化、开放共享、系统共建,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平台推动数字赋能的自然资源基础能力建设,为自然资源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第一节打造用地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体系1、优化用地审批服务优化用地审查报批管理模式,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健全增存挂钩机制,更好保障重大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升级全省用地报批联审系统,梳理和优化建设用地审批事项和流程,实现规划、建设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土地储备和供应等事项集
5、中审批、统一办理,确保省市县在同一张底图、同一个平台上进行报批审批,提升无纸化、智能化、高效化水平,实现有效监管。做好过渡时期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管理。2、加强土地供应管理继续推行存量、增量分类处置。对存量闲置土地,形成市场主体非净地闲置土地清单,纳入净地攻坚战,实行攻坚行动;形成市场主体净地闲置土地清单,纳入月清三地,实行执法行动)。创新促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政策,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对新增建设用地,严格执行供地承诺制度,依法依程序公告撤销限期未供应土地。优化电子监管号审核管理,加强审批供应一致性、详细规划合规性、净地情况、土地出让价格形成等配号前审核把关。严格净地出让,
6、通过视频监控和批后监管系统,逐宗审核拟供地块的净地状态,确保拆迁到位、配套到位、规划到位。3、严格土地登记管理联通用地联审系统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系统,实现不动产单元代码与土地供应电子监管号自动关联、自动核验,确保审批、供应、登记信息相互一致,形成建设用地闭环管理。4、规范土地储备管理土地储备和园区周转用地规模实行年度总量控制。严格储备土地入库审核,入库土地必须完成征地拆迁和办理不动产登记。因市场等原因流拍的土地,符合条件的经审核后可以纳入储备土地管理。强化信息监测监管,实现储备项目入库、在库、出库全流程管理,避免土地储备成为批而未供土地的避风港。第二节打造自然资源监测保护体系1、强化省级全
7、面监测健全月发现、季小结、年总结监测机制,完善1+N卫星监测体系,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对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开展常规监测,对违法用地、耕地数量、耕地使用、农民建房、无证采矿、生态红线等情况开展专题监测,分类处置监测发现问题。采取引进、创新等多种方式,持续提高变化图斑智能提取技术和多源遥感数据一体化处理能力,在省级层面完成管理数据比对和实地核查,确保问题全发现。2、创新任务督办机制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在省级层面形成处置意见和任务清单,每月分类交由市县和其它部门处置,变交问题为交任务,力争月发现、月处置、月清零。加强和改进案件查处工作,对所有违法用地用矿行为实行分级全立案、限期全结案,分类推进省级直接立案、
8、提级立案和公益诉讼。3、严格问题销号管理不断完善月清月结标准要求,把问题整改任务分解到月,严格阶段性月清月结,确保问题限期整改到位。严格问题销号审核把关,健全审批管理与督察执法双向反馈机制,落实增违挂钩。畅通上下沟通衔接,注重通过问题整改销号查找和堵塞管理环节漏洞。第三节打造自然资源督察执法体系1、强化自然资源部门执法监管推进省级督察执法一体化,整合督察执法力量,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制,有效促进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和违法案件查处。推进市县执法机构改革,打造过硬的自然资源执法队伍。聚焦月清三地两矿,突出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耕地保护、无证采矿三大主题,通过月调度机制,压实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部门主要负责
9、人主体责任,确保违法用地用矿分级全立案、限期全结案、依法全移交。健全日常巡查制度,完善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2、构建督察执法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与纪检监察机关联动,对发生土地违法案件造成严重后果或一年度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的地区。加强与检察院联动,对市场主体违法占用耕地10亩以上、永久基本农田5亩以上的违法情形,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且符合相关立案条件的,依法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程序或者公益诉讼程序。加强与法院联动,对未在法定期限内履行自然资源部门作出的处罚决定的,依法及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加强与公安部门联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执法协作机制,联动严厉打击
10、犯罪行为。加强与审计部门联动,将自然资源管理和违法问题线索同步移交审计部门。加强与发改、法院、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将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全面推行黑名单制,实现违法信息共享互认、违法行为联合惩戒。第四节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1、建设自然资源一平台对各级权限内的土地批供、不动产登记、矿权审批、资质审查、工程项目等所有数据实行省级存储、统一运维、分级共享,加快推进现有各类管理系统贯通联动、集成升级,完善用地全程一体化管理和自然资源监测保护、执法保障等应用模块。2、建设国土空间一张图以实景三维湖南为时空数据基底,加快建成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为底板的标准统一、相互关联、实时更新、可量
11、测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全面整合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批供、确权登记、资产清查、矿权管理、风险勘查等各类空间数据,打造覆盖全面、更新及时、管控精准的湖南国土空间一张图,对内支撑自然资源业务管理和服务,对外支撑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3、建设自然资源一张网按照涉密最小化和需求优先、应转尽转、能转尽转的原则,在确保业务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加速形成一体化的自然资源业务网络。4、建设自然资源一朵云统一建设大容量、广带宽、双备份并具有一定超级计算能力的自然资源大数据云,实现基础设施资源的安全防护、集约共享、节约利用,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统一、安全、稳定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
