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关于加强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的调研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关于加强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的调研与思考.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调研报告】关于加强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的调研与思考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20XX年,教育部联合六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2023年3月,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印发的关于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深化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实践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有机组成,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的实践育人工作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原则,在
2、运用好传统“第一课堂”教育方式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社会需求,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构建的全员育人模式,落实“三全育人”向细向好发展的重要内容。一、实践育人的显著特点(一)育人目标明确实践育人的教育目标在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并为社会提供服务,从中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他们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具体而言,实践育人强调引导青年大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这个转化过程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新时代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内涵,突显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金钥匙”,实践育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
3、,实践育人可以作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重要方向。通过科学而有效地推动实践育人,不仅可以协助修正大学生的错误思想观念,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这种综合性的教育方式将为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牢固支撑。(二)育人模式多样实践育人模式与传统的高校理论教育相比,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特点。这种多样性为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进而有效提升育人效果。实践育人模式在具体实施时,能够根据不同高校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及需求进行差异化调整。在参与实践育人活动方面,既可以单独个体参与,也可以以小组形式合作,甚至可以集体组织开展。活动场所的选择范围广泛,涵盖校内外多个维度。而实践育人活动的组织方式
4、,可以由教师主导,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也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机制实施。此外,考虑到克服地域和时间限制的需求,实践育人也可通过新媒体平台在线上展开,从而实现多元育人模式的丰富性。总的来说,实践育人模式因其灵活性和多样性,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背景和需求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成长机会。这样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必定在高校的育人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三)育人思维系统在开展实践育人过程中需要具有系统育人思维。系统育人思维强调摒弃割裂的模式,而是注重理解育人过程中的整体性及其内在联系,鼓励采用关联式、融通式的育人方法。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常倾向于割裂的单学科范式,却忽视了跨学科和多学科融合的价
5、值。普遍认为学科课程只需要履行智育任务,单科课程目标也被割裂成孤立的目标,从而忽略了整体育人目标的重要性。实践育人则有助于打破学科界限和学科逻辑,实现多学科、多领域相互融合的系统育人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跨学科的综合素养。实践育人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了他们在各个领域中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系统育人思维在实践育人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能够创造更具整体性和实效性的育人成果。二、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实践教育将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有助于青年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建立知识体系,并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6、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实践者,这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平台。新时代,高校的育人工作需要依托于高校共青团进行助力,高校共青团在实践育人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实践育人成为高校共青团建设的迫切需求。高校共青团主导的实践育人工作为学生提供了融合课堂知识的机会,使其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情境。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课本知识的实际内涵,深化对所学内容的把握。此外,该工作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面对多样挑战和困难时培养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这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具有显著影响。最后,实践
7、活动还助力于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例如,参与志愿服务等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社会问题,从而培养出关爱社会、他人情感,进而形塑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三、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体系的建构(一)坚持创新思想引领方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计划行为理论也表明人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计划的结果。其一,高校共青团首先应学好用好“青年大学习”等平台载体,加强思想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实践育人是立德树人的强基固本工程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抓手。充分依托红色教育基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多措并举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8、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心走实走深,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其二,高校共青团应结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文体活动、座谈会,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升国旗唱国歌、佩戴团徽等仪式教育,将政治教育融入学生言行教育中,如盐入水,如水随形。以“五四表彰”等各级各类表彰大会为契机,大力实施榜样示范工程,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人人争做榜样,人人向榜样看齐的浓厚氛围。其三,牢牢把握新媒体主动权,着力打造微信、抖音、QQ、微博四位一体的新媒体矩阵,讲好青年故事,传递青年声音。