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状况及家长认知水平调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状况及家长认知水平调查.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状况及家长认知水平调查了解南宁市学龄前儿童在近一年内意外伤害情况及家长认知水平,找出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为今后开展儿童意外伤害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南宁市六县六城区24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对家长(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25.9%,男女童之间、不同年龄组别儿童之间的意外伤害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伤害主要原因为跌伤/跌倒、交通事故、碰撞/挤压;近一年内有39.3%的儿童发生伤害次数达2次或2次以上;儿童家长对意外伤害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只有13.7%的人接受过有关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培训
2、和指导,家长对于伤害预防知识存在不同需求。结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率较高,家长对儿童伤害认识不够,社区应加强对学龄前儿童及其监护人的安全健康教育,以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意外伤害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它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儿童的头号“杀手”,来自全国死亡监测网的资料显示,意外伤害是我国014岁儿童的第一死亡原因,占小儿总死亡的26.1%,全国每年有超过20万的014岁的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H,前期调查研究提示2,3应将学龄前儿童作为重点干预人群。本调查拟了解该南宁市学龄前近一年的儿童伤害情况及家长对学龄前儿童伤害的相关知识、态度等认知水平,以便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3、预防和控制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1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南宁市六县六城区各抽取性质不同的幼儿园两所,再从每所幼儿园随机抽取托班、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各一班,将抽中班级的所有儿童做为调查对象,共抽取24所幼儿园26岁的学龄前儿童2943名作为研究对象。1.2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告知儿童家长(监护人)后填写。问卷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包含儿童基本情况、近一年发生伤害的情况及家长对伤害的认识。调查员在调查过程中及时进行复查、补漏,不合格的调查表予以剔除。1.3 统计分析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双人核对后采用SPSSI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率
4、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28.92%和14.71%;调查儿童中城市户口占57.67%,农村户口占42.33%。调查的家长中男性占44.9%,女性占55.9%,年龄范围2257岁:家长大部分均为父母,占82.16%;家长学历为高中/中专及以下占75.94%,大专及以上占24.06%2.2 儿童伤害发生情况2943名被调查儿童中有762人发生过意外伤害,伤害发生率为25.9%;其中,男童为26.8%,女童为24.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39,P0.05),2、3、4、5、6岁组儿童伤害发生率分别为27.3%、25.2%、25.7%25.3%、7.7%,经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伤害发生率在年
5、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73,P0.05);多数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情况比较轻微,但有5.8%的儿童发生残疾;有39.3%的儿童在一年内发生伤害次数达2次或2次以上;伤害类型排在前三位分别是:跌倒/坠落、交通事故、碰撞/挤压(表1)。2.3 家长对儿童伤害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显示,有50.9%的家长知道伤害导致我国14岁以下儿童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60.6%的人会经常担心孩子会受到伤害;74.7%的人认为伤害发生与个人情绪有关;76.8%的人经常注意与自己的小孩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小孩的思想状况;98.8%的人认为应该对孩子进行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98.7的家长发现孩子有危险行为时能及时
6、制止并教育;而只有13.7%的人接受过有关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培训和指导。家长对儿童意外伤害有关知识的正确判断见表2。2.4 家长对预防儿童伤害知识的需求情况本次调查显示,家长了解儿童伤害有关信息的主要渠道分布如下:媒体占78.5%,学校/老师占39.9%,医护人员占19.4%,朋友/同事36.3%,听老人说占19.4%,专家讲座占11.8,其他占9.9%。具体需求情况可见表3。3讨论目前,随着许多儿童感染性和营养性疾病得到控制,意外伤害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影响我国儿童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4。意外伤害不仅会造成儿童躯体受损,影响儿童的生存质量,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
7、负担和精神压力。3.1 本市学龄前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特点学龄前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已学会走路,活动范围较婴幼儿期扩大,能够接触到的危险物品和危险环境明显增加,是意外伤害的高发和危险人群。本次调查发现儿童的意外伤害发生率为25.9%,比国内其他研究高5;男女童之间及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儿童伤害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这个时期的儿童心理特征相仿,所以意外伤害发生几率相似。本市学龄期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种类分别以跌倒伤、交通事故、碰撞伤为主,与国内报告一致6,导致儿童残疾大部分是这几个原因引起,这提示一方面家长可能因孩子已会行走而放松警惕,看护减少,导致儿童在户外时容易发生跌倒、碰撞等伤害。另一方面由于
8、城镇交通便利、发达,小儿在公路旁玩耍的机会增多,而看护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淡漠,小儿懂得及时躲避危险,所以导致交通伤害也逐渐增多。提示安全社区创建过程中首先要针对学龄前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控制伤害的发生。3.2 提高家长对伤害危害的认识研究提示半数的家长知道伤害是导致我国14岁以下儿童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说明家长对伤害危害有一定的认识。调查还发现虽然多数家长经常担心孩子会发生意外伤害,但学龄前儿童发生意外伤害时成人在场的情况仅约三分之二,说明成人还未起到很好的看护作用。有39.3%的儿童发生再次意外伤害,这体现出家长对意外伤害的发生存在侥幸心理,他们不相信意外会因为自己的一
9、次错误行为而发生,也体现出他们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强,这样的态度势必会带来错误的行为,从而增加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性。研究中发现家长文化程度低的儿童更容易发生伤害,提示文化程度低的家长可能在许多预防伤害的知识较匮乏,有研究也提示文化程度偏低制约了儿童家长对伤害知识的获取,失业和贫困使得家长获得知识的机会和途径较少,最终导致家长伤害方面的知识贫乏。因此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伤害危害的认识。3.3 加强对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开展相关的安全教育,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国外的早期研究就发现,通过健康教育可明显降低儿童意外伤害的死亡率。丁宗一9也证实健康教育是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重要手段之一。家长是
10、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举止都会对儿童产生很大的影响,假如家长本身对伤害意识较淡薄,或者对伤害预防知识比较缺乏,那孩子遭受意外伤害的可能性就会增大。有研究10提示父母对伤害的认知程度对儿童伤害相关行为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实施家庭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把基本保健知识关键点传授给儿童家长,方能使家长与托幼机构的老师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健康教育的使命,督促儿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11。本次调查显示,98.9%的家长觉得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有关伤害预防方面的知识教育,但只有少部分人接受过有关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培训和指导,这说明系统的安全健康教育非常缺乏,各种社
11、会宣传及媒介宣传力度也不足。为预防和控制学龄前儿童的伤害发生,应对家长加强健康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家长在预防儿童伤害中的作用。同时也应普及简单的急救方法,使他们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地进行相应的抢救。本市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主要通过媒体、学校老师等渠道来获取安全教育的信息,他们希望获得伤害预防知识的渠道主要是多发手册、家长学校、专家提供咨询和指导、专家讲座,分别占71.0%、43.9%、35.5%和30.8%。因此,今后的预防记控制工作应围绕以下几点开展:首先,应及时建立儿童意外伤害相关的信息网络,社会及幼儿园应密切配合,在社区以及家长学校发放相关的手册,开展安全防范教学展示课和橱窗宣传活动,举办多种形式的安全知识讲座以及指导咨询,以满足不同层次家长的需要。其次应通过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包括电视、网络及报刊等,因为其覆盖面之广、传播速度之快是其他健康教育方式所无法替代的。最后,托幼机构应加强幼师的安全培训I,对学龄前儿童采用简易而灵活多变的安全教育方式。只有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减少儿童意外伤害发生。