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残疾人就业进一步增强残疾人民生保障行动方案(2023-2027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质量推进残疾人就业进一步增强残疾人民生保障行动方案(2023-2027年).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温州市高质量推进残疾人就业进一步增强残疾人民生保障行动方案(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国办发(2022)6号)、浙江省促进残疾人就业行动方案(2022-2025年)(浙政办发(2022)5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任务目标以扩中提低为目标,建立健全普惠+特惠残疾人就业帮扶机制,着力破解残疾人就业结构性矛盾和区域性不平衡问题,促进残疾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到2027年,全市新增残疾人就业IloOO人以上,新增稳定就业3000人以上,公
2、益性岗位累计新安置残疾人700名以上,劳动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就业率达到65%以上,有就业意愿的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11000人次以上;全市残疾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年均增长15%以上。二、主要措施(一)实施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行动1.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安置。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计划报送、岗位预留、就业情况报送制度,到2025年所有市级、县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其他编制50人(含)以上的市级、县级机关和编制67人(含)以上的各级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除外),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至少安排1名残疾人就业。乡
3、镇(街道)根据机关和事业单位编制总数,统筹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面向残疾人专设职位、岗位,适当放宽年龄、户籍、学历、专业、残疾类别等级等报名条件,为残疾人参加招录(聘)考试提供合理便利。(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市委编办、市残联,各县(市、区)政府)2 .推动国有企业安排就业。广泛动员国有企业募集残疾人就业见习岗位,提升见习服务保障能力。常态化开展国有企业助残就业岗位开发,通过公开招聘、专场招聘等多种形式安排残疾人就业。对残疾人申请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或申请经营福利彩票、体育彩票零售点的,应根据当地实际,适当放宽数量、间距要求及一站式办证便利等支持。电信、移动、联通、中广等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为残
4、疾人用户制定专属优惠资费或予以在售主流套餐五折优惠办理,对提供残疾人云客服就业岗位的单位,给予网络和线路稳定、资费优惠等支持。(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体育局、市残联、市烟草专卖局,各县(市、区)政府)3 .鼓励民营企业吸纳就业。落实按比例就业、超比例补贴、岗位补贴和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到2027年认定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基地15家;对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按规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劳务派遣残疾人用工的民营企业,按照计入接收单位按比例就业的人数,享受同等税费减免政策。招用通过就业困难认定的生活困难残疾人的民营企业,按实际聘用人数给予企业社保补贴。搭建助残就业服务平台,建立
5、用人单位、就业群体信息资源库,摸清企业用工需求、残疾人就业需求底数,并畅通双向需求信息。加大助残惠企政策宣传,做好政策解读,创新雇主培训模式,为民营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服务。(市残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经信局,各县(市、区)政府)(二)实施深化残疾人就业重点帮扶行动4 .推进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帮扶。建立部门间残疾人大学生信息交换机制,准确掌握在校残疾人大学生数据,实行一人一策帮扶、一人一册管理。做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宣讲、技能培训、岗位推介等工作,落实各类就业扶持及补贴奖励政策。将残疾人高校毕业生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的重点
6、对象。对吸纳残疾人大学生稳定就业的个体工商户,落实人社社保补贴、一次性扩岗补贴等政策。对难以通过市场渠道实现就业且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高校毕业生,通过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市教育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残联,各县(市、区)政府)5 .推进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将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纳入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内容,创新低收入残疾人家庭资源性财产增收模式,探索开展飞地抱团等形式,助推残疾人开办供销社农村合作销售点等项目,支持残疾人领办创办直播直销等农村数字新型经营主体,拓宽农村残疾人增收渠道。扶持农村残疾人或其家庭成员从事种植、养殖、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
7、、农村寄递物流等多元业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业大户吸纳和带动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就业创业。到2027年,培育残疾人种养加基地10家以上。(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残联、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市、区)政府)6 .推进盲人按摩就业帮扶。依托盲校、盲人按摩机构、残疾人职业培训等机构,对在就业年龄段有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盲人做到应培尽培。对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实施继续教育,规范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职称评聘,提高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鼓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吸纳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业,特别是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康复医疗机构拓展盲人医疗按摩岗位和项目。医疗卫生机构
8、每安置1名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稳定就业,给予该机构每年1万元扶持资金,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将自愿申请且符合协议管理条件的盲人医疗按摩所纳入医保定点,各地残联对盲人开办并取得本市医疗保障定点单位资格的机构,根据机构实际投入情况,给予最高10万元一次性开办补助并对医保软件使用费用给予适当支持。推动盲人按摩行业与社区生活服务、健康养生服务、职工生活服务协同发展,鼓励发放盲人按摩消费券,培育盲人按摩消费市场。(市残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各县(市、区)政府)7 .推进孤独症青年就业帮扶。支持心智障碍者家庭资源中心发展,鼓励开展互帮互助、家长赋能、社会融合等活动。推广壹星酿典型经
