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证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价总结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喘证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价总结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喘证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价总结分析(2011)、刖S为了给喘证诊疗方案的继续优化提供依据,总结我院喘证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现对我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的喘证住院病人进行疗效分析评价如下:二、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科2011年的喘证住院病人共186例,其中男106例、女80例;年龄4782(60.例土5.45)岁;病程820(11.12土1.65)天,证型分布详见下表2。三、诊断及疗效标准诊断及疗效标准,见我院喘证诊疗方案(2011年)。四、观察方法(一)治疗方法按我院喘证诊疗方案执行。表1本科室诊疗方案辨证用药辨证分型主方气虚血瘀,水湿停滞四君子汤合孳萌大枣泻肺汤加减气阴两虚,血瘀水停
2、生脉饮加减气虚阳虚,血瘀水停参附汤合四君子汤加减阳虚欲脱证参附汤加减(二)统计学处理按有效率统计O五、疗效分析(一)总有效率治疗186例,有效174例,无效14例,有效率93.5%(二)各证型有效率如下表表2各证型有效率组别效果合计有效率(%)显效有效无效气虚血瘀,水湿停滞621127597.5气阴两虚,血瘀水停471536595,4气虚阳虚,血瘀水停161243287.5阳虚欲脱证1851464.3六、2011年全年喘证患者中医特色疗法有体针、艾灸、耳针、穴位注射等特色疗法,其中中医特色疗法参与病例163人次,占胸痹心痛总数的89.6%,艾灸疗法病例152人次,占总人次中的81.7%0七、总
3、结1在证型分布方面,喘证以气虚及其阴虚相对多见,阳虚及阳脱相对较少。2.在病情轻重方面,阳虚病人症状相对气虚及阴虚相对症状较重。阳虚欲脱证尤其严重,多见于心衰急性加重及心衰终末期病人。3对于治疗方面,因正气虚为喘证发病根本原因,扶正治疗为治疗根本,但在治疗过程中利水治疗在四种证型中均所占比例均较高,与喘证患者气血运行异常有关,血不利则化为水,且喘息日久肺失宣降,致水道不调。4.在特色疗法应用中,艾灸疗法使用率较高,因艾灸治疗温通静脉、健牌益气,培补正气方面功效突出。且与喘证患者多已病久,普遍耐受性差,不愿接受有创操作有关。一、刖3我院喘证诊疗方案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也存在一定不
4、足之处,为给方案继续优化提供依据,总结我院喘证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现对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的喘证住院病人进行疗效分析评价如下:二、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科2012年的喘证住院病人共192例,其中男106例、女86例;年龄5086(61.295.45)岁;病程218(7.121.65)天,证型分布详见下表2。三、诊断及疗效标准诊断及疗效标准,见我院喘证诊疗方案(2012年)。四、观察方法(一)治疗方法按我院喘证诊疗方案执行。表1本科室诊疗方案辨证用药辨证分型主方气虚血瘀,水湿停滞四君子汤合孳萌大枣泻肺汤加减气阴两虚,血瘀水停生脉饮加减阳虚水泛瘀阻真武汤、四君子汤加减阳虚欲脱证四逆汤
5、、参附汤加减(二)统计学处理按有效率统计。五、疗效分析(一)总有效率治疗192例,有效177例,无效15例,有效率92.2%(三)各证型有效率如下表表2各证型有效率组别效果合计有效率(%)显效有效无效气虚血瘀,水湿停滞641127797.4气阴两虚,血瘀水停481536695.5阳虚水泛瘀阻161443488,2阳虚欲脱证2851566.6七、2012年全年喘证患者中医特色疗法有体针、艾灸、耳针、穴位注射等特色疗法,其中中医特色疗法参与病例178人次,占胸痹心痛总数的90.8%,艾灸疗法病例161人次,占总人次中的82.l%o八、总结1.在证型分布方面,喘证以气虚血瘀、水湿停滞证及气阴两虚、血
6、瘀水停证相对多见,阳虚水泛瘀阻证及阳虚欲脱证相对较少。2.在临床症状及疗效方面,阳虚证为主病人症状相对气虚证及阴虚证症状相对较重。气虚及阴虚为主病证多见于喘证早期,阳虚症状多见于心衰晚期病人。阳虚欲脱证尤其严重,多见于心衰急性加重及心衰终末期病人。气虚证、阴虚证为主的喘证病情相对轻,疗效相对稳定,阳虚证及阳虚欲脱证病情重,容易反复。3.对于中药方剂治疗方面,四种证型所服中药汤剂中益气药物用量相对较大,因喘证为本虚标实证,治疗上当培元固本,但在存在邪实情况下扶正治疗当循序渐进,以免发生气血壅滞。4.在特色疗法应用中,艾灸疗法使用率仍较高,因艾灸治疗操作方便且舒适感较好,体位要求不高,心衰患者易于
7、接受。喘证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价总结分析(2013)一、刖3我院喘证诊疗方案在临床中使用已够两年,期间有所优化及改进,取得了一定效果,为了给喘证诊疗方案的继续优化提供依据,总结我院喘证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现对我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的喘证住院病人进行疗效分析评价如下:二、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科2013年的喘证住院病人共198例,其中男106例、女96例;年龄4687(61.295.45)岁;病程118(6.251.65)天,证型分布详见下表2。三、诊断及疗效标准诊断及疗效标准,见我院喘证诊疗方案(2013年)。四、观察方法(一)治疗方法按我院喘证诊疗方案执行。表1本科室诊疗方案辨证用
