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制度.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547936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毒隔离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消毒隔离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消毒隔离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消毒隔离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消毒隔离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消毒隔离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消毒隔离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消毒隔离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消毒隔离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消毒隔离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毒隔离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毒隔离制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消毒隔离制度一、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二、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彻底清洗干净:普通病人使用过的非一次性医疗器械应清洗一干燥一消毒灭菌;肮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人宜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浸泡于l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再清洗f干燥一消毒灭菌。三、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消毒灭菌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

2、的方可选用化学方法。消毒灭菌的具体要求:(一)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包要求:无菌物品外包装(容器)应清洁、无损、无陈旧性污迹,并一用一清洗;包外化学指示带贴在封口处;指示带上注明有效起止日期、打包者全名、物品名称;高危险性物品包内有化学指示卡,并置于包的中心位置;高压蒸汽灭菌包有效期为一周;贮槽灭菌前打开底、侧孔,灭菌后关闭底、侧孔;包内物品清洁、干燥;锐利及精密器械有适当保护;器械打开轴节;棉球、纱布放置合理;罐、盆、盘、碗等器皿开口方向一致;有盖容器消毒前打开盖;摞放时金属器皿间衬垫纱布或

3、毛巾,衬垫用巾、布一用一清洗;橡胶类物无老化现象。(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化学灭菌或消毒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剂或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前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置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规定定期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更换消毒/灭菌剂时,必须对容器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容器上标签清晰,写明消毒液名称、浓度、用途、配置方法、作用时间、并有刻度线。各类消毒剂专柜集中放置,专人负责保管,标示清楚,无变色、无杂质;含氯消毒液需单独放置。各类消毒剂在有效期范围内使用不得过期。消毒剂及医疗器械由药剂科和设备科统一进货

4、,科室不得自行采购和进货,进货时严格按照国家法规进行审核。(三)常用物品消毒方法1、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瓶底及瓶壁无污垢积累。2、体温表消毒处理:先用100OnI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5分钟,清水冲净后擦干,放于离心器内甩下刻度;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冷开水清洁擦干后备用;备用体温表盛器内垫的纱布要干;浸泡消毒液第一缸每次测量后更换,第二缸每天更换。离心器每日消毒一次,盛器每周总消毒一次,用100onl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3、床单位处理:做到一床

5、一巾,一桌一抹,处理正确;出院床单位终末处理:一拆:二擦:用400mgL-7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床架、柜。三照:紫外线照射30min(遮盖消毒)。四铺:枕芯、棉褥、床垫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消毒。4、其他物品消毒方法参见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四)戊二醛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消毒与灭菌。使用浸泡法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时,要求将清洗、晾干待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戊二醛的容器中,器械关节打开,导管内充满消毒液,加盖;消毒处理一般1045分钟;灭菌处理须浸泡10小时(容器旁放置定时钟);按无菌操作方法取出,无菌水冲洗并擦干。戊二醛有效期14天,每周更换容器一次,每二周更换消毒液一次;盛

6、放戊二醛容器上,应标明消毒液名称及有效期。至少每周测试并记录浓度一次,每月进行生物监测一次。使用过程中应加强戊二醛浓度检测,室内须通风良好。(五)层流净化设施维护:1、空气处理机组:每月检查一次,清扫内部,尤其是对热交换器要用高压水冲洗。2、新风机组:每日检查一次,保持内部干净;粗效滤网每两天清洗一次,粗效过滤器12个月更换;中效过滤器每周检查一次,三个月更换;亚高效过滤器一年一更换。3、高效过滤器一年检查一次,当阻力超过设计阻力160Pa或已经使用三年以上时应予以更换。4、排风机组中的中效、高效过滤器,每年更换。5、吊顶送风天花每月检查一次,并清洁内部表面(阻漏式天花除外)。6、回风口过滤器

7、定期检查,每年更换一次。7、保养与更换有记录。(六)紫外线消毒与监测:1、使用范围: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2、使用方法:物体表面30W紫外灯在IM处照射强度:70Wcm2,时间30min室内空气照射强度1.5Wm3,时间30mino3、注意事项: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室内应清洁干燥,适宜温度20。C4(C,相对湿度应W60%,相对湿度60%时延长照射时间;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直接照射到人。4、常规进行紫外线强度测定。四、隔离制度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隔离预防制度并实施。(一)隔离的管理要求1、在新建、改建与扩建时,建筑布局应符合医院卫生学要求,具备隔离预防的功能,区域

8、划分应明确、标识清楚。2、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3、应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不同感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包括隔离患者,严格执行探视制度。4、应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5、应加强医务人员隔离与防护知识的培训,为其提供合适、必要的防护用品,正确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护技术,熟练掌握操作规程。6、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7、隔离区域的消毒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隔离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应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二)隔离原则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的传播途径(接

9、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3、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4、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三)隔离方法:针对感染性疾病传播的“三个环节采取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宿主的措施。1、隔离感染源的方法:传染病人和普通病人严格分开放置;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区/室安置;感染病人与高度易感病人分别

10、安置;同种病原体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可疑特殊感染病人(包括可疑传染病人)应单间隔离;根据疾病种类、病人病情、传染病病期分别安置病人;成人与婴幼儿感染病人分别放置。2、阻断传播途径的方法:病原微生物可经多种途径传播,不同微生物传播方式不同,需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3、保护易感宿主的措施:对易感宿主的实施特殊保护性隔离措施,必要时实施预防性免疫注射;免疫功能低下和危重病人与感染病人分开安置;易感宿主的措施独立空调设备,保护性隔离室可采用正压通风,呼吸道隔离室要采用负压通风;必要时应根据不同的感染病人进行分组护理。(四)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

11、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医务人员的防护包括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

12、处置。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症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无条件收治患者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应严格空气消毒。医务人员的防护包括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防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正确使用防护

13、用品。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按照隔离原则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动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I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医务人员的防护包括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与患者近距离(Inl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

14、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隔离:将患者安置于有效通风的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内,严格限制探视者,如需探视,探视者应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遵守手卫生规定;限制患者活动范围,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戴外科口罩;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医务人员防护包括医务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正确的防护技术,方可进入隔离病区工作。应严格按防护规定着装。不同区域应穿不同服装,且服装颜色应有区别或有明显标志;医务人员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a)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

15、戴帽子一戴医用防护口罩一穿工作衣裤一换工作鞋后一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b)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一戴护目镜/防护面罩一戴手套一穿鞋套f进入污染区。C)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医务人员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a)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浴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一摘护日镜/防护面屏一脱隔离衣或防护服一脱鞋套一洗手和/或手消毒f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b)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一脱工作服一摘医用防护口罩

16、一摘帽子一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C)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一离开清洁区。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a)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h8h,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b)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C)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d)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e)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f)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OC及时就诊。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区域划分的流程,按程序做好个人防护,方可进入病区,下班前应沐浴、更衣后,方可离开隔离区。空气与物体表面的消毒应遵循消毒技术规范。其他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应根据疾病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防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