9、验,鼓励企业创办孤独症青年支持性就业实践基地,给予通过市级认定的实践基地一次性10万元补助。鼓励孤独症青年及家庭创办经济实体,按照实际投入费用给予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一次性补贴。以孤独症群体为服务对象,创建残健融合劳动实践基地的,按照实际投入费用给予最高不超过2万元的一次性补贴。推动建立残疾人就业辅导员队伍,为孤独症青年开展支持性就业服务。(市残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三)实施促进残疾人家门口就业行动8扩大社区就业岗位供给。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等经营实体的残疾人岗位需求摸排,开发、支持灵活就业、新形态就业等形式,满足社区残疾人不同就业需求。新增团购提货、社区零售、快递物流等社区
10、公共服务点时,鼓励残疾人优先就业创业,并适当减免摊位费、租赁费。加大残疾人托养(庇护)照料机构管理服务、残疾人专职委员等助残类全日制公益性岗位开发,村(社区)便民服务、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位优先招录残疾人。到2027年,推动残疾人之家管理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200个以上。落实入户访视制度,完善困难人员就业档案,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使就业服务惠及每一位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市人力社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残联)9 .扶持社区辅助性就业发展。结合“共享社幸福里”建设,整合各类阵地资源,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设置辅助性工作岗位,为区域内劳动能力相对较弱的残疾人开发、储备、调配稳定的辅
11、助性就业生产劳动项目,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居家就业机会。建立辅助性就业项目资源调配机制,搭建辅助性就业庇护性劳动项目(产品)线上供需对接平台,拓宽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供销途径。鼓励企业在助残暖心-共富工坊和残疾人之家建立帮扶性就业基地,打造家门口的工疗共富车间”,推进残疾人稳定就业。到2027年,全市建成50家助残暖心共富工坊。(市残联、市委组织部、市工商联、市税务局,各县(市、区)政府)(四)实施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行动10扩大残疾人职业技能资源供给。落实残疾人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建立社会化培训补贴制度,构建多元供给的培训机制。依托公共实训基地、职业院校、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等,结合地
12、域特点和残疾人需求,推进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培育,支持盲人按摩、电商物流、网络直播等类别化培训基地建设。到2025年末,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家规范化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高职院校与特校开展3+2五年一贯制中高职一体化试点,遴选和培育一批残疾人实习实训基地,支持开展残疾学生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做好残疾学生就业服务和转衔教育。(市残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各县(市、区)政府)11 .加强残疾人人才技能培训。建立市级示范带动、县级普及应用、乡镇(街道)排摸动员培训动员体系,分级分类开展就业技能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围绕提高技能人
13、才占比目标,落实省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育残疾人中高级技能人才,打造残疾人浙江工匠特殊名片。支持残疾人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建立残疾人技术技能人才梯队。残疾人在户籍地、常住地、就业地、参保地同等享受培训服务。对入选浙江工匠培养项目及获评省级及以上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称号的残疾人,给予每人1万元奖励。鼓励残疾人申报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市残联对符合条件并申报成功的市级以上(含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另行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市残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各县(市、区)政府)12 .开展非遗助残培育扶持计划。开展非遗助残培育扶持计划。选取适于带动残疾人就业、有市场潜力的传统工艺项目,
14、依托特殊教育学校和大师工作室、非遗传承人,创新非遗传承+就业增收”模式,开展残疾人非遗技能培训。实施“师带徒”项目,推进残疾人非遗学习培训工作,积极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搭建平台。支持特殊学校探索适合残疾人发展的非遗职教路径,精准设置课程,创新教学方式,培养残疾人非遗人才。鼓励残疾人托养(庇护)服务机构积极对接市场,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非遗培训项目。到2025年,打造3家以上残疾人非遗学习培训示范基地,培育10名以上残疾人非遗传承带头人,组织开展残疾人非遗技能学习培训1000人次。(市残联、市文广旅局、市教育局)(五)实施强化残疾人就业基础保障行动13 .构建多元就业服务平台。发挥数字化改革牵引作用
15、,依托智能化公共数据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残疾人基础信息和就业信息数据库,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精准服务。建设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平台,打造残疾人文创基地、残疾人就业创业品牌和助残就业示范点,提供创业扶持等一体化就业服务。鼓励残疾人参与传统手工艺推广、文创产品展销等活动。搭建助残暖心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以助残创业项目推进残疾人稳定就业。充分发挥劳务派遣公司、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残疾人就业供需对接方面的作用,对推荐残疾人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按照劳务派遣残疾人计入接收单位按比例就业人数,给予服务机构每人IoOo元一次性奖励。到2027年,全市建成并维持运营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文创)基地12家。(市残
16、联、市人力社保局、市文广旅局、市财政、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各县(市、区)政府)14 强化就业服务要素支撑。对符合规定条件的残疾人福利性单位视同小型、微型企业,依法享受预留份额、价格评审优惠、优先采购等政策。对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在综合评价指标设置方面给予倾斜。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和租赁补贴等扶持政策。新设企业股东(投资人)有残疾人的,该企业开办首年享受免费基础代理记账服务,服务期限为一年(以服务合同签订之日起开始计算)。(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残联)15提升社会民生服务保障。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将符合低保低边特困救助条件的残疾人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对低保低边残疾人初次就业、再就业的,3年内所获得的就业收入不计家庭收入,对符合条件的给予1年渐退期。采取独立建设、部门联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