8、药辨证分型主方心肺气虚证保元汤合补肺汤加减气虚血瘀,水湿停滞四君子汤合拿房大枣泻肺汤加减气阴两虚,血瘀水停生脉饮加减阳虚水泛瘀阻真武汤、四君子汤加减阳虚欲脱证四逆汤、参附汤加减(二)统计学处理按有效率统计O五、疗效分析(一)总有效率治疗198例,有效182例,无效16例,有效率91.9%(四)各证型有效率如下表表2各证型有效率组别效果合计有效率(%)显效有效无效气虚血瘀,水湿停滞461025896.6心肺气虚321224695.6气阴两虚,血瘀水停411235694.5阳虚水泛瘀阻81042281.8阳虚欲脱证3851668.7八、2013年全年喘证患者中医特色疗法有体针、艾灸、耳针、穴位注射
9、等特色疗法,其中中医特色疗法参与病例179人次,占胸痹心痛总数的90.4%,艾灸疗法病例172人次,占总人次中的86.9%。九、总结1在证型分布方面,喘证以心肺气虚、气虚血瘀、水湿停滞及气阴两虚、血瘀水停相对多见,阳虚水泛瘀阻及阳脱仍相对较少。2.在病情进展方面,心肺气虚证病程短,病情轻,多见于心功能IH级患者,症状改善较快且理想。进而发展为气血血瘀、水湿停滞,因患者服用利尿剂治疗且饮食因素,进一步导致阴液亏虚,呈气阴亏虚证。心衰进一步进展导致阴损及阳,阳气亡脱。3.对于中药方剂治疗方面,中药汤剂对阳虚欲脱证使用相对偏少,病情重患者中药使用率偏低。因心衰患者肠道瘀血,食欲差,不愿服用中药汤剂,
10、且急性心衰患者多于夜间发病,中药使用不变。4.在特色疗法应用中,艾灸疗法使用率较高,因艾灸治疗舒适程度高且操作简单方便且舒适感较好。且艾灸治疗在温通静脉、健脾益气,培补正气方面功效突出,患者多有了解易于接受。喘证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价总结分析(2014年)一、刖3为了给喘证诊疗方案的继续优化提供依据,总结我院胸痹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现对我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的胸痹住院病人进行疗效分析评价如下:二、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科2014年的喘证住院病人共165例,其中男85例、女80例;年龄6389(73.465.36)岁;病程1025(15.522.36)天,证型分布详见下表2。三、诊断及
11、疗效标准诊断及疗效标准,见我院喘证诊疗方案(2014年)。四、观察方法(一)治疗方法按我院喘证诊疗方案执行。表1本科室诊疗方案辨证用药辨证分型主方心肺气虚证保元汤合补肺汤加减痰浊壅肺证三子养亲汤合真武汤加减气虚血瘀,水湿停滞证四君子汤合冠心II号方、草房大枣泻肺汤加减气阴两虚,血瘀水停证生脉散加味阳虚水泛瘀阻证真武汤、四君子汤加味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左、右归丸合生脉散加减。阳虚欲脱证四逆汤或参附汤,独参汤(二)统计学处理按有效率统计。五、疗效分析(一)总有效率治疗165例,有效145例,无效20例,有效率87.9困(五)各证型有效率如下表表3各证型有效率组别效果合计有效率(%)显效有效无效心肺
12、气虚证IO421687.5痰浊壅肺证16312095.0气虚血瘀,水湿停滞证181233390.9气阴两虚,血瘀水停证15932788.9阳虚水泛瘀阻证191033290.6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8731883.3阳虚欲脱证7751973.7六、2014年全年喘证患者中医特色疗法有体针、耳针、灸法、中药足浴、拔罐、穴位敷贴等特色疗法,其中中医特色疗法参与病例139人次,占喘证总数的84.2%,中药穴位敷贴病例125人次,占总人次中的75.8%0九、总结对于喘证患者,用中医辨证论治,特别是运用经方辨治,常可收到较好疗效。心肺气虚证选用保元汤合补肺汤加减,该方有补益心肺之功效,若动则咳嗽,喘息甚,可
13、加炙黄精、炒山药以补肺止咳;汗出不止,心悸怔忡者,加燃龙骨、燃牡蛎、山萸肉、山药以益气止汗。痰浊壅肺证,可选用三子养亲汤合真武汤加减。气虚血瘀,水湿停滞证选用四君子汤合冠心II号方、摹萌大枣泻肺汤加减,气阴两虚,血瘀水停证,选用生脉散加味,阴血虚较重者,加当归、白芍养血和营;偏阳虚者,改西洋参为红参,加桂枝、干姜、细辛温补心阳。阳虚水泛瘀阻证,予真武汤、四君子汤加味,水饮内盛,喘促明显者加生姜皮,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选左、右归丸合生脉散加减。阳虚欲脱证,通常先用参附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20ml中静脉注射,继而用参附注射液40-100ml加入5%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25Oml中静脉滴注以回阳救逆,之后再服参附汤等汤剂。此型病情极为严重,应合用西医治疗措施全力抢对于喘证慢性稳定期,我科穴位贴敷(白芥子、甘遂、细辛、炮附子),选心俞、膈俞、脾俞、肾俞、膻中等穴位,以温阳利水;艾灸选心俞、百会、神阙、关元、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位,以使经络得通、气血得以运行;此两种方法操作简便,配合中药汤剂,中药浴足等效果更著。我科室根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合并中药汤剂及中医特色疗法,对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二级预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下一步应总结经验,优化更好的方案以指导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