通过系列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实施,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汇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9、(二)优化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20XX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指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深化高校共青团改革,强化共青团育人职能,强化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关键路径。首先,要完善共青团第二课堂课程项目体系。这涉及到高校必须在统筹设计中,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互动与互补。不能简单机械地依赖第一课堂教学内容,而应在此基础上持续进行创新,充分挖掘第二课堂的育人潜能,以达成第二课堂育人目标。同时,实践育人在设计形式上需要避免“一刀切”的情况,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实际以及个体差异等实际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需要制定具体的方案。例如,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
10、,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实践育人计划;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可以设计专业性的实践育人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应当进行分层分类的策划,以确保实践育人的具体目标更加精准。此外,高校共青团还需引导建立第二课堂大数据系统。高校共青团可以凭借此系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实践参与情况。通过对学生所选的第二课堂课程进行分析,系统可以准确捕捉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为扩展教学内容提供有益的指导,以满足不同兴趣和能力水平的青年学生的成长需求。同时,该大数据系统还能客观地跟踪记录青年学生参与的各类实践活动,将活动与学分认证相结合,形成一种专业的评估体系。这种评估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从而更有针对性地确定未来的发展方
11、向。在毕业阶段,用人单位也可以更精准地根据这些数据为求职者提供合适的职位。(三)大力推进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的核心组成部分,“扮演”着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角色。实践活动能够促进青年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综合素质和道德观念。在培养和加强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业精神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是大力推进“三下乡”实践活动。高校共青团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将其视为有效的思政教育手段和重要路径之一。这一举措在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传承志愿精神、提高育人效果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高校基层团组织应采用系统性策划,精心组织青年学生参与暑期“
12、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这一经历,激发青年学生对社会的深刻认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塑造志存高远的理想,鼓励他们前往基层、前往祖国需要的艰苦地区,为国家建设事业贡献力量。二是开发红色实践育人资源。鼓励大学生深入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积极参与红色主题文化活动。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应贯穿红色基因,引导青年学生将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让他们的实践体验与自身的认知融为一体。这有助于培养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的信念和志向,激发他们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意愿,从而提升实践育人的效果。三是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可持续发展。高校共青团应以青年志愿者协会为抓手,围绕师生和周边社区居民
13、需求,组织开展理论普及、科技支农、乡村振兴、教育关爱、文化艺术、爱心医疗、民族团结等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响应党和人民号召,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关注就业创业实践机会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的科学进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都具备重要的现实和长远的战略意。一是要依托创新创业社团,确保所有学生百分之百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以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为依据,根据“一专业一品牌”原则,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多类学科竞赛,提升综合素质。利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知名品牌竞赛突出挖掘和传递创新创业精神内涵,借助
14、这些品牌赛事有效展现示范引领作用,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导向,切实发挥创新创业竞赛的育人功能。二是要在高校共青团的指导下积极谋划并开展与时代特色相契合的社会实践精品项目。这些项目应当紧密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等时代方略,并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应当引导青年学生通过参与这些项目,在了解国情、洞察社情、体察民情的过程中实现多方面的成长:不仅在教育中受益,还能增强个人的才干,并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三是要依托专业实验室和企业实习实训资源,构建“兴趣探究+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的全链条实践培养体系这一体系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来培养学生,引导他们深入了解新
15、时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使他们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逐渐锤炼出坚韧的意志品质,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逐步提升智慧和才干。(五)完善实践育人运行机制完善实践育人运行机制是高校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保障。一是应完善制度建设。高校共青团应制定相关文件和工作制度,明确实践育人的目标、任务和责任,确保充分投入经费和师资。同时,积极推动实践育人教育基地的建设,确保有良好的组织保障、足够的经费支持,以及适宜的实践场所,以确保实践育人运行机制的有效执行。二是要优化协同机制。高校共青团应树立实践育人的整体推进格局,积极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各方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扩展实践平台和基地,同时加强理论教
16、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以建构校内外、各部门、各要素之间有机协同的实践育人运行机制。三是要完善评价机制。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衡量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成效并推动深化的核心。因此,高校共青团应注重评价机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共青团指导下的实践育人评价方法和考核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对青年寄予厚望,并提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共青团需进一步深化实践育人体系建设,使大学生能够跳出课堂、走出校园、融入社会。通过实践锻炼,他们将真正领悟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深层内涵,同时也能够增强个人的能力和技能。将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担当理解为历史责任,通过磨炼和成长,以实际行动在国家强大和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展现出青春的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