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人才培养通识教育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高校人才培养通识教育心得体会.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加强高校人才培养通识教育心得体会近年来,教育部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高校通识教育,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未来,教育部还将推动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引导更多学生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全面发展,不断提升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加强通识教育,教育部不断加强顶层设计,采取明确通识课程专业地位、推进高校读书行动、组建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建设通识教育数字化课程等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要看到,面对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需求,通识教育还存在观念认识偏颇、师资条件较弱、课程资源不足、课堂效果不好等深层次问题。在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加快进行通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协同机制创新、数字技术赋能、教学能力提
2、升显得十分必要。创新通识教育教学模式。通识课程的地位尽管在专业标准中已经得到了确立,但是重专业轻通识”的倾向依然存在。为改革传统的通识教育教学模式,一是要改变通识课程单一授课主体,根据通识课程若干主题邀请校内外多位名师参与授课,打破一师通讲到底的局限性,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拓展课程的深度与广度。二是要改变通识课程单一讲授方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参与式课堂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项目学习、任务驱动、合作实践中形成积极人格、创造品性和综合素养。三是要改变通识课程单一授课场域,充分利用博物馆、科技馆、校史馆、革命烈士陵园等社会公共场所,让学生在社会的田野中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调查、创新创业活动中
3、感受行走的大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建立通识教育协同机制。首先,要建立通识教育校内教务、学工委、团委等多位一体协同机制,按照人才培养的反向设计、正向施工”标准,确保学工委、团委设计的学生活动同育人目标相一致,比如学工委牵头互联网+”大赛、团委牵头挑战杯”大赛等。其次,要建立通识教育校内校外合作共赢的协同机制,学校要充分利用科研院所、教育场所、社会资源、红色基地等,充分发挥当地名家大师、知名校友资源,遵循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原则,共建共享通识教育资源。最后,要建立通识教育线上线下共建共享的协同机制。资源不足的地方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大学慕课以及各知名高校的优质课程资源进行线上学
4、习、线下辅导,同时,也可以积极参与优质通识课程典型案例、教学设计等教育资源建设,从而克服课程建设能力偏弱、名师资源匮乏等问题。深化通识教育数字赋能。数字技术革命为通识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习机遇,可以打破高校、区域、时空、资源限制,对人才培养深度赋能。一是要加快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优质慕课资源建设,尤其是要汇聚众多高水平大学、名师大家参与优质通识课程资源建设,打破高校、区域、时空限制,让学生可以随时在线学习、互动。二是要加快支持和规范高校将在线课程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认定学分,推进国家优质通识课程资源落地实施。三是要推进通识教育国家虚拟教研建设,通过建立不同层级的通识教育虚拟教研室,
5、让不同高校、区域的教师能够及时探讨、分析、解决、研究通识教育的问题,实现通识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提升通识教育教学能力。通识教育最大的挑战是师资问题,当前通识教育教师明显存在通识知识储备不够、通识学养不足、通识教育认识不到位、从教意愿不强等问题。提升通识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一是要加强通识教育教师的系统培训与学习,增强通识教育重要性认识、增长通识教育知识,形成通识教育教学能力;二是要建立全国性的通识教育学术组织,以便教师能够定期研究、交流、共享通识教育改革成果;三是要提升通识教育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充分吸收借鉴世界著名大学的通识教育做法经验;四是要改革通识教育教师考核评价办法,可以在课时量工作认定、职称评审、课程经费、教学项目课题等方面给予倾斜,从而调动通识教育教师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识教育是“无用之大用,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筑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生之基。顺应时代之变,加强通识教育变得必然且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