12、护制度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高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第一节编制实施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实施省市县三级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根据建设占用计划落实占补平衡指标,并依托村庄规划层层传导和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在严格保护生态前提下,统筹协调退耕还林还草和耕地开发,科学划定宜耕后备资源范围。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及储备区划定成果,统筹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足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允许以开天窗的形式对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永久基本农田予以保留,对调出的现状永久基本农田中的非耕地、不稳定利用耕地,在稳定利用的耕地中补足。明
13、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特别是水稻生产,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油菜、蔬菜、棉花等农产品生产及饲草饲料生产。耕地在优先满足粮食和食用农产品生产基础上,适度用于非食用农产品生产并严格监管。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好耕地数量稳步上升,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总量不再减少。依据专项规划制定年度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计划。第二节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规范管理耕地数量、水田规模和粮食产能三类指标库,实行建、管、用相对独立运行。建设用地审查报批时,严格执行无耕地指标停审批制度,确保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全面推行耕地动态监测占补平衡,对农民建房、违
14、法用地等占用耕地但未落实占补平衡的,以县为单位相应扣减或冻结补充耕地指标。依据新增耕地平均成本和占用耕地质量状况等,适时调整耕地开垦费标准和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指导价格。坚持以县域自行平衡为主、省域内调剂为辅,落实补充耕地任务。省级继续按一定比例统筹市县新开发的补充耕地指标,优先用于省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第三节全程监管新增耕地开发健全新增耕地监管机制,对土地开发、增减挂钩、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所有新增耕地项目立项和指标确认严格把关。进一步规范补充耕地项目立项和复核。全程监管新增耕地开发,实行立项、验收、核查等全流程监管,确保新增耕地真实可靠。严格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管理,
15、产生的新增耕地指标与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无差别管理。加强耕地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规范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和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第四节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科学核算全省年度用地规模和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建立用地审批与耕地保护专项规划、后备资源潜力、指标使用进度挂钩制度,进一步释放存量,严控增量。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格落实建设用地总量、国土开发强度、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的目标任务,以节约集约用地缓解建设占用耕地压力。及时更新和完善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标准体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禁止和限制使用耕地名录,对尚未明确控制标准和确需超标准建设的项目,将占用耕地情况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在报批前
16、组织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对占用耕地超过一定规模或比例的项目,必须进行耕地保护专项论证和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准确把握国家明确的允许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重大建设项目范围,从严规范永久基本农田不可避让性论证和补划工作,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严格农转用审批管理,对已核发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在用地报批阶段,点状、块状建设项目所占耕地规模和区位原则上不予调整,线性建设项目选址发生局部调整,占用耕地规模较用地预审时增加超过一定比例的,从严论证选址调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严禁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树挖塘,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和用途管制。第五节加强耕地保护督察执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乱占耕地行为,加大省级督察督办和案件查办力度,确保乱占耕地一亩不让。加强自然资源与纪检监察、检察、法院、公安、审计、发展改革等单位和部门执法联动,推动各类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