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从圈层作用看地貌和土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从圈层作用看地貌和土壤.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三章从圈层作用看地貌和土壤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的:L从敦煌“魔鬼城”说风蚀地貌。描述了敦煌市的风蚀地貌并介绍了“雅丹”的由来及分布。2.从鸣沙山看风积地貌。描述了沙丘的形成、形态及根据沙丘如何判断风向。教学目标区域认知:通过视频、图片,从区域视角识别出风成地貌,说出风成地貌的类型及特点。综合思维: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风成地貌形成的条件及形成过程。地理实践力:通过实际体验和观察,识别风成地貌,感知风成地貌的神奇。并通过查阅资料,找出风成地貌的分布地区。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和所学知识,分析风成地貌与人类的相互影响。教学重难点1
2、.风成地貌的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2.风成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分布。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提起敦煌,大家会想到什么?你们知道鸣沙山属于什么地貌类型吗?你们知道敦煌附近的魔鬼域是怎么形成的吗?一、敦煌概况1、地理位置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吉海、新疆三省的交汇处。2、地形东有三危山,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面是沙漠与罗布泊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敦煌地形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3、气候:温带荒漠气候,气候干燥,全年降水量40亳米左右,年蒸发量超过2400亳米;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四季分明
3、,春季温暖多风,夏季酷暑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过渡】敦煌因莫高窟和壁画闻名于世界,其实敦煌的风成地貌也很典型。二、风成地貌1、概念:在风对地面物质进行吹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即风力作用所形成的的地貌),称为风成地貌。【知识拓展】风力作用定义:指风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作用形式:风力侵蚀、风力搬运和风力堆积风力侵蚀:是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简称风蚀。一般风力越大,风力侵蚀越强。风力搬运:风把从地表吹扬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搬运到他处的过程,称为风的搬运作用。风的搬运能力极强,一般与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碎屑物的粒度大小成反比。由于风力的强弱、被搬
4、运物质的大小和密度不同,风的搬运方式也不同,以悬移、跃移和蠕移三种方式进行。风力堆积:风的堆积发生在大气介质中,是纯机械的堆积作用。风在搬运过程中,因风速减小或遇到各种障碍物,风运物便堆积下来形成风积物。风速减小,堆积作用增强。2、类型:风成地貌又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思考】风成地貌是怎样形成的?3、形成过程风力作用【合作探究1风成地貌的形成条件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和查阅相关资料,说明敦煌为什么风成地貌典型。敦煌气候干旱,全年降水量40亳米左右,年蒸发量超过2400亳米: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和年较差大,所以地表物理风化强烈,形成大量的风化碎屑物;植被稀少,刮风日数多且风力较大。【思考】查阅
5、相关资料及应用所学知识,思考风成地貌主要分布在哪?4、分布风成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早气候地带。(由于干旱气候及随之而来的其他自然特点,促使那里风力作用特别强盛)在半干早区和大陆性冰川边缘,甚至在植被稀少的某些砂质海岸、湖岸和河岸,也都可形成风成地貌。我国风成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的干旱区和半干旱区,西北内陆的巨大山间盆地或高原上的盆地内。【当堂检测】下图是某种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1 .图中反映的地貌是()A.喀斯特地貌B.丹馁地貌C.风成地貌D.冰球地貌2 .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堆积作用B.风力堆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3 .该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D.西南